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有效规避人才流失风险

时间:2022-10-17 04:47:29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有效规避人才流失风险

摘 要: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成为决定各国走向世界命运的重要因素。人才资源作为一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低。随着人才竞争日渐国际化,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大量流向发达国家,中国同样面临着这个严峻现实的考验,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规避人才流失风险,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球化 规避 人才流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发展已经进入高科技、高环保的新阶段,谁掌握科技革命的主导权,谁就取得了领先发展的优势,而要达到这一点,人才就成为关键,当前,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大规模流动的态势,各国政府与企业也由此展开了激烈的人才竞争。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国家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才尤其是全球化时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却成为中国最急缺的资源,陷入经济发展与人才流失的双重矛盾之中。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全世界居于首位,成为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失国,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正视人才流失现状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人才资源是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战略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谁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将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事实上,随着中国留学生和中国移民外国风潮的兴起,精英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的“流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已成为世界人才流失大国。出国留学、工作、定居等都是人才流失的表征。面对中国人才大量流失的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防止人才缺口的进一步扩大。

从1978年至今,出国留学正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同时,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所学专业也逐渐由理工科转向经济、管理、法律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统计显示,近四年人才流失与人才回流数据如下:

基于上表分析可见,我国人才流失严重,而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自费留学人员约占总留学人员九成之多,学成回国人员绝对数量在增加,但相对数量在减少,留学人员学成回国者不到三成。另外,在留学人员中,高级留学人才滞留国外的比例又高于一般留学人才,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争夺的重点,从而导致我国高级人才流失严重,在日趋激烈的全球性人才竞争中,我国处于劣势地位,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

二、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1.人才资源的开发与教育投入不足,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直接影响着人才效能的发挥。目前,我国对人的投资与对物的投资比例是1:15,二者相差悬殊过大,尤其是科技研发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不仅制约着科研开发水平与开发效率,而且使科研人员难以集中精力专心从事科研工作,很多研究课题由于得不到有效资金的支持,难以继续深入,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层次也因此受到影响。而与之相反,欧美发达国家良好的实验设施和实验条件,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优越的科研环境,是中国不少留学人员滞留海外的重要原因。同时,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忽略了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开发,难以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一些高端人才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空间相对狭小,也是导致人才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育体制落后,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终身教育体制,但人才培养机制是建立在应试教育模式基础之上的。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塑造,致使许多学生走出校门之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落后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很多人选择去海外深造。同时,由于存在着大量的诸如教育腐败、教育“两极分化”、乱收费、权学交易等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对中国教育丧失信心,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无论从制度上、还是资金投入比例上,都远远优越于中国。这也是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的一大诱因。

3.思想意识上存在着误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后果便是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彼此交融、互通有无。而在这种开放的国际格局之中,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试图从思想意识层面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同化,大推特推其所谓的“普世价值”,以“自由、平等、人权”作为幌子对发展中国家人民进行思想渗透,这就难免会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产生剧烈的影响,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侵扰,使得很多人相信西方社会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人权及保障等各方面都对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在这种盲目崇外思想的误导下,很多人选择移居海外或出国留学,成为中国人才流失的一大主观因素。

三、规避人才流失的对策

1.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谁拥有强大的人才资源,谁就占有了国际竞争力的制高点。在知识不断创新,高科技迅速产业化的今天,要推动知识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关键就在于人才。

我国在自然资源短缺,人均自然资源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实挑战下,只能充分利用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谋求发展,这是唯一的出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不仅要投入充分的物力财力促进人才的开发与培养,还要从制度上切实保障人才发展。推进人才工作立法,尽快出台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使人才发展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事。提高各层级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立足本土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同时吸引外流人才归来,从而使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

2.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打造一流教育平台,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育瓶颈,拓宽思路,充分利用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国外先进教育方法和管理经验,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科技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公办教育的投入力度,从经济及政策等多角度鼓励规范化的民办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教育态势,为国家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3.改善人才发展的环境建设,充分吸收外来人才及鼓励流失人才回国创业。

首先,努力改善自然环境,打造良好的城乡环境建设。减少对空气、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污染,减轻生态压力。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检测体系与预警体系,提高环境监督奖惩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其次,改善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身份歧视,打破人才流动的制度屏障。进一步开放劳动力市场,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的就业机制与多层次的就业渠道。以政策优势鼓励自主创业与公民平等就业的机会。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合理提高保障基数,为吸引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再次,增加投入,推进人才管理体制创新。政府应改变观念,为人才的发展和人才竞争力的提升提供高效的政府服务,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投入,鼓励技术创新。为高端人才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从政策支持、人员待遇上吸引人才回流。

总之,人才对于一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是关系到中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能否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的客观需求。而目前中国人才大量流失的现状,使我们在发展中遇到阻碍。因此,有效规避人才流失,采取积极对策解决人才问题。是我们目前发展的重中之重。(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2011年9月.

[2]《人才战争》.王辉耀著.中信出版社,2009 年7 月出版

[3]《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潘晨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1.

[4]《人才国际竞争力:探寻中国的方位》.倪鹏飞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

[5]《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王耀辉著.人民出版社,2010-04-01.

上一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Logisti... 下一篇:高频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