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小麦生产隐性灾害的发生及防控措施

时间:2022-10-17 08:12:28

息县小麦生产隐性灾害的发生及防控措施

摘要 介绍息县小麦大田生产隐性灾害的发生类型以及相对应的防控措施,以为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田间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隐性灾害;防控措施;一喷三防;防控;河南息县

中图分类号 $512.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091-01

息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域,淮河作为气候分水岭穿境而过,气候湿润,雨水充沛,适宜小麦的种植生产。耕地面积9.87hm2,小麦常年种植面积8.1hm2左右,水稻、小麦连作占4.7万hm2以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小麦生产的投入也不断加大,然而由于田间管理技术不当,耕作粗放,特别是水稻、小麦连作的水稻土长期浸泡在水中,土壤板结,不利于田间耕作,对小麦整地、播种质量影响较大。再加上小麦生长发育期间隐性灾害的影响,小麦产量一直在4500kg/hm2左右低位徘徊,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因此,针对小麦生产上的不利因素,要充分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提高小麦产量,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此,总结息县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症状,提出防治方法和相应的抗逆性栽培措施。

1 息县小麦生长期间主要的隐性灾害

1.1 冻害

有越冬冻害、冻季冻害、晚霜冻害,主要是指小麦在越冬期受低温影响,导致小麦生长缓慢、停滞,叶片发黄,分蘖死亡,影响产量,严重时小麦整个植株发黄枯死,造成绝收。晚霜冻害一般发生在小麦分蘖停止的时候,严重时不抽穗,形成哑巴穗。

1.2 干旱

一般发生在小麦出苗后的暖冬期间,小麦苗期受到干旱影响,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根系分布在土壤浅层,无法有效利用土壤深层水分,生长缓慢,不能形成壮苗,穗数不足,对小麦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1.3 渍害

主要发生在苗期,小麦生长发育不良,分蘖减少,生长缓慢,有效穗不足。灌浆成熟期,雨水过多容易诱发病虫害的发生,造成穗发芽、渍害,严重时植株青枯死亡。

1.4 病虫害

小麦生长后期若遇连阴雨2-3d,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的发生机率增大,影响小麦叶片的光合功能,危害茎秆,容易造成白穗甚至倒伏。特别是赤霉病常年发生。造成小麦的减产,品质下降,严重时导致绝产。

1.5 干热风

在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气温在30℃左右,相对湿度达到30%左右,风力达到3级左右,容易形成干热风。此时小麦蒸发量大,体内水分损失严重,灌浆受到抑制或者不能正常灌浆,造成小麦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也能引起小麦早衰枯死,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2 主要的防控措施

2.1 品种选择

息县小麦生长期间雨水较多,注意选择耐病、耐渍、耐穗发芽,能够充分利用息县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弱春性和春性品种。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0%,水分不超过13%。在种子精选时。除去秕粒、霉变粒、病粒、破损粒和杂粒,提高用种质量,打好培育壮苗的基础,增强抗灾害能力。

2.2 提高整地质量

水稻浅茬收获前7d开沟排水,以便机械或人工及时收割,并在收获后趁墒及时翻耕,息县麦区大多土质黏重,适耕期短,必须适墒抢时翻耕耖耙,尽量整碎整平,并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在土壤粉碎质量差,或坷垃较多、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播种后可以进行镇压,增强土壤与种子的密接程度,使种子易吸收水分;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对冻害和干旱可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2.3 开沟做厢

播种时先预留好厢面,厢面宽视地形而定,一般不能超过4m,否则起不到排明降暗除渍的作用。大力推广机械开沟,先开腰沟,然后开围沟,最后开厢沟,并确保腰沟深于围沟,围沟深于厢沟,沟沟相通,排水通畅。外三沟在前作收获前人工清理开挖,逐级加深,排水沟深1m,确保灌得进、排得出、排水通畅,雨止田干。内三沟于播种后进行机械开沟或人工开沟,每2.5-3.0m开挖一条竖沟,沟深20-30cm;距田两端横埂2-3m各挖一条横沟,沟深30-40cm;田块长超过100m的应加挖腰沟,沟深20-30cm,内外沟配套相通。

2.4 合理密植

息县大田生产基本苗一般要求在330万株/hm2左右。根据小麦种子的出芽率、干粒重、田间成苗率,备足种子,精量机播,这样可以更好地协调群体和个体的相互关系,增加田间通风透光,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培养健壮个体,增强抵抗自然灾害和自身调节能力。

2.5 对已经发生的冻害和干旱的防控措施

2.5.1 冻害的防控。对于旺长田可以采取镇压防冻,踏实土壤,增加根层土壤含水量,使因干旱或浇水没有及时中耕形成裂缝的麦田减少龟裂,促进次生根萌发,防止冷空气进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增强抗寒能力。平抑地温,减轻冻害。适时灌水是防御和补救冻害的重要措施,对越冬冻害、冬季冻害有明显的作用。在分蘖停止时,若有寒流经过,发现心叶、幼穗甚至穗下节出现水浸状,应及时补施速效肥和灌水,使冻害影响减至最低限度。

2.5.2 干旱的防控。有条件的地方,尽早浇水抗旱,可采取沟灌的方式,以灌到沟深2/3处为宜。还可以进行叶面肥喷施,促进小麦在干旱状态下生长发育,缓解干旱对小麦幼苗的影响。一旦旱情缓解,则要抓紧追肥出苗和中耕保墒,即浅锄土壤,整碎土块,减少土壤大缝隙,降低土壤水分蒸发。

2.6 后期搞好“一喷三防”

小麦生长后期是成大穗、增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时息县高温多雨,力争做好防控措施争取小麦高产。在小麦抽穗前后2次用吡虫啉乳油225mL/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磷酸二氢钾1.5kg/hm2进行叶面喷施,做好“一喷三防”,实现养根护叶,促进灌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预防早衰、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上一篇:冻害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玉米缺苗\空秆和倒伏的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