胡杨卫士的“沙漠名片”

时间:2022-10-17 01:10:00

胡杨卫士的“沙漠名片”

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成林,林影与沙漠点缀着自然的美丽;同样是在这片大漠戈壁之上,一支部队每年在近100摄氏度的极端温差中演绎着忠诚与坚守的故事。

大漠戈壁,胡杨骆驼,长河孤烟……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游者印象”。冬夏交替近100摄氏度的极端温差、年均不足40毫米的降水量、8万多平方公里戈壁荒漠……这是额济纳的“现实代码”。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一群如沙砾般默默无闻的森林兵扎根荒漠29载,用信念和执着刻画着属于他们的“沙漠名片”,这就是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额济纳旗中队。

沙漠扎深根

站在哨位上的新兵胡跃进头一次感觉自己扎根边疆的梦想有了动摇。

这名7月中旬调入中队的新兵不久前还在为中队哨位安空调的人性化举动所感叹,可轮到自己上哨的时候,他感觉就是哨位上“安冰箱”也无法排解酷热难耐。“晚上睡觉得捂着冬被,中午站岗脚底下蹿火,方圆上百公里都是荒漠,这建功警营的‘根’该怎么扎?”

第二天,指导员贾文博在荣誉室里拉直了小胡心中的问号。

中队驻守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担负着730万亩胡杨、梭梭、红柳林的防护任务,沙漠中的成片绿荫不仅仅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唯一保证,也是阻止荒漠东进的天然屏障,生态价值极其重要。为守住这片“命根子”,白1985年3月份官兵们奉命进驻戈壁滩,一守就是近三十年。建队之初,官兵们住着四面透风的土房,喝的水又苦又涩,吃的饭难以下咽。生活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踏着60摄氏度的沙子,在戈壁滩上巡逻,一双胶鞋穿上10余天就烫成了瓢形。但是,他们却非常喜欢唱白己编的歌:要在戈壁滩上来安家,一口面条一口沙,抬头不见春姑娘,低头只见浩瀚沙……

“没有水但不能没信念,树不好活但心得活”。艰苦的环境没有让战士们退缩,反而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各种省水妙招应运而生:沙土洗手、挖洞纳凉、含冰解渴……省下的水灌溉的3棵胡杨苗子一年年长高,一到夏天绿叶开满枝头,也开在官兵心头。一代代沙漠森林兵在极端的气候中以苦为乐、苦中作为,中队涌现出了患病坚持工作的好队长王玉玮、白学成才驾驶员武云生、扎根荒漠十年如一日的指导员林彩龙……中队也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8次被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中队党支部3次被上级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置身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小胡眼前的戈壁不再荒凉,望着黄沙中默默挺立的胡杨红柳,建功警营的信念也随着胡杨根越扎越深。年底,小胡因为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士兵,还被选为中队荣誉室的讲解员。

沙暴护瑰宝

恶劣的自然环境让绿色弥足珍贵,额济纳旗中队的官兵始终没有忘记肩头责任,让护绿爱绿成为了生命常态。

世纪之交的额济纳旗被持续荒漠化和土地盐碱化所困扰,森林、湖泊、沼泽几近干涸,沙尘风暴天气肆虐。不少人为生计走上了铤而走险的违法道路,向本就珍贵的胡杨、梭梭等绿色植被伸出黑手――成片的梭梭林被连根拔起,珍稀的野生苁蓉、锁阳被掠夺一空;仅存的沙漠绿地被挖得四分五裂,大风吹过嫩草瞬间被黄沙掩埋……身为绿色卫士,中队官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法分子盗去的不仅仅是药材,更是战士们捍卫的瑰宝。

2004年冬天,中队接到群众举报,一个专门偷拉贩卖梭梭柴的团伙进入拐子湖地区,中队长陈晓鹏经上级同意带领5名战士到可疑地区巡查。可茫茫戈壁找几个人如同大海捞针。就在大家怏失去希望的时候,班长赵虎林发现了犯罪分子盗挖痕迹,顺藤摸瓜还找到了团伙藏匿梭梭柴的地点,为了将不法分子一网打尽,陈队长决定留两名战士随同他“守株待兔”,派赵班长率1名战士回营地调兵。

沙漠夜晚的寒冷孤寂让蹲守成了陈队长3人的“第一个敌人”。太阳一落山,气温骤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战士伏在冰冷的沙地上冻得牙齿喀喀直响,粗糙的沙砾划过脸庞刮得生疼,疲惫困倦让新战士王瑞峰嘴唇泛青、手脚冰凉。小王的低声让伏在一旁的陈队长心里难受,可是蹲守到了节骨眼上不能轻言放弃。他轻轻地挪到小王的身旁,翻身把他搂在怀里……大家的付出在黎明时分有了收获,班长赵虎林带着10多名战士在驰援途中发现了不法分子踪迹,末路的不法分子妄图回到营地取回梭梭柴逃窜,被蹲守的陈队长3人及时喝止,随同赶来的战士将6名不法分子一举抓获。

白组建以来,中队组织武装执勤千余次,清理闲散人员近10万人次,巡护里程18万多公里,制止毁林事件200余起,没收非法采摘的苁蓉、梭梭柴、甘草等珍稀药材50多吨,消除火灾隐患140余起。中队官兵被当地百姓誉为“护林骆驼兵”。

沙海留真情

额济纳旗的官兵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最多的是奉献两个字。

新兵初人警营,中队都会给大家上一堂别开生面的“谈古论今”课――讲一讲淳朴的土尔扈特部族牧民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无私奉献出世代居住的草场;讲一讲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历代航天人前赴后继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奉献出的青春和生命……在榜样的激励和指引下,一代代中队官兵自觉把建设第二故乡作为第一责任,把服务驻地人民作为第一任务,为浩瀚沙海点缀上了人性的光辉。

在缺雨少水的额济纳,树是所有人的“宝贝疙瘩”,当地人常说:“宁拆十座房,不毁一棵树。”为保护好额济纳这座沙海绿洲,农牧民一直自己掏钱打坝蓄水,白发植树造林。而位于造绿前线的中队官兵更是热情百倍,誓要在戈壁滩上创造一片绿色奇迹。

为了让树苗在年均降水不足40毫米的极端环境下成活,官兵们想尽办法――在挖好的树坑里覆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再压上土浇水,土湿了放树苗,趁着烈日蒸干水分前迅速填土,一棵树种下去不能超过2分钟,高强度怏节奏的体力劳作让战士们几近虚脱。为了节省来之不易的水,官兵们都白发减少了自己的饮水量,把嘴里省出的水浇进树里。

植树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20多年问上万株杨树、柳树、榆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官兵把这片林子叫“绿色卫士林”,每逢老兵退伍,中队都会组织大家向“卫士林”告别。年底退伍的老兵小刘看着自己种下的20多棵小树潸然泪下,他忘情地说:“当上戈壁滩的森林兵有苦也有甜,苦的是这里环境恶劣,多少心酸咽进肚里。甜的是我能为戈壁留下20多棵小树,种在戈壁滩,也种进了我心里……”

沙海无情人有情,真情换来大漠青。建队以来,中队官兵累计扶贫捐款8万余元,挽救生命垂危群众40余人,解救遇险群众300余人,为24名失学儿童捐资助学3万余元,参加驻地经济建设3000多次,以拥政爱民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森林部队的良好形象,中队也被驻地党委政府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上一篇:新兵日记里的苦辣酸甜 下一篇:铁甲钢拳 纵横八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