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爱乖孩子

时间:2022-10-17 05:37:58

父母爱子女之情,情中深、挚、浓、烈者也。母爱更是崇高,母亲可以将生的希望留给子女,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可叹、可钦、可敬。一母生子女几人,于子女情有亲疏乎?同样十月怀胎,同样辛劳抚育,亲疏何来?然而,父母谈起子女,对孩子们的评价各异,总显出几分“远近”。

某君有两个儿子,均相貌堂堂,活泼可爱,入学成绩优异,回家勤快识礼。但是,略显看得出,此君更疼爱其长子。谈起其长子,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不无几分得意。而谈其幼子,则显有不同矣!余曾对此君戏曰:“俗语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因长子乃储君矣。你如此疼爱长子,莫非心存妄想?”此君笑曰:“风马牛不相及!都爱乖孩子而也!难道你能例外?”

余也有两子。细想起来,余对他们的态度,的确有些微妙的差异:与一个儿子语多些,对其批评也少些,显得亲热几分。两个儿子,同为余之亲骨肉,自省内心深处感情的天平是均衡的,对他们在物质、精神关照上也一视同仁,然何以在心态上有差别呢?

心存疑问,余潜心观察了一段两个儿子的作为。一个儿子爱读书,有思想,但在生活上大大咧咧;一个儿子办事心细、严谨,生活上也有条不紊。一个儿子言事直来直去,常与父母顶顶撞撞;一个儿子总婉言以呈己见,即遇父母说了错话,也是事后再指出。父母吩咐什么,一个儿子总要理论一番,另一个则常常不说什么――即使不赞成。如此等等。原来是这样!天长日久,符合余办事风格、善解人意、会来事的儿子,便成了“乖孩子”!

从理智上说,与两个孩的感情并无差别。然而在潜意识中,却有了不同。人大概都有些非理智能完全支配的东西。“情感”实在太复杂了,直叫人难以说的清、道得白。

这不由得使人想到机关里的事。在机关,大家总觉得领导与众人亲疏不同。余在机关度过了几十年,也与大家颇有同感。有人可能不同意:都是革命同志,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哪来的亲疏?从道理上说,这语完全对。但是,同样是山,却“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是同志,却未能一般亲密。这是事实。亲生子女尚有“亲疏”,何况同志乎?上下级之间的亲疏,原因多多。或出于某种利害,同利相联是矣!或出于为人处事之同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矣。然而,据余观察,在许多上下级之间,既无利害之争,也无喜好之别,更无“帮派”之分……却似有“亲疏”之异,何也?余窃以为,此种情景,与“都爱乖孩子”相似。

当然,下属乃同志,并非子女,不能简单与父子之情类比。余只是以为,若打个“比方”,二者确有相似之处。余久作下属,曾为某些领导“亲”,也曾被某些领导“疏”。余也当过领导,曾与某些下属“亲”,也曾与某些下属“疏”。于今“跳出三界外”,回头看看,朦朦胧胧,此中似有些蹊跷。

办事“勤”为先。一家人居家度日,一日三餐,油盐酱醋柴不可缺,洗衣扫地,买菜上厨,招呼应酬,琐事多多。若有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众人得意乎?在机关,本来就是为了工作而汇到一起的。遇事不惧难易、不辞巨细、不计得失,勤勤恳恳尽力而为之者,领导能不喜乎?反之,遇事挑三拣四、惧艰畏难、患得患失,则领导定于之不快也!莫说工作上的大事,即使生活中之小事,也影响心情。若有一小青年,早上到班上,把办公室收拾得干干净净,开水打了,地扫了……领导见了,心中如何?反之,若有人嘴上呱呱的,于此等小事视而不见,从不动手,那领导又是何感受呢?

因人制宜。在学校,提倡因材施教。对患者、消费者,提倡个性化服务。对于领导,何不因人制宜呢?领导是个急性子,那就切忌办事拖拉,即使自己是个慢性子,也要不需扬鞭自奋蹄,尽量往快赶。若领导是位爱说爱笑的开朗人,那余等就别做闷葫芦,三天不说两句话。虽然不必没话找话,也得有话就说,不放在心里暗捉摸。若领导是位办事利索者,那下属就别总是拖泥带水……

余并非主张牺牲自己的个性,一切以领导马首是瞻。个性,乃个体存在的根据。没了个性,你也就不成其为你了。何况,个性是极难改的,不是常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吗?但是,个性是一回事,放任个性为所欲为是另一回事。众人在一起相处,若人人任个性办事,即使是在一个家庭里,也难免烽烟四起,战火不断,何况在一个工作集体里呢!故凡人群居处,若欲和谐,彼此都要努力适应。夫妻间若欲改变对方,并非明智之举;但若不彼此适应,并非聪明之法。上下级之间,也是需要彼此适应的。

余主张的是在个性、办事风格方面的适应,并不是在是非上迎合上司。若上司是违法乱纪之徒,那就更非适应的问题了。

说话讲究一些“艺术”。人们常说:见了秃子别说光,见了矮子莫言矬。本来,实事求是,秃就秃,矬就矬,任他人去说,自己都应坦坦荡荡无所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再理智的秃子、矮子,听人当面说光、矬,也会心中不快。何也?理智未起作用之前,情感已经启动了。

不知是否与人之天性有关。出生不久的孩子,听音乐怡然,闻噪音则不安矣。及至成年,顺耳之声易进,逆耳之言难纳。真正食若苦口良药而不皱眉头,听逆耳忠言而心旷神怡者,实在百里难挑一。那么,余是否主张对领导上说好听的、一味唱赞歌呢?非也!余以为,对于领导该说的话一定要说,无论是表扬、批评还是建议;只是应该讲究一些说话“艺术”,目的是达到更好的效果。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善纳谏之君。但是,假设唐太宗有口臭之病,魏征曰“陛下口太臭,要好好治治。这般效果会如何呢?魏征若换一种说法:陛下若天天刷牙,口气会更加清新。这种说法的效果又如何呢?

该说的话是一定要说的。然何时说,何处说,如何说,则应有些讲究。

常闻有君曰:我心眼儿实,说话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心眼儿实”,言人实在、诚恳、不玩弄心计,是一种好人品。但是,若以“心眼儿实”为由,出言随意,不经思索;办事莽撞,不计后果,那就不可取了。针对此种情形,一位朋友说得好:心“眼”者,心之窍也;心眼实即心无窍,那岂不是“缺心眼儿”吗!

作为领导,本应心胸宽阔、襟怀坦白、一切以事业为念,不计较下属之言谈举止,择善而从。但是,作为下属,讲究一点相处的艺术,又有何不好呢?领导也是凡胎俗人,具七情六欲,也有理智常常不能支配、或者来不及支配的“潜意识”。彼此讲究相处的艺术,当然有利于和谐,有利于工作。

不过,若有人不认认真真做事,而天天琢磨与领导相处的“艺术”,那就大失余之本意了。

上一篇:赛马节:一年就为这一天 下一篇:2006~2007中国快乐小康指数79.6 中国比从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