憾别7028

时间:2022-10-17 03:54:18

6500米前进营地。持续而来的高山反应折磨着杨继光,越发变本加厉。他大口大口地喘气。不得不放慢了自己的节奏,因为只要动作稍稍快一点儿,就会令他加倍痛苦。

尽管今年已经51岁,可论体质,很多年轻人还赶不上他。还在春节前。他和同事在北京密云参加了为期七天的攀冰训练,当时还患有腰肌劳损的他,仅靠两支冰镐就攀上了90度、20多米高的一个垂直冰壁,这是个技术难度为四点的攀冰,就算是年轻人,也不一定都能攀得上去。今年珠峰报道组人员最后的选拔测试中,他的各项指标也都远远高于别人。可为什么这次刚上到6千多米就有这么强烈的反应?杨继光有些不解。不远的地方就是7028北坳营地,放眼望去,茫茫雪色中,山体随着倾斜的雪坡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那里,将是队伍下一个前进的目标。一定要坚持!否则,连6500米都扛不住,更不要说7028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

从大本营出发

就在昨天,从大本营出发的时候,杨继光记得,台领导韩主任在喇叭口为他们这21名进山到达6500米的队员壮行时,走到他的面前说了一句:“老杨,英雄!要悠着点儿啊!”作为中央电视台派往7028北坳营地工作的记者,杨继光和陈汐一起负责奥运圣火冲顶珠峰直播中的跟踪采访和拍摄,范围是珠峰的第二台阶和三角大雪坡区域,而他的助手,摄像师陈汐,一位80后的小伙子,此时正发着高烧,在大本营休养。这次进山,主要是为了作适应6500米和7000米高度的训练,杨继光带着队里配备给他的一名高山协作,藏族小伙子拉巴茨仁上了路。此前,自己曾上过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还跟随中国登山队副总教练罗申去过海拔5000多米的梅林雪山,但6500米、7028米这两个高度,自己还从来没登过,韩主任这句看似说笑的话,让杨继光一时没有读懂。

从大本营徒步走到6500米营地,一共需要两天的行程。第一天,杨继光和队员们花了6小时抵达了5800米的过渡营地。这一路,他们穿越的是几万年前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留下来的遗迹――东绒布冰川峡谷,大石块、冰河比比皆是,这里的路,其实是由牦牛踩出来的小路,走起来很危险。当晚,大家在5800米营地安营扎寨。那一晚杨继光根本就没合眼,高山反应引起的缺氧,加上来自大脑皮层的兴奋不断扩张,令他睡意全无。这个晚上,他躺在睡袋里,听了一夜帐篷外面牦牛脖子上传来的铃声。

第二天上午队伍继续出发,这一次几乎走了整整一天。队伍沿着东绒布冰川河谷向上缓缓而行,这时山中刮起了8到9级的大风,直刮得人站不住,气温也在急剧下降,杨继光和队员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崩溃”。尽管在队伍中是年纪最大的成员,又是非专业登山队员,但杨继光的速度并没有因此慢下来,连队长王勇峰也―个劲儿地为他叫好:“老杨,真不错啊你,想当年,我第一次上珠峰时,走了9个多小时就走不动了,不如你嘞!”

这段山路一眼望不到头,大伙翻了一个山头又是一个山头。行走在海拔6000多米高的山路上,杨继光感觉,自己像缺了一个肺,只有大口大口地呼吸才能缓解这种快要窒息的感觉。

6500米,和氧气战斗

路途中吸入了过多的凉风,加上高山反应越来越强烈,刚一到达营地,杨继光便开始腹泄。起先,吃点药还能管用,到了后来就腹泻不止,6500米营地上,因为考虑到环保,所有人上厕所都要走上20多分钟的路,到附近的山沟里去解决。光是上厕所就够杨继光受的,来回40多分钟的行程,耗去了他大量的体力。海拔6500米高的山上,氧气含量只有平时的40%多,这种高寒低压的环境下,连专业的登山队员也觉得食欲不振,更别说杨继光了。几乎每天,他吃的都是菜汤泡饭。这还不算,最让他痛苦的就是睡觉。一到夜里,和队友们一样,杨继光大多都是躺在帐篷里大口的喘着气睡不着觉。

杨继光所在的帐篷,一共睡了9个人,6500米的高度让大家都感到了高山反应带来的呼吸困难,一些反应强烈的队员们已经忍不住开始吸氧。随着海拔的增高,吸了氧的队员到后来已经完全承受不住,陆续下撤。杨继光不想让自己对氧气瓶产生依赖,继续苦撑着,在他看来,人对氧气瓶的依赖好比是“婴儿品尝到乳汁的甜美后,舍不得放手”,他要让自己尽力去适应。开始,杨继光还可以通过深呼吸来调节,可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完全不想睡了,整个大脑兴奋,不听使唤,于是,他只好在心里默默地数数,或者就念叨一些词。以往出差在外,也有这样睡不着的时候,杨继光解决的办法就是用开水来泡泡脚,可是在山上,别说是泡脚,就连洗涮也成了一种奢侈,因为山上队员们所用的水,都是藏族老乡用背囊,从对面的绒布冰川背回来的冰块,再把它烧开后化成水积攒下来的,非常珍贵,只供大家饮用。

止步雪线

一连几天,杨继光总是在睡袋里翻来覆去,不知疲倦的大脑白天黑夜都在不停地运转着,这让杨继光觉得自己几乎要疯了,有一天半夜,他实在睡不着,只好钻出睡袋,把羽绒服披在身上,坐在帐篷里听外面的风声,帐篷外,咆哮的大风几乎快把帐篷撕裂。突然,一只小老鼠出现在他的睡袋上,他觉得奇怪,打开了头灯,望着这只小老鼠,小家伙并不怕他,爬在睡袋上也和他对望着。那一刻,他突然很难过,觉得自己还不如这只小老鼠坚强。

失眠、腹泻、加上没有食欲,几天下来,杨继光出现了严重的脱水,嘴唇已经脱掉了三层皮,全身乏力,到最后,竟连菜汤泡饭也不想吃了。4月30日,杨继光撑着和队友一起,跟央视后方演播室进行完现场直播的连线后,马上又跟着拉巴茨仁和两个教练去参加上7028北坳的攀冰训练。不料,这回的攀冰他连摔了两跤,左腿膝盖也给摔伤了。这一切,包括来珠峰,他都瞒着自己的父母,怕二老担心。后来,他才得知,就在直播那天,老母亲在电视里看到了他喘着气说话的镜头,当时眼泪就流了下来。5月2日,央视大本营的领导不得不强制命令他下撤。

得知杨继光的状况后,王勇峰和登山学校校长尼玛次仁等人立即开会决定,为了保证报道组人员的安全,禁止没有上过7028的同志再上去工作。

7028这个高度,对杨继光来说,既是自己的一个突破,也是央视在这次报道中的一个突破,因为迄今为止,同事们还没有上到这个高度进行拍摄工作。

由于上山前承诺过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杨继光没有为此辩驳。第二天,就在自己要离开6500米营地时,这个骨子里从不服输的北方汉子流泪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攀冰训练时一直练得都很顺利,可最后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告别心中的7028。那个“英雄”的含义,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能上到这6500米的人,需要付出怎样超人的代价。他流着泪一步一步下撤,忍不住又回头望了一眼那皑皑大雪坡,眼前的7028北坳营地,是那么得近,又是那么得远。

下撤,遗憾与骄傲

在拉巴茨仁的陪伴下,杨继光下撤到了5800米营地,在这里住了一宿,虽然呼吸稍有好转,但腹泄还是没能止住。第二天,自治区政府派了四名藏族老乡抬着担架上来,要把他抬到山下去。杨继光怕给老乡添麻烦,坚持自己走下去。5个小时后。他顺利到达大本营,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台里领导,请求他们赶紧支援山上的技术部门的同事,因为他看到,很多年轻人上去后,心理压力都非常大,加上高山反应特别强烈,身体状态简直落到了最低谷。其中一位年轻的同事,在上山后七八天都没上过厕所,听到这里,大本营的领导们都流下了眼泪。

助手陈汐自从来到珠峰大本营后,也历经了两次高烧的折磨,第一次烧到了38度4,第二次烧到了39度4,开始几天病情一直不见好转,队医将他下撤到定日县进行休养。这两天烧刚退,就回到了大本营,当听到杨继光说到同事们在山上的状况后,他立即向领导请缨,在得到领导的批准后,和几个技术人员马上动身,赶往6500米营地进行支援。而远在北京的家里,陈汐的父亲已经身患胰腺癌一年多,为了支持儿子参与火炬珠峰登顶的转播工作,他热情鼓励儿子前往一线,所以每一次珠峰的准备训练,陈汐从来都没有缺席过。

杨继光继续下撤到4300米的营地,在这里休整了整整两天。大概是海拔的突然降低,让杨继光有些不太适应,在4300米营地,腹泻非但没好,呕吐又开始了,比起进山时,整个人一下子瘦了10多斤。

5月8日,奥运火炬正式登顶珠峰,由于腹泻还没止住,领导没有安排他做什么,不过,他实在不想错过火炬登顶珠峰这难得的一幕。

回到大本营,他主动帮助前方进行一些辅的拍摄,他看到自己的伙伴们站在珠峰顶上,在他们的手中,祥云火炬正在熊熊燃烧。7028,这个让杨继光铭心刻骨的高度带给他的巨大遗憾,顿时化作了无比的骄傲。

上一篇:揭密峰火四小时 下一篇:锵锵锵,奥运京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