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

时间:2022-10-17 12:19:47

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的的设计,享受人景共融的生活。但是很多的设计者们一味的追求高大上,而忽略了与当地文化及环境的的特殊性,离经叛道,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差强人意。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了地方文化、气候、地理、水土等各因素,阐述了景观设计的地域性。

【关键词】地域;园林景观;文化

1、前言

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这种发展是根植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而非简单地移植外来文化。如果设计师能够根植于本土文化,理解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深层关系,就能够找到现代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嫁接点,设计出现代文化和地域文化相融相生的作品。

2、地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产生主要受到地域的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两个方面的影响。自然特征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中构成生产资料的自然条件综合体,它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地貌、水文条件、土壤环境、动植物等,人们的行为受到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特征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了各自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即是影响地域文化的人文特征方面。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一个空间范围特点的文化类型”。

人是地域文化的创造者,地域文化产生的根源是人们为了适应当时的自然环境而产生的不同行为,由于地域位置的不同,其地域文化的特征也不尽相同。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是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才使这个世界上的文化缤纷多彩、特征鲜明。

地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进,其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地域文化逐渐移除固有的不适合自己发展的文化,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和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形成要素与机制的特殊性,形成了其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形态稳定性、历史传承性和文化独特性等特点。

地域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对的存在,它们互相交流、渗透、借鉴、融合、联系与发展。如果没有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一味自我封闭,拒绝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地域文化就会逐渐丧失固有的生命力。历史上许多地域文化曾经辉煌一时,后来却逐渐衰落直至泯灭。只有开放与包容的姿态才能推动文化自身的进步,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充分展示各地域文化的斑斓色彩和独特魅力,这是任何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今后地域文化能够得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有关地域文化的研究应当高度重视历史上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包括它们融合的成果、经验与规律的总结与整理,进而在当代的交流与互动中对地域文化提出新的见解。

3、影响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地方性要素

构成地域性景观的地方性因素是产生地方性特征的重点。地理纬度变化、海陆分布变化、海拔高度变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自然环境带有了明显的地带性。区域性季节变化,又使得地表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也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地域季节特征的景观效应,由此造成了各地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差异。在影响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地方性要素中,气候、地形、植物和地方材料等要素具有更重要的影响作用。

3.1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素是地域性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塑造了形式各异的地域景观,“野马秋风蓟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形象的描述了塞外和江南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迥异奇趣的两种景观:一个是典型的北国风光,另一个明显是江南情境。前者位于地球温带与寒温带交界之处的内陆荒漠草原,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雨稀少,湿度低,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后者位于地球亚热带与温带交界之处的中国华东沿海地区,受海洋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空气湿度高,寒热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偏高,植被相对茂盛。为应对这两种不同的气候条件,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人们在这两个地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景观和建筑处理手法,这在民居建筑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3.2地理和地形的影响

地理和地形是景观场景形成的基本元素,地形是连接场地中所有物质元素和空间关系的主轴线,是决定设计环境的结构性因素,地形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景观的地域特征。在《淮南子・地形训》中关于“地理”一词有这样的论述:天地之闻,九州八极。《白话易经》中对“地理”一词又有如下论述:易与天地之准,故能弭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在这段话里,地理就是地貌的意思。高山、平原、丘陵、河谷、草原都是形态各异的地形,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很明显的例子,我国的地形地貌成西高东低的台阶状分布,在此基础上各地区的地形分布非常复杂,都因其具有不同的地形特征而得以区分。尽管各地区也同样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植被等,但地形却始终是最明显的产生视觉特征的因素之一。

3.3水资源的影响

从卫星云图上看,整个地球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区域被水覆盖,水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资源,在景观设计中,对于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中之重,同时作为生物圈生存发展的必要元素,水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某个区域的气候、植被等要素的发展,同时在设计中水的运用可以增加区域内部的生机,同时对区域内构筑物起到软化和衬托作用,赖特的流水别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3.4土壤的影响

土壤作为地球生物圈的母体元素,决定并制约着各个区域的发展,动植物群落、地理地形、水体等一系列元素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类型的土壤制约着不同植物的生长,而不同的地方性植物又因不同的地理地形产生不同的地域性景观。

3.5营造方式的影响

人居环境的建设追求与自然和谐,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不同气候、地理地形条件下所产生的人居环境是各不相同的,营造方式更是大相径庭,作为环境中固定的构成元素,不同的营造方式所代表的文化也是有地域之分的。例如南北方民居的差异就是因为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和生活习惯不同而各具特色。

4、地域文化的回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地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需要人们去了解、消化,最后将其升华。尽管现代文明的发展对地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赋予其无限的发展契

机。新观念与思维方式使人们对地域文化的审视有了更多的思考维度,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也为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如果运用现代科技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以批判的地方主义精神来延续地方的文化,并添加新的、有生命力的时代内容,摆脱原有文化的桎梏,就能发展人们自己的地域文化文化、科技、经济和自然相互影响与制约,而地域文化恰恰为园林景观设计师找到了其中的平衡点,并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园林景观作品。

5、结语

由于地域文化产生的根源在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当地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才真正富有内涵和生命力,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谢耳又. 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07.

[2]屠苏莉.地域文化、场所精神和景观的再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 .

上一篇: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究 下一篇:论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