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动,聚焦点

时间:2022-10-17 04:37:27

【摘 要】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高中化学教学须面向全体学生,而课堂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在此略谈几点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新的教学形成逐渐呈现在新时期的高中化学课堂上,诸如:启发式教学、分层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等,与此同时也有愈来愈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并逐步意识到创设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有效互动策略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创设竞争性互动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者,是学习的主体,是新的认知结构的构建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与学生一起建构知识,引导并协助学生完成这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生动魅力,充分激活互动环节的生动点,使学生动起来。而竞争性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有效因素,有利于学生参与到互动教学中,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例如,在高三的一节化学复习课上,我组织了一场“竞标”,由学生就近自由组合为4人一组的小组参与竞标,每组都以竞标者的身份来设计以Al单质为原料来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最后以设计出最佳方案的小组获胜。在“竞标会”上,可谓是争锋相对,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首先,第一组提出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用Al与水反应就能得到Al(OH)3并置换出氢气。第二组立马对该方案提出了反驳:此法操作性不强,而且Al和水很难反应,应先用稀硫酸将Al溶解,再用烧碱进行沉淀。第三组又指出,因考虑到Al(OH)3的两性,应先用稀硫酸后用过量氨水,或者先用烧碱然后将其通入过量的CO2,否则前功尽弃。第四组,受到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启发想到了用Al先制AlCl3溶液再通电电解。第五组又根据氮化镁与水反应的例子联想到了用铝先制出硫化铝固体再加水进行水解。第六组受到第五组的启发,设计出先制备出氯化铝溶液,再与硫化钠溶液进行双水解。第七组有了一定的创新,想到以金属Al作负极、石墨作正极、NaCl作电解液组成原电池。第八组在这个基础上做了改进,设计出以金属Al作阳极,电解NaCl溶液。最后,第九组设计出以Al先按比例分别制取出硫酸铝与偏铝酸钠溶液,然后将其混合沉淀。

整个过程中,学生都自主探究、不断转化思维角度,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分析,最后从可操作性、环保、节能以及效益等方面考虑,综合评价出第九组方案为最佳方案。

二、聚焦提问,使学生思维兴奋

由于课堂教学总是在规定时间内展开,为了使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最大化,就必须以问题为纽带组织课堂教学,并对问题进行科学的梳理和选择。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定位以及预设时,应首先提炼出一些具有思维容量并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以此为线索,层层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出有效互动的聚焦点,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例如,我在讲授“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这一内容时,我由浅入深,相继提出了以下问题:1)能否推测出乙酸与乙醇在反应中可能的断键方式?2)能否提出科学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若乙酸中的氧原子标记为18O,那么产物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4)若乙醇中的氧原子标记为18O,那么最终产物中含有18O的物质有哪些?5)如果要合成CH3CO18OC2H5或CH3C18OOC2H5,则需要什么原料?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不仅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原理,同时加强了对醇、醛、羧酸间转化关系的巩固,只有这样的问题预设才能充分锁住学生思维的焦点。

又如,在学习“金属镁的性质”时,我向学生演示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都观察到了镁条的剧烈燃烧并发出了耀眼的白光。顿时,学习情绪高涨,我顺势提问:“如何才能让这燃烧着的镁条熄灭呢?”,学生的探究热情被再次激发。大部分学生都说可以用CO2气体,于是我任意请了一位同学,让他来给大家演示将燃烧的镁条伸入装满CO2的集气瓶,其结果出乎意料,镁条继续燃烧且有白色烟雾产生,最后还生成了黑色固体C,外面还包裹这一层白色的氧化镁,由此得出不能用CO2来熄灭镁条火焰。接着,我又做了一个惊奇实验:镁条在氮气中燃烧。与此同时,又引发了更深入的问题: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又哪些?2)若1mol的镁分别在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中完全燃烧,所得的固体质量最大的是什么?在这样的惊奇实验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强,同时很好地平衡了学与练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策略,简约而高效的呈现了教学艺术,降低了学生学习成功的活化能,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加深刻。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还应更加主动的思考新问题、探究新教法,不断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容、升级。

【参考文献】

[1]李秀萍.变革中的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5(1).

[2]孔祥明.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的基本特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9).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