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规律,锐意创新

时间:2022-10-17 05:27:14

把握规律,锐意创新

2月11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对全省新闻媒体提出了破解新闻宣传“四难”的命题,即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和思考,特别是通过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破解“四难”专题研讨班,对此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认识

破解“四难”既是时代命题又是系统思想。新闻是不断创新的事业,破解“四难”命题,说到底是提高新闻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问题。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和冲击下,如何在正面报道中体现出权威性,如何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三贴近”结合起来,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以独特的视角发挥都市报的传播优势等,都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破解“四难”命题的提出,既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一种系统思想: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是与破解“新闻创新难”紧密联系的,破解报道上的三大难题,要紧紧围绕新闻创新来进行,遵循新闻规律是根本,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最终目的。

破解“四难”是都市报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从都市报的发展历程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创业时期大多是舆论监督开道,社会新闻主打。但是,当都市报快速发展起来之后,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对都市报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而都市报在作正面报道、典型报道上有着先天的不足,经验、队伍和知识储备都远远不够。在舆论监督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舆论监督与以往的舆论监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舆论氛围到监督相比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这就给都市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自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对正面报道、典型报道和监督报道的从容驾驭,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如何破解“四难”既是做好新时期宣传工作的要求,更是都市报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措施

“求活”:破解正面报道难与典型报道难的钥匙。正面报道难和典型报道难,难就难在做“活”,因此,“求活”就成为破解难题的钥匙。在具体的新闻操作中,“求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有鲜活的题材和素材;其次要深入生活、扎实采访,能逮到活生生的“鱼”;再次要会讲故事,语言要生动,文风要活泼,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可亲可信。要“活”就要有创新,就要在做实、做细、做传神方面下工夫,只有在这几方面做扎实了,报道才能真正“活”起来,真正有活力,传播效果才会好。

“求准”:破解舆论监督难的立身之本。“求准”是舆论监督的立身之本,是报纸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义。首先立意要准,要有好的出发点,富于理性和建设性,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为目的。要想全面落实“求准”,就要在角度准、时机准、分寸准上狠下工夫。所谓角度准,就是要在报道时选择党和政府关心、人民关注的结合点,要坚持有利于工作的改进,有利于增强群众的信心,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去进行舆论监督。所谓时机准,就是准确把握大的舆论环境与监督个案切入的有机结合点,大的舆论环境不适合的时候不做,监督个案的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不做,党和政府要求解决、人民群众渴望解决的时候大做。所谓分寸准,就是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尤其是涉及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时,必须坚持主观动机与社会效果高度统一的原则,要释疑解惑,化解矛盾,不作负面炒作。

建议

党委政府要为媒体破解“四难”创造条件。破解“四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媒体本身的努力之外,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也要为破解“四难”创造有利条件。建议在安排正面报道和典型报道方面能够设置专项基金,给予承担采访任务的新闻单位一些财力支持。一个能够深入人心的正面报道或典型报道,需要记者深入采访,精心构思,反复推敲,认真提炼,往往需要耗时数十日甚至数月,以媒体现有的运营模式和考评机制很难做到这一点,设立专项基金,就多了一个物质保证。同时在选择典型人物的时候,要少而精,自下而上。

党委、政府要为舆论监督创造环境。卢展工书记旗帜鲜明地表示:“党委、政府欢迎实事求是的舆论监督,我们也将创造条件努力支持舆论监督!”网络时代,信息传播便捷,人人都是记者。在受众逐渐碎片化的形势下,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就显得越发重要。党委政府要正确认识舆论监督的功能,实事求是的监督不是添乱、不是抹黑、不是负面,而是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在面对舆论监督的时候,才能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把欢迎、支持和接受舆论监督落到实处。

编校:施 宇

上一篇:把握规律,勇于创新,加强实践 下一篇:从《非诚勿扰》看电视交友节目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