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范化探讨

时间:2022-10-17 12:07:10

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范化探讨

本文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与规范探讨”(编号:2012KJ028)研究成果

【摘 要】 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建立及规范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意义,探讨了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指标内容,指出了统计工作规范化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实现业务工作计量化;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制度;加强统计人员的岗位素质培训等。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规范化

国际图联在2010年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图书馆统计宣言”,主要用于指导世界各国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宣言”内涵丰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确立一定时期内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是做好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因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连续性。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统计标准,导致统计数据在横向比较时缺乏可比性,还不足以指导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应群策群力,探讨和研究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理论,建立高校图书馆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并进行规范化设计,以了解图书馆工作的内在规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图书馆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建立及规范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是通过对各个岗位日常的零星数据进行记录、汇总,来实时反映图书馆工作情况,并通过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管理模式来客观、真实地评价和分析图书馆的运行状况,从而促进图书馆科学健康地发展。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图书馆统计工作是要通过统计数据来揭示图书馆的投入与产出比例,这种揭示的结果既是图书馆工作效益的反映,也是主管部门对图书馆承诺的体现,从而真正引起决策者对图书馆的重视;图书馆也要据此更好地展示自己,争取更佳的发展机会,以促进图书馆的高效管理和运行。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是探寻图书馆工作规律的有力工具,也是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客观依据,它可以为图书馆及其上级部门制定长远战略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提供决策参考数据。例如,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2013年起至2015年,每年将对全市高校图书馆馆藏购置情况以及资金投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将作为今后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数据和调整财政投入规模及结构的主要依据[2]。因此,做好统计工作,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3]。

现在高校的图书馆统计工作,期待确立一套规范性的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的统计指标体系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到图书馆工作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

二、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指标

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既要遵重历史,又要反映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即既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又要有前瞻性。所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关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图书馆的统计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种基本的指标:

1、馆藏文献量指标

一个完善的馆藏文献统计必须反映出图书馆文献的入藏级别、数量和质量等。具体讲馆藏文献量包括纸质文献(含纸质图书、纸质连续出版物)、电子文献(含电子图书、数据库以及免费使用的网络资源)、音像视听资料、微缩资料的数量、种类、价格、质量、增量、剔旧量等指标。

2、借阅服务量指标

借阅服务量是衡量图书馆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的统计必须能够反映出文献在流通过程中借阅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具体来说包括师生借阅数量统计、馆内教学科研使用量统计、常规预约量统计、文献信息咨询量统计、文献传递量统计和馆际互借量统计,以及图书馆网页的访问量、电子参考咨询量、数据库查询浏览量、数据库文献下载量等的统计;还包括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文化讲座、培训、视听欣赏等的参与人数;文献借阅服务的分类数量及其各层次用户数量的比例关系等。

3、服务硬件统计指标

包括开放时数与日数、图书馆、各库室及休闲区等不同功能区的面积、桌椅座位量、电脑数、空调、饮水机、复印机数量和书架数量等。

4、人员统计指标

正式职工和临时人员的数量、学历和职称结构、学生志愿者、勤工俭学生人数等。

三、统计工作规范化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

从宏观上讲,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晴雨表, 从微观上说, 它是图书馆工作运行的调节器[4]。在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也要随着图书馆业务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应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对统计指标做出适时调整和增减,增加新指标,去掉不实用的旧指标,在设置指标时要突出核心指标。指标体系要能够从数量方面真实反映出图书馆工作运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反映出各部门的绩效。各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统计报表,明确统计标准。

2、业务工作计量化,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

统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图书馆的日常统计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上,缺乏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利用,只会使统计工作的成果大材小用。统计数据能够反映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是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对图书馆实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可以起到“耳目”和“参谋”的作用。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规律,发现不足,进行反思和修正,以用于指导当前工作及制定未来规划。例如,通过图书馆统计可以发现借阅率比较低的好书,加大这部分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既可以扩大读者的阅读范畴,也能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根据对读者流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适时调整上岗工作人员数量,确保借阅高峰时段有足够多的工作人员在岗;对购置的数据库浏览量和下载量的统计,可以分析出订购数据库是否合理,等等。加强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与研究、利用,无疑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益,更大程度上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实现科学化管理[5]。

3、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制度

制定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并使之健全和完善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有自己的情报信息研究所,可以将图书馆的统计制度作为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探究。各项统计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馆里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统计,对于有价值的统计数据要分类、归档并妥善保存。此外,各个岗位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原始记录,确保原始记录齐全,并建立必要的统计台账,做好日统计、周统计、月统计和年统计,定期做出统计分析,并以书面材料的形式进行汇报。

4、加强统计人员的岗位素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图书馆专门的信息人才不足总数的 3 %。这种信息人才的短缺不仅仅反映在数量上,同时还反映在他们驾驭信息的能力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收集、筛选的初级阶段。统计人员应该是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既要精通图书馆的相关业务,还需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知识,能够灵活分析统计数据。统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能够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图书馆要为统计人员提供各种相关培训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岗位素质和工作能力;各高校馆的统计工作人员可以互相走访,交流取经,共同提高,以适应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各省的图工委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普及图书馆统计知识;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让统计人员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教育,规范标准,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学者、馆员在实践中进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期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的图书馆统计工作日益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图书馆事业科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霞.论“图书馆挽计宣言”对高校图书馆馆统计工作的指导[J].新世纪图书馆, 2012.2.83-85.

[2]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关于统计我市高校图书馆馆藏情况的通知.深圳市人民政府网站,2013.03.05.

[3] 张玲.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5.537-539.

[4] 韦晓娅.浅析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8.29-31.

[5] 刘金朝.浅谈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及统计数据应用[J].图书与档案,2012.10(上)316.

【作者简介】

李 敏(1964-)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上一篇:关于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语法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任务驱动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