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时间:2022-10-17 07:16:15

论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摘要: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文章阐述了10多年来分税制财政体制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也剖析了分税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

中图分类号:F810.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150-01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简称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力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征,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管理体制。我国分税制改革于1993 年开始试点,并在 1994 年在全国推行。1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次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的经济形势迫切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更好地体现分税制的原则。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的总体状况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至今已进入第15个年头。实践证明,以分权、分税、分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分税制体制改革,明确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来源,规范了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初步构建了适应市场化要求的财政体制框架,较好地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了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据统计,全国财政收入(预算内)由1993年的4 34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1万亿元,年均增长19.2%。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最低的10.3%,提高到2007年的20.6%。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由1993年最低的22%,提高到2007年的54%。政府聚财能力的不断增强,有效地解决了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转换过程中的缺位性矛盾,弥补了市场失灵和缺陷,提高了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总体而言,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状况是比较好的。

二、分税制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分税制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财政管理体制层次过多

我国目前仍在实行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行政体制和与之配套的财政体制,过多的财政级次分割了政府间财政能力,使各级政府之间的竞争与权力、责任安排难以达到稳定的均衡状态,并进一步加大了纳税人对政府的监督难度。

(二)事权、财权划分不清

事权与财权相结合,以事权为基础划分各级财政的收支范围以及管理权限,这是建立完善、规范、责权明晰的分级财政体制的核心。事权与财权不清是我国财政体制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主要缺陷,也是分税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税种划分上比较混乱

如以税源的共享作为分税的主要形式,使真正的地方税体系无法尽早建立;企业所得税按隶属关系划分收入,违反了规范的分税制按税种划分中央、地方收入的要求;个人所得税划归地方,虽然符合现有国情,但从长期来看则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证券交易划分为共享税,偏离了公平原则,会招致其他地区的不满;资源税按品种分享收入会加剧地区间的财力差距,不利于国家对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

(四)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

一是税收返还的设计并不是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与行使事权所必须的财力无关,且这种转移支付形式保护了既得利益,与建设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体制相背离;二是一般目的转移支付的测算基础并不科学、合理,实现不了财力与事权的匹配;三是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很小,起不到太大的调节作用;四是专项拨款名目太多,很多专项拨款并不具有专项的目的,这种转移支付资金数额的决定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三、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举措

(一)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关系

中央政府必须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明确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通过法律手段约束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使各级地方政府形成稳定的预期,避免短期行为的产生。界定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前提条件是政权层级的扁平化和政府职能的具体化:一是将现行五级政权简化为三级政权,即中央、省、县(市);二是细化各级政府职能,明确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应按照公共产品的层次性来规范三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及财权范围,将监督权交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二)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税种

一是中央政府要明确目标,即通过税种的划分来保证在公平的基础上维护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二是所得税划分应本着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原则,改变现在按行业、按征税难易度、按税收量来随意划分的状况;三是明确税种归属,避免过多的共享税影响中央与地方的收入来源,不利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理顺关系。

(三)尽快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首先,把现行转移支付的结构进行调整,统一、简化转移支付的形式,把现行的多种转移支付统一为两种:均等化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方面,扩大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规模,使转移支付的资金真正能够发挥均等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加大地区间财力均衡的力度;另一方面,压缩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精简当前繁杂的专项拨款项目,建立专项拨款的项目准入机制。其次,完善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计算公式,均等化转移支付应当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测算,作到公正、公开、公平,尽快改变现行的基数法,通过规范收支评估,分项目测算各地区标准化支出需要,同时考虑各地区的收入能力,据此决定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数额。

参考文献

[1]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王彤.完善我国财政政策体制的有关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4).

[3]楼继伟.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中国财政,2006,(4).

上一篇:人单合一财务指标分析 下一篇:浅析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