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图渝西风情 创建渝西画派

时间:2022-10-17 06:56:49

摘 要:渝西画派从创建、形成、发展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成绩,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渝西画派创建的背景、艺术审美特色、当前现状三个方面与创建人张咏清教授进行访谈,这对促进渝西绘画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渝西画派;创建;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87-02

张咏清,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韩国现代美术家协会名誉理事;“渝西画派”的领军人物和创始人。现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大学图书馆08版《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中国中央电视台《版画技艺》主讲人;“鲁迅版画奖”获得者;中国文化部特聘版画(艺术家)学科带头人;中国重庆市“五个一”文艺人才奖获得者。作品多次获国际和国家奖,并先后在台北、上海、芝加哥举办个人版画艺术展。20多件作品入选日本、西班牙、埃及、韩国、马其顿等国家举办的国际版画展并被收藏。出版有《张咏清版画》、《版画艺术》、《速写艺术》、《艺术杂谈》、《渝西画派》、《渝西画派作品集》、《渝西画派.第三卷》以及长篇小说《乐塘村》等10部著作。“渝西画派”的创作主体是以学院的美术师生和渝西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及文化单位的美术作者而组成的创作风格比较相近的艺术群体。

渝西画派创始人——张咏清教授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开拓者。2005年8月在当时版画界已有声名的张咏清教授来到重庆这片沃土带着对版画事业的钟爱和追求,开始了创建版画群体的旅程。他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并且敢于打破思想领域陈旧观念、僵化教条向已有的权威挑战。面对渝西画派所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让其深受感染怀着对渝西画派创始人的敬佩,我采访了作为渝西画派创始人张咏清教授。

程秀红(以下简称程)程:作为画派,渝西画派创建的必要性在哪里?

张:首先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兴起,都离不开艺术家群体的崛起,一个画派是否能够成立,取决于几个因素:1. 地域性文化因素。渝西是一片具有沧桑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文化沃土,到处是苍山翠竹,人杰地灵。这里有令世人瞩目的大足石刻群,有使游人流连忘返的茶山竹海以及保存完好的古镇建筑等,不仅昭示着过去曾有过的辉煌,更给这片日趋现代的土地和城镇提升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文化和影响力。地处渝西文化沃土之中的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得渝西天地之灵气,受渝西传统文化之熏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体系,师生们的艺术创作日益显现出相同的审美视觉语言,尤其是地域文化特色的内容和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更显示出其独特的审美趋同性。2. 地方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发展战略的设施,渝西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了蓬勃生机结合地域文化特点,组建了以我校美术师生为创作主力的版画创作群体——“渝西版画协会”、“渝西版画创作班”、“渝西版画创作中心”。一个由众多师生为创作主力,以展现地域文化为创作内容,以木刻版画为表现样式,追求优美、典雅及豪放艺术风格3.有影响的画家有一个或几个代表画家以及在他周围从事创作的艺术群体。而渝西画派做为中国西南部的特色画派,目前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做为渝西这一特定地域的地方美术家们,用自己的努力试图在当代美术史上开拓出具有自己地方艺术特色的一块天地,在一个文化艺术多元化的时代,这应该是非常值得支持和赞赏的文化大事。

程:渝西画派的艺术风格特色是什么?

张:首先,渝西画派是以地域文化为创作内容,以木刻版画为表现样式,追求优美、典雅豪放的艺术风格,以写实的表现手法描绘渝西大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渝西画派”,顾名思义,就含有渝西这个“区域性”的地域美学特点,于实践中又运用各种技法加以吸收和创新,使渝西画派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并发展了传统。“渝西”即是地域,任何一种画派的崛起和发展,都是相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的绘画元素的制约性而言的,都是在因循而来的传统绘画美学中进行自我更新式的裂变。譬如,历史上的吴门画派、浙江画派、岭南画派等诸多画派及近年出现的关东画派、雪域画派、黄土画派,就是对地域元素区域性美学的实验式的反叛和一次次累积。

“渝西画派”主要是反映和表现渝西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民俗古镇、文化遗产等渝西地域特色的内容。像茶山竹海、梯田荷塘、松溉和中山古镇、山村人物形象以及大足石刻艺术等,都是“渝西画派”表现的主题和题材。“渝西画派”以木刻版画艺术为表现样式,其中包括黑白木刻、多版套色木刻、绝版套色木刻等。

在审美表现上,体现创作内容和形式美的统一,以表达民族真、善、美的审美观,与当代社会主流审美相吻合,以写实具象为主,追求和表现地域文化、民族精神的优美、典雅和豪放的艺术风格。“渝西画派”改变了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群体缺乏学院支撑的“民间”构成方式,更多地使用“学院”造型手法,以丰富的色彩作为主要造型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中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

其次,是作品的创造性。正如在实践生活中产生美一样,渝西画派的画家们都离不开对渝西大地的体察和解构,渝西画派的创作宗旨,就是无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都要表现出渝西丘陵地带的原生美感。因此,多套版画技法的使用与现实的地域性及组构的独立姿态,就构成了该派原生美感的表现形式。它依附传统但又突破传统,以独立的面貌来创造美——— 即用渝西大地生活之美的元素和画家超强的写生能力及想像力,来建构经过生活体验认知后的具体和客观的渝西大地风情。这种艺术探索是通过写生、临摹、借鉴、创新的方式来进行的,可是在蹈虚蹑影以形绘神以小见大的黑白世界里,是青山绿水、山里人家、古镇、鸡狗牛羊、花树人物等渝西山水不可缺少的元素。渝西画派不受各种思潮、流行风、以及喧闹的影响,一如既往地以独特质朴的艺术语言去表达和关注渝西人身边的、熟悉的、朴素的情感,创作出雅俗共赏的版画艺术作品以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

程:渝西画派在国内外的影响

张:为了扩大影响,我们适时举办了三届六次“渝西画派作品展”及“渝西画派精品展”,并由重庆市美协主办了渝西画派作品研讨会。与此同时,我们的版画课《木版画技艺》被重庆市教委评审为省级精品课。目前, “渝西画派”、“渝西版画协会”的创作队伍已发展到300多人,创作成员不仅在渝西地区普及,更覆盖到渝南、渝北及渝东的整个川渝地区。随着“渝西画派”版画创作的深入发展,其作品不断参加国内外综合美术作品展和单项版画作品展,并有部分作品获奖和被国内外有关机构收藏。同时,经过“渝西画派”多次公开展览、发表及宣传,中国的版画界和美术界的领导也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先后来指导和视察“渝西画派”创作和发展状况,众多版画老前辈和国内外艺术家纷纷发来贺信贺电给予祝词祝贺。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先生说:“在当代中国版画的发展进程中,群体版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群体版画呈现了低谷状态。令人可喜的是,年轻的“渝西画派”通过地域性题材和风格鲜明的木刻版画样式,展示出了不俗的整体面貌和创作潜力,成绩可喜可贺。”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宋源文先生在贺词中说道,“以青年学子为创作主力而崛起的“渝西画派”,风貌各异,充满活力,刻意追求版画语言的纯美境界,为版画界注入了新鲜血液。”“渝西画派”的迅速发展壮大,也受到各种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渝西画派技艺》专题片,重庆永川电视台,以及各种报刊、杂志等,均对“渝西画派”进行了报道,使“渝西画派”作品和影响逐渐走向全国。

最后张咏清教授说:不管流派也好,群体也罢,只要有利于渝西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版画事业的健康发展,渝西画派绝不放弃勇往直前。

上一篇:漳浦得仙桥石碑考释 下一篇:浅谈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