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单位为核心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

时间:2022-10-17 06:50:09

以建设单位为核心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建设单位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建立

以建设单位为核心的基建安全管理体系。

关键词:建设单位;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

近年,随着国家对安全工作的不断重视和对安全投入的不断加大,全国的安全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建筑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好转,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旧严峻。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动态的过程,应抓源头、抓重点、抓重大隐患、应长抓不懈,应积极调动建设各方的参与,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建设单位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

1、施工单位的原因

(1)企业内部的管理因素。在管理工作中,不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不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三定”未落实,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忙于日常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开展落实。

(2)安全设施不规范、不到位。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三保四口五临边”防护不到位;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 未完全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施工机具防护不够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使用不够规范等现象在工地上还时有发生。

(3)建筑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建筑工地中的建筑工人很大一部分来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且绝大部分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一些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消防技能等安全防护知识的了解就更无从谈起。他们大多数只知道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而很少遵从操作规程,有的人认为根本无所谓,即便是发现操作有危险,他们大多会存在侥幸心理而我行我素。

2、建筑市场外部环境的原因

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正在丧失自和控制权。建设单位是市场的投资方,主动权有优势,因此存在任意压价、压工期、要优惠。许多施工单位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只得低价中标,忍痛让利。建筑产品计价不合理,各种合理的成本增加不能及时地反映到预算定额中,因此就不会或很少在安全方面投资,不购买必要的劳保用品,不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建筑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是多方面的管理。它需要参与建设的各方均加入到管理队伍中来,各负其责,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承包商、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等对工程建设都应该负有各自的安全责任,都应积极参与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多年来,作为项目管理者的主体,建设单位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自身在安全管理总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没有尽到作为管理者应为建筑安全所负的责任。大部分建设单位认为,把工程招标给承包商、工程监督委托给监理单位后,自己越少参与越好。其实并非如此,事实上,业主积极主动地参与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能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建设单位本身就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他们的积极参与更能给安全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的收获。

作为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建设单位往往是连接项目参与各方的纽带,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建立以建设单位为核心的基建安全管理体系,就是要建设单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参与安全管理工作,这样能够为其自身和在建工程项目带来众多的收益。

一、建设单位要规范建设程序,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把好关,从源头抓好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管理

(一)建设单位首先要规范建设程序,提出合理的工期和造价,并确保安全资金的专项投入。在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压价太低,施工单位就不会或很少在安全方面投资;工期太短,施工方加班加点,很少花时间去组织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这样,工人一方面劳动强度高,另一方面安全措施不到位,难免会出现事故。一般来说,建设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工程工期短, 造价低,质量好但这三者往往存在矛盾,很难同时达到最理想状态。建设单位应综合考虑,力求使这三者能达到一个合理点。不能既要求工期短又要求造价低,而是要合理低价,合理工期。当然提出合理工期及造价可能给建设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但从风险角度考虑,由于工期及造价合理性所付出的代价,比以后由于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小,这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措施。在确定中标单位后,对安全生产施工专项经费设立独立资金帐户,由建设单位管理,并通过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视其各阶段施工安全评价的达标情况,分阶段拨付,确保专项费用的正常实施使用,避免违规挪用或不投入。

(二)加强工程建设从勘察、设计阶段开始的全过程安全监管。要重点加强对勘察和设计阶段的监理监督,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在勘察和设计阶段引进监理机制,对勘察过程和设计方案进行监管和审查,在设计阶段要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要求,从选址、材质选择、安全维护方案、环境保护等方面阶段进行全过程监管,从本质上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性能和水平。

(三)严格工程招投标管理,认真履行招投标程序,建立完善基建承包商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审核投标单位的安全资质、企业信誉和拟投入项目管理人员的资质情况和能力,确保基建承包商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具备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的能力和水平。①在编写招标文件时,明确要求投标单位在编制投标书时,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设计,包括安全目标及保证安全的措施和方法。②在评标时,评委还要重点查看投标单位的安全设计,重视安全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并且可以加大安全设计在技术标评定中的份量,适当增加其占有分值。这样,能够促使施工单位认真对待安全管理,认真组织编写安全设计。这是中标后实施安全组织设计的依据,为今后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提供保障。另外还可以设立“黑红名单”制度,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考核评价中达到优秀标准,建设单位将其列入“优秀施工(监理)单位红名单”,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考核评价中达到不合格标准将列为“不合格施工(监理)单位黑名单”,作为日后招标参考。

二、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进行“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新机制。

(一)以本质安全为目标,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建设单位要调动多方力量负责从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标、 施工工艺、原材料采购等环节来把关,保证建设项目本身具有高科技水平、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性能,从本质上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性。

(二)以风险预控为核心,防隐患于未然。施工单位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进行梳理,逐步归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 对潜在危险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根据“风险控制技术”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形成建设项目风险概述,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专项监理进行审核后 ,建设单位可以组织审查会,根据《风险管理概述》内容,提出相关安全管控要求。 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对施工单位提交的风险评估材料与监理单位共同进行核查,针对缺项、漏项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善管控措施,风险评估达到要求后, 要制定科学、周密、严谨的安全预控措施。

上一篇: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做法与成效分析 下一篇:桩基偏位原因浅析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