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率根源

时间:2022-10-17 11:59:55

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方面的低效率,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一位分析家揭示,2001年以来,中国每美元GDP增量要耗费4.9美元投资,比韩国和日本增长最快时期的投资耗费要高40%左右。

上世纪90年代前5年,中国每美元GDP增量需耗费投资为3.3美元。这种低效率是多重原因造成的,银行系统是制造投资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2006年年中,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向私营企业的投资,占总贷款规模不到1%。对私营企业来说,这与拥有2亿雇员、对GDP贡献超过50%的地位很不相称。

目前,中国私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大量来自民间金融和地下金融,这种状况的根由不仅在于银行系统,资本市场不发育也是重要原因。如果银行向有效率的私营企业发放更多贷款,或者依据精确的风险评估后确定的利率向这些企业放贷,效率可能会改善很多。

2004年10月,中国政府开始鼓励银行向私营企业投资,中国人民银行放松了对商业银行向私营企业贷款的上限。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使商业银行在更高利率水平条件下把握风险,改善金融环境。

不过,四大国有银行的贷款价格,似乎并未能反映市场的真实状况。面对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规模巨大的四大行变革速度过于缓慢,这使利率水平调整受到的掣肘十分明显。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受贷方信用不佳,而银行又没有调节利率的权限,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在2007年国家财经工作会议上,总理表示,将加快政策性银行改革步伐。在中短期贷款方面,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仿效商业银行进行市场化改革。在政策贷款上,中国将引入招标方式促进透明化。这或许能够成为提高政策性银行资金配置透明度的有效方法。

由于缺乏企业信用信息,商业银行很难准确评估贷款风险。为弥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不足,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信用登记制度。1997年,人行开始编制企业信用信息,2002年,城市居民个人信用信息开始纳入管理对象,而全国范围的信用登记信息库建立,是在2005年才进行的。

2004年以来,居民个人信用数据库开始发展起来。现在,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前,都要先向这个系统申请贷款对象的信用调查。

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历史或经验数据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那么它将花费更多时间去制定风险价格的评估规则。在这方面,国外战略投资者希望能做出贡献。现在,中国很多商业银行都在董事会下成立了风险控制委员会,邀请海外专家做委员会成员,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建议。

在向私营企业发放贷款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增加贷款额度,为降低私营经济贷款门槛做了很大努力,目的是限制民间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同时为非正式金融机构制定规则。1997年开始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改革,不仅意味着信用社效率得以提高,也为私有经济提供了一条融资渠道。

农村金融系统改革对拥有7.5亿人的农村居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发展农村金融网络的关键所在,建立邮政储蓄银行就是改革的重大措施之一。为提高服务水平,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之一)、中国农村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需要进行更大力度的改组和重构。

上一篇:不良资产“陷阱” 下一篇:与外资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