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10-17 06:15:14

谈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合唱以其便捷易操作的优势成为音乐艺术中较为普及的活动。帮助队员建立合唱意识、音程与和弦的歌唱练习、声音练习、对作品理解与表现是合唱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在这几方面为同行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合唱 教学 方法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养和能力,所以人们对音乐教育给人带来的影响愈加重视。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可见,我国自古就对音乐育人有了深刻的认识。合唱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形式。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最好的乐器就是自己的嗓子。 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合唱,要求歌唱者气息平稳、音色统一、声音控制力强,以便于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但是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往往事与愿违,音色差强人意,音准不好因而声部缺乏清晰。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最后就只好沦落成为齐唱,令歌唱的艺术性大打折扣。

如何在合唱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在多年的合唱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供同行参考或批评指正。

一、帮助合唱队员建立合唱意识

合唱最重要的特征是音乐的多声部,而我国音乐传统是优美的单旋律。多数人从小听到的就多是单旋律音乐,听到的多声部音乐特别是合唱音乐相对较少,合唱意识较为淡薄。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常常遇到为了避免受其他声部的影响、唱准自己的声部而把耳朵捂起来的队员。所以帮助合唱队员建立合唱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经常带领大家从多声部的“读da”做起。这样的练习比较容易,口读da之后还可以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多种音响进行。大家还可以填上合适的词,按照节奏多声部读.合唱队员十分喜欢这样的练习,很容易进行。

二、音程与和弦的歌唱练习

队员的听觉能力和音准把握能力是影响合唱效果的重要因素。声部的融合、音色的统一、歌唱的音准都需要通过队员的敏锐听觉实现良性合作而完成。因此,提高合唱队员的听觉能力十分重要。组织队员进行和声音程与和弦的歌唱练习,有助于于他们提高听觉能力,这一方法同时还能提高合唱队员把握音准的能力。在实际训练中,我常常这样做:

首先要求队员唱准大小调式上行和下行的自然音阶。在此基础上,以任意一个音为根音和冠音,在八度内依次构唱和听辨旋律音程。以fa为例,分别听辨构唱fa-do、fa-re、fa-mi、fa-sol、fa-la、fa-si、fa-do等旋律音程。当这些旋律音程唱准之后,进行三度、四度、五度等合唱乐谱中常常出现的和声音程练习。如低声部唱do,保持这一音响的同时,高声部听着低声部的do唱mi,形成大三度音响,并引导大家互相听对方音高以及大三度音程的合唱效果。用这一方法再唱其他音程。当大家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和声音程之后,用相同的方法练习合唱曲目中常用到的和弦,如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等。还可以在钢琴上弹出一个和声音程或者一个和弦,请合唱队员听自己声部的音高并唱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练习作为合唱团的基本功,需要长时间关注、练习才会习得,不可急于求成。合唱团拥有、保持这样的基本能力,才能实现作品的顺利表达。

三、声音的练习

柔和、干净的声音是专业艺术合唱团对音色的追求,切忌大音量的直嗓子喊唱。所以,对合唱队员进行声音控制的训练往往是每一节合唱课的必修内容,纠正他们习惯了的“喊唱”,引导他们自然地使用柔和的假声高位置歌唱,让声音圆润、自然。

声音训练时,我常常先给大家一个正确的声音形象――听高质量的合唱音响或者老师亲自示范演唱,都能使合唱队员感受到正确的声音形象。知道了自己要唱出什么样的声音,就要带领大家获得这样的声音。为此,我要求大家在积极的状态下轻声歌唱。为了让合唱队员的身体达到积极状态,我常让合唱队员原地自由蹦跳,这样,大家很容易达到身体积极而情绪放松的状态。

高质量的合唱声音需要歌者良好的气息支撑。我采用“闻花香”和“吹尘土”的方法帮助合唱队员获得这样的能力。将自己的手指伸出来,想象成一朵鲜花,将其放在鼻子下徐徐闻花香,然后把手摊开,手心朝上,放在嘴边,想象手心上有尘土,用嘴将其徐徐吹走。这样的练习不但能使合唱队员体验、获得良好的歌唱气息,还有形成歌唱时稳定喉头的习惯,使歌唱声音更加美好。

帮助合唱队员练声时,让他们用说“悄悄话”的状态和方法,高声区用自然的假声,尽可能地把声音唱给远处的人听。这样引导能使他们的声音集中、明亮,在气息支撑下歌唱。随着歌唱能力的提高,练声逐渐加入“a”、“e”、“i”、“o”等母音进行练习。教师需根据大家的歌唱效果,指导合唱队员进行声音位置调整。为了提高歌唱兴趣,练声曲可以根据合唱团实际演唱能力逐步丰富起来。

声音的融合也是决定合唱声音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声音融合,就是多名歌唱者的音达成共振,使得声音效果和谐统一。即合唱时只能听到集体的声音,不能突出个人的声音特点,哪怕是这个人的声音很美也不可以。为了保证合唱团声音的统一,合唱队员必须明白,突出自己就会破坏集体演唱效果,歌唱时务必注意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声音的融合。

四、对作品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对作品的理解需要在多听、多唱作品的前提下,体验音乐的作品的风格。对作品风格的理解需要了解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文化。例如对合唱作品《牧歌》风格的理解,合唱队员需要了解这首作品是源自蒙古草原的“牧歌”。这里的自然环境常常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连绵无际山丘。骑着马纵横在草原上,一天也遇不到几户家人家。所以牧歌才会有如此宽的的节奏,如此悠长的曲调。牧歌的旋律就像草原上连绵不断的山丘。合唱中的和声就像将这些山丘和草地立体化地呈现出来。草原上的人性格爽朗、豪迈、热爱生活,他们擅长射箭、摔跤、舞蹈、唱歌┄┄与这首作品相关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理解这首作品的重要依据。

作品的作者及改编者的相关情况、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音乐评论界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等也是理解音乐作品的依据。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了解,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合唱作品的表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声音来表现的,需要歌唱者运用饱满的情绪和歌唱技巧来实现。前文已经列举了一些声音训练的技巧,这里不再赘述。作品文本中的表情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等的处理也是表现作品不可忽视的环节。

合唱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我在合唱教学中取得的这些经验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启示,也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上一篇:探讨微课教学资源基于《PS》课程的研究 下一篇: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与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