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17 07:10:12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方法:收集46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经过凝血五项检测、凝血因子测定等确诊,行维生素K1静脉滴注治疗。结果:(1) 本组46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中灭鼠药中毒33例,华法林过量3例(占6.5%),10例原因不明(21.7%),最常见的为灭鼠药中毒继发(33/46例,占71.7%)。(2)患者出血出血症状重,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及皮肤瘀斑最常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延长;(3)患者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10~100mg/d治疗后24小时及48小时的PT、APTT较初入院结果均显著缩短(P

关键词: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凝血因子 凝血五项检测

基金项目:乌鲁木齐市课题(Y141310020)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临床不多见,国内外报道多为鼠药中毒或香豆素类药物过量,以灭鼠药中毒继发多见,临床中毒史往往隐匿,且出血表现潜伏期长,易漏诊误诊。既往治疗多为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1等综合治疗,其中血制品价格高昂且有感染风险,目前血源紧张情况下,此种治疗更加重了治疗困难及风险,因此有必要探索更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收集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2009年1月至2015 年1月收治的46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分析病因、出血特点及预后,探讨治疗方案,为

准确治疗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46例初诊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2009年1月至2015 年1月收治,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23-63岁,平均(32.6±3.3)岁。所有患者诊断符合文献标准[1]。

1.2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出血部位、有无继发贫血等特点。予维生素K1注射液10~100mg/d输注(该组患者因血源紧张,均未能输注血液制品),输注后24小时及48小时复查PT、APTT,并与入院时结果前后对比分析。疗效标准以出血表现停止,凝血功能或凝血因子测定恢复为有效。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二、结果

2.1 本组46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中灭鼠药中毒最常见,占33例(33/46例,占71.7%);有3例基础病分别为房颤、下肢血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却疏于监测,导致华法林过量而出血,占6.5%(3/46);另有10例患者经凝血5项监测确诊,但无接触毒药史,无肝病史,考虑原因不明(10/46例,占21.7%)。

2.2患者均因自发性出血就诊,症状均较严重,多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主要出血部位依次为皮肤瘀斑32例、肉眼血尿25例、粘膜出血包括口腔多发血疱22例、阴道出血11例、肌肉血肿3例、消化道出血2例,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及皮肤瘀斑最常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延长,分别为52.6±5.3秒,83.6±9.3秒。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均正常,3例继发轻中度正细胞性贫血并证实为失血性贫血,肝肾功均正常,除外结缔组织病及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可能,维生素K1治疗均有效。

2.3患者确诊后立刻静脉输注维生素K1注射液,有3例心脏及血栓基础疾病患者因担心凝血纠正过程中再发血栓,治疗以停用华法林为主,该组患者因病情均较重,出血明显,治疗以小剂量开始,予10mg/d开始;灭鼠药中毒患者中出血严重患者均予大剂量60-100mg/d;本组未收入有颅内出血或内脏出血的极重症患者,治疗后出血症状均明显减轻,均痊愈。治疗后24小时的PT、APTT分别为21.2±0.9秒,42.3±1.2秒,48小时的PT、APTT分别为16.7±0.4秒,36.2±1.1秒,较初入院结果均显著缩短(P

三、讨论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包括第Ⅱ、Ⅶ、Ⅸ、X因子及PS、PC、PZ,正常情况下肝脏的羧化酶将这些凝血因子氨基端的谷氨酸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使这些凝血因子获得凝血活性。此羧化酶的辅因子是维生素K氢醌,经过此过程,有活性的维生素K氢醌被氧化为维生素K2,3-环氧化物,后者被还原为维生素K1,维生素K1在还原酶作用下生成维生素K氢醌,这样完成了循环。当维生素K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活化异常时,这些凝血因子的谷氨酸不能被正常羧化,从而缺乏正常凝血活性,无法参与凝血反应,从而活性降低出现凝血障碍[2]。临床以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为主,往往有诱因。常见原因为肠道吸收不良,肠内胆盐缺乏、使用影响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及毒物如华法令、灭鼠剂等香豆素类药物。其中香豆素类药物中毒或过量为成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最常见病因。本组患者出血表现多样,出血症状均严重,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及皮肤瘀斑最常见。 46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中灭鼠药中毒33例, ,占71.7%,为主要病因。上述临床特征均同文献报道。

目前多数单位认为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以综合治疗方案为主,即予大剂量维生素K1及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元复合物等[3-5] 。其中血制品价格高昂且有感染风险,目前血源紧张血制品获得困难,综合治疗加重了经济负担及风险,因此有必要探索更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Weitzel [6]等认为治疗首选大剂量维生素K,如无危及生命的出血应尽量减少血浆或血液制品的使用。国内陈海飞等[7]也证实了此观点。天然形式维生素K发生中毒的可能性很小,毒性主要来自于其水溶性合成类似物,其中维生素K3最为明显,合成的K3如不是经肠途径使用,可产生致死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和严重黄疸,但引起毒性阈值至少是需要量1000倍以上。该组患者均因血源紧张,均未能及时输注血液制品,确诊后立刻静脉输注维生素K1注射液10-100mg/d,治疗后24小时的PT、APTT较初入院结果均显著缩短(P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极易漏诊误诊, 来势凶险,有必要选择起效迅速安全的治疗方式。本研究提示可首选大剂量维生素K1治疗,但本组未收入有颅内出血或内脏出血的极重症患者,因此临床有必要进一步危险度分层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为医疗安全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等. 临床血液学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34-1435.

[2] Wasley LC,Rehemtulla A,Bristol FA,et al.PACE/furin can process the vitamin K-dependent profactor Ⅸ precursor within the secretory pathway[J].J Biol Chem,1993,268:8458-8459。

[3]王婷婷,王昭?,崔华等.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45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0): 1020-1023

[4]陈懿建,张立群,万通等. 92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临床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 236-237

[5] 郑昌成,吴竞生,丁凯阳等.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5): 351-352

[6] Weitzel JN,Sadowski JA,Furie BC,et al.Surreptitious ingestion of a long-acting vitamin Kantagonist/rodenticide,brodifacoum:clinical and metabolic studies of three cases[J].Blood,1990,76(12):2555-2559,

[7] 陈海飞,唐杰庆,金玲娟等. 成人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维生素K的序贯治疗[J].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0): 1414-1416

上一篇:46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抢救及临床分析 下一篇: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