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7 11:00:18

高校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高校建设的大规模增加,对高校招投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招标、投标、评标、监督四方面分析问题的存在,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规范高校招投标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基建;招投标管理;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几年高校基建投资规模高速增长,工程建设项目骤然增多,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图书馆等等工程普遍建设起来,这都为做好高校基建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于高校基建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招标工作的重视性不够;招投标制度不健全、投标人资质不符合标准,存在挂靠现象;存在着不规范和不正当竞争现象;专家评标过程不够严密;招标机构违法等。

一、高校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存在问题

1.招标方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还未采取招投标的措施,而高校自身搞专业招投标的技术人员相对有限,所以很多高校往往以建设工期紧、公开招标耗时长花费大为由,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来选定承包单位,由此使得某些投标建设单位向学校基建负责人大肆行贿,造成基建领域腐败案件时有发生。

(1)高校负责基建的领导对基建项目的招投标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高校的领导干部在招标的过程中以种种理由规避公开招标,而采用邀请招标或者直接发包的形式。有些规定要公开招标的项目也采用虚假招标、明招暗定等办法来确定中标单位。再者有些高校在招标文件的编制上采取制定倾向性条款,为某些招标单位开“绿灯”,而使得一些本来符合资质和要求的投标企业无法得到公平竞争。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将招标项目化整为零,使工程达不到公开招标的要求,把原本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改为邀请招标或者直接发包的方式来进行。

(2)招标信息公开程度不够

目前部分高校基建项目不按照国家要求在制定媒体上刊登招告,而是只在自己学校的网站上公布招标信息或者直接通知几家比较熟悉的施工单位,导致信息的不公开或者公开程度不够,使得很多优秀的企业失去了投标机会,从而使招标失去应有的公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公开招标的意义,使得基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3)资格预审不到位

很多高校往往不把资格预审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所以在资格预审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编制的资格预审文件,制作的预审表格过于简单,在操作过程中无法对投标申请人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审。有的甚至直接由领导“拍板”而定不进行资格预审。

2.投标方存在的问题

投标单位在投标过程中为了中标往往会采取一些违规操作,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围标、串标

投标人相互串通,一家投标,另外拉几家陪标,事先商量好中标后的利益分配。或借机抬高标价,削弱或者限制其他单位的竞争使的高校的利益受到损害。

(2)违规转包、分包

有些企业在中标后即将工程转包或者分包,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损害建设单位的利益。

(3)资质挂靠

有些投标企业本身不具备施工资质而是借用别的施工单位的资质,获取工程利益,使得工程项目质量得不到保障。

3.评标方存在的问题

评标为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评委组成不合理

《招投标法》规定,评标委员会由招标单位负责组建,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的单数,其中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而目前高校组成的评委中,技术及经济方面的专家比例相对较少,而且很少高校能从当地专家库或者招投标单位的专家库中来随机抽取专家作为评委。所以整个评标过程很容易导致学校能左右中标单位,而使评标失去科学性和公正性。

(2)评标专家的问题

目前有些评标专家业务素质低下;有的专家缺乏对招投标的了解;有的专家可能与某些单位相对关系比较好等等,这都为评标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埋下了隐患。

(3)评标方法的问题

许多高校往往重视投标人的总报价,商务标部分未对投标报价进行仔细审查,对于各子项报价没有详细核查,对技术标的评审中太过粗劣,不重视工程量清单报价。

4.监督方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建项目招投标监督是一项专业型、技术性、法律性和政策性都和强的工作。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了招投标监督,但是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缺乏单独的监督机构

很多高校的基建项目往往由基建管理部门来进行监督,很少设立单独的学校内审机构(如监察、审计部门),这就制约了监督机构充分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使很多项目监管不到位。

(2)政府部门监督力量不够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只能在宏观上对高校基建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很多具体事项(如工程招投标)都要高校来自行决定和解决,所以基于多方面的因素,政府部门往往不能对高校基建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

(3)高校监督机构相对薄弱

高校基建或监察、审计部门往往人员较少,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少监督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在日常的监督中往往很难监督到位。

二、高校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的对策

1.招标方面

首先规范高校的招投标制度,同时加大对基建等部门的监督,尽量避免腐败或者违法情况的发生。再者积极鼓励高校采用招投标模式,这样使高校基建的招标管理能更加专业化,也能使高校在更大程度上选择更加优秀的投标单位,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程的招标费用。其次要加强资格预审力度,规范资格预审行为,或者可以试行资格后审。最后要尽量保证招标的公开性,包括招标信息的公开,开标过程的公开,评标标准与方法的公开,中标结果的公开以及投诉受理的公开,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基本原则。

2.投标方面

首先要扩大投标企业的数量,积极引入资格后审制度,同时加强资格审查力度,确保资质挂靠的企业无法入围,同时在中标后合同编制的过程中应明确不经高校同意不得让或者分包工程项目,并对违反合同的情况作明确的约定。另外可以积极试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或工程项目代建制度。

3.评标方面

评标是招投标过程中的核心工作,评标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是否能选出优秀的投标企业作为中标单位,也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所以在评标方面我们应更加合理选用评标方法,如百分制综合评标法,模糊数学理论评标体系等。同时在评标过程中要组建合理的专家团队,提高专家准入的门槛来保证专家的素质。鼓励从当地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来进行评标,并建立评标专家责任跟踪追究制度。

4.监督方面

各高校应该积极组建独立的纪检、监察及审计部门,并对基建项目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及时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向纪检、监察或者审计部门进行汇报。制定监督实施细则,尤其是中标后加强跟踪监督管理。同时高校的主管部门应该对高校的基建项目进行经常随机性抽查审计,加大对高校基建项目的监管力度。另外高校应该加强基建部门、审计以及监察部门的人员配置,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招投标知识的专业培训,使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监督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做好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是高校现阶段面临的一个课题,只有做好招投标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才能切实维护高校和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高校基建项目招投标活动、维护公平的招投标秩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等有着积极的意义,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基建工作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云龙 甘红川 对高校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思考[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

[2] 周建华 高校基建工程招标问题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12月第一卷 第四期.

[3] 张国良 高校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研究[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12.

上一篇:构建基于交互式平台交通基础建设类本科教学质... 下一篇: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民事责任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