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地中海,享受静与美

时间:2022-10-17 04:54:48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相信它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旅游天堂。当我真正站在它的面前,倾听它的声音,欣赏它的模样,享受它的海风时,我才发觉,我已经深深地爱上它,并且有些陶醉。

在地中海,没有刻意设计的大自然的美,更纯粹更和谐

突尼斯的风情不仅是因为撒哈拉,或是沙漠绿洲,当然,还有地中海。我总是在清晨和夜晚去看海,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的时候,我总迫不及待地穿好衣服往海边跑。此时,海面一片波光粼粼,金色的海水仿佛是Dior的“真我”香水不小心被打翻,泼洒在了地中海上,金灿灿的,像是梦境一般。这时的地中海是简单的,它可以帮你排除所有的杂念,单纯得只听见海的声音。偶尔看见安静地停靠在沙滩的黄色小船,路过三三两两晨跑的法国夫妻,就连半破的白色瓦罐也在海边,晒着清晨的太阳浅浅地睡去,你会感叹于突尼斯人这种平和的心态,他们从来不去有意地去设计大自然的美,而是于此和谐共处,尽情享受这上帝赋予的安然与惬意;而夜晚的地中海是深沉的,我总是在晚饭之后一个人,走在沙滩上。独自面对大海的时候,我总思考很多。那时的海面黑得让你甚至感觉有些害怕,只有头顶的那弯月亮,为你照明,远处酒店餐厅里的欢笑声远远地在身后飘着,那时我的心静得不想任何事情,没有烦恼,没有欲望,只想这样,直到永远。

突尼斯有许多的港口城市,比如斯法克斯(Sfax),位于东部,是突尼斯的第二大城市,在这里生长着数万株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橄榄树,每株高达13米以上;苏塞(Sousse),是突尼斯的第三大城市,老城建筑大致分为蓝、白、黄三种颜色,是座十分有情调的海港城市。漫步在苏塞的艾勒·甘塔乌依港口(Port el Kantaoui),那里有许多的游艇和船只停靠在岸,每艘船上都会写着船主的名字,形状各异,颜色艳丽。突尼斯人的世界也许永远没有黑色,不论是他们的建筑,还是服饰,色彩仿佛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在每一处设计中。在艾勒·甘塔乌依港口,我们用了午餐,谈论着地中海的蓝天、碧绿的海水,咀嚼着新鲜的橄榄,品尝着美味的海鲜和烘烤极佳的面包,还有那些鲜榨的橙汁和柠檬汁,外面的空气格外清新,我们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了一种难得的放松心情。我抬头望望天空,好希望自己未来的蜜月就是在这里度过。

麦地那(Medina)——阿拉伯的老市集上空飘荡着耐人寻味的老记忆

“麦地那”在阿拉伯语中是“城市”的意思,麦地那原先是阿拉伯人居住的老城,但现在,更像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集市,在里面可以淘到任何具有阿拉伯风格的东西。这次在突尼斯,我一共去到两个麦地那,一个是苏塞的麦地那,另一个是杰尔巴岛的麦地那。位于苏塞的麦地那在公元859年,由艾格莱卜人在城市最初的拜占庭式城墙的基础上而建,和大部分市集不同的是,它不是露天的。市集有着由石头建造的穹顶,被一群坚固的正方形塔楼包围,傍晚的余晖透过几扇天窗投射下来,街道狭长而倾斜,岔路繁多,像是一座“迷宫”,再加上店面装修风格出奇相似,即便是当地的导游也时常会迷糊走错路。但是那里的小贩都很友好,会换着各种国家的语言跟你打招呼,直到我回答一句“你好”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是中国人,既非日本人、韩国人,更非泰国人。也会主动跟你说Bonjour,若看到你一个人在路上走,便会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边说边比划着方向,告诉你“刚刚有一些中国从这里走过去了”。

麦地那以销售传统的受工业品为主,从香料、阿拉伯手鼓、银器到手工服饰、鞋帽,应有尽有。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中国工艺品,而中国的丝绸则作为上等货品出现在了突尼斯的面料商店。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银盘、银壶、银杯,还有做工精巧别致的耳环、手镯、项链,每件都是艺术品。每次拿起一件沉甸甸的手工银器,看着上面残存着的手工敲打的痕迹,便不由得有些感动。虽然商铺众多,却并不喧闹,小贩显得比游客还悠闲。吸着水烟的老人,闲适地倚在门边吞云吐雾;男裁缝安静地坐在地毯上,专心缝制着永不变更的传统服装;卖围巾和布料的小贩,则平静地看着过路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真诚而友好的微笑。当我们快乐地闲逛在这里的时候,谁能想到在麦地那的那一扇扇城门之外,曾经法国人建造了断头台,用来宰割阿拉伯反对者的头颅,而这扇城门也被称为“Bab el-Finga”(在阿拉伯语中Bab的意思是“门”,Finga的意思是“刀剑”)。

上一篇:哈萨克人大搬家 下一篇:永定河夏季溯源季 门头沟水岸觅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