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时间:2022-10-17 03:52:45

今年上影的电影《最爱》直面艾滋病群体,也让更多的人看到艾滋病群体的另一面――他们只是患了病的平凡人,他们也会轰轰烈烈地爱。

只要是关于艾滋病的话题,每次都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热情。人们的关注点,其实就集合在两点:艾滋病离自己有多远、艾滋病什么时候能走远。

今年有两条新闻很是火爆:一、协和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泪腺或泪液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毒的新“据点”。二、西班牙科学家声称,他们研制出了预防艾滋病的疫苗,未来艾滋病的治疗或许将和治疗普通疱疹一样简单。

在百度输入“艾滋病”和“眼泪”两个关键词,有相关新闻158万条,谷歌有381万条;在百度输入艾滋病和疫苗两个关键词,有相关新闻269万条,而谷歌达1040万条。

但是,两条引起轰动的新闻都可以定义为传闻,眼泪传染艾滋病缺乏科学依据;疫苗还没有进入人体试验,也就是说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一次艾滋病的相关调查表明,在我国城乡居民心目中,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离自己还很远。高达81.6%的城乡居民认为自己完全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13.5%的人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比较低,仅有0.2%的人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比较高。高达96.5%的城乡居民表示自己没有进行过艾滋病病毒测试,表示进行过艾滋病病毒测试者仅为2.8%。而没有进行艾滋病病毒测试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不可能得艾滋病,因此没有进行检测的必要。

在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全球新增艾滋病感染者260万人,180万人死于艾滋病,截至2009年底,全球共有艾滋病感染者3330万人,而且有3个明显的趋势:一、由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二、性转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三、通过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已经不怎么死人了。

“艾滋病病人”日记节选

我并不是一个寻花问柳的人,这次婚外的高危行为,是我有生以来的首次。

对方是我偶遇的一个老同事,曾经共事半年。她现在有正当职业,有家庭,32岁,买了房子,算是有着正常生活的职业女性。照说我应该不恐惧的,但是她对我诉说了她的一些生活环境和一些经历后,我就有点担心了。

2010年11月2日,我双眼有轻微刺痛感,就像熬了夜没睡觉的感觉,当时认为是过度,没休息好。但是,我老婆随后也出现一些症状,于是我开始疯狂地在网上浏览相关内容,对号入座,竟然有很多相似的症状,大惊,有天要塌下来的感觉。

11月20日,已经进入第三周,发现腿部肌肉、血管里面经常有轻微的跳动的感觉,就像有气泡在里面蠕动,不会是艾滋病毒病在搞化学反应吧?过了几日我开始感觉乏力,肌肉经常有轻微灼痛的感觉,状况约持续一周。

12月1日,今天登录QQ,登录的界面上显示是“世界爱滋病日”,怎么恐惧什么来什么?自己以前从来没关注过这个,突然想起那个女的说起的另外一件事情,难道就那么巧合?我又陷入无限的恐惧之中,这次一定跑不了了,她是有预谋地要害我,我内心阴暗地想着。我趴在床上,捶打床板,想哭但是哭不出来。我一天没出门,下午在网上定了3片雅培艾滋病检测试纸,快到6周了吧,一定不能再浑浑噩噩的了。但自己又不敢直接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自测一下,万一结果是阳性,也给自己一个准备。

12月2日,腹股沟的淋巴虽然没肿大,摸起来只是几个黄豆大小的颗粒,但是有种酸胀的感觉。颈部和腋下倒没有什么特殊感觉,也不酸痛。左下后牙龈肿痛,买了乙旋螺旋酶素胶囊和牛黄解毒颗粒,先压压看。万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吃什么药都是不行的。晚上难以入睡,夜里在床上辗转恍惚,大约凌晨3点多的时候,恍惚中觉得窗上有一个手机大小的黑东西掉落下来,砸在我的床上,“嘭”的一声,我也随之惊醒。不是老鼠吧?不可能啊,我住5楼,从来没有看见过老鼠的,再说窗外是关着的,不可能有老鼠爬进来啊。开灯后,什么也没找到。难道是有人从窗外偷我的手机?我手机晚上是放在床头的,也不可能,除非这人是蝙蝠侠。哎,百思不得其解,但确实不像是在做梦,感觉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以为是我精神出问题了,可我至今都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梦境。难道是什么“黑无常”之类的古怪精灵来找我了,郁闷啊。

12月3日,今天有点忙,要去一家公司送货,早上起来后准备停当出发了,坐在车上感觉还不错,腹股沟也不是那么酸了。可是到了12点就不行了,腹股沟开始隐隐酸胀,心情又灰暗下来。现在腿部肌肉没有以前那样轻微抖动了,腹股沟却出了问题,而且腿部肌肉还是有点酸酸的,真不知道是症状还是由于最近焦虑休息不好引起的。中午吃过午饭,当然是索然无味的一顿饭,早早回到家里。今天试纸应该可以快递到的。

12月4日,快5周了。不自在,脱了衣服上床,用手这按按那摸摸,一会儿再上网和网上的文章比对一下,我都快自学成材了。我还是感觉自己的肝脾肿大,腹股沟症状有点儿减轻了。想到家里还有板蓝根冲剂,开始喝吧,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坏作用,就当喝糖水了。真是病急乱投医。到了下午5点多,快递终于把试纸送来了。做还是不做,自己犹豫了,不做自测还有阴性的希望,做了要是2条线的话,这就宣判了啊,可怕。

12月7日,白天感觉不错,下午感觉颈部有肿胀的感觉,晚上又恐惧起来。拿出第二张试纸,仔细操作测试了一下,检测线有,不是很明显,马上又加滴了一滴血,又是个阴。虽然很多人不建议自测,但我想只要按照步骤,严格操作,加上试剂质量没有问题,得到的结论应该是正确的。算算今天已经是第三十八天了,应该可以排除了吧。对方是感染者的可能性也极小,那自己感染的可能性应该不大的。心情又好了点,出去买了几张DVD回来看,还是正常人的日子好过啊。不到12点,有点困,睡觉吧。

12月8日,不管怎么样,拿到阴的检测结果以前,我都不会再和老婆了。我想,以前大多数“恐艾者”,都只能将恐惧闷在心里,没法向周围的人诉说,心情得不到缓解,焦虑加重。好在现在有网络,“恐艾者”互相鼓励,互相诉说,实在是个好方式。现在心情宽松了点儿,每天花在工作上的心思也多了点儿,不再惶惶不可终日的了。到12月12日就是满6周了,我坚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规检测的结果也是是阴。晚上还是继续看碟吧,让自己回归正常!

12月9日,我又开始紧张了……

怎么做艾滋病才能走远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3个、体液、母婴。在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艾滋病病毒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但是如果健康的一方口腔内有伤口或者破裂的地方,同时艾滋病患者口内也有破裂的地方,双方接吻,艾滋病病毒就有可能感染健康者。

一、性传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传播。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生殖器溃疡时,会增加感染病毒的危险。在几种方式中,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

次为:的入方-的插入方-阴道的女方-阴道的男方-口腔的入方-口腔的插入方。

二、血液传播:如果血液里有艾滋病病毒,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有些患者(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起的某些成份制成的生物制品。如果该制品含有艾滋病病毒,该患者就可能被感染。但是,“有些血液制品中有可能有艾滋病病毒,使用血液制品就有可能感染”,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就如同说开车就会出车祸。随着全世界对艾滋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基本上所有的血液用品都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的检验,所以在发达国家的血液制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三、共用针具的传播:使用不洁针具可以使艾滋病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在有些西方国家,政府还设有专门给吸毒者发放免费针具的部门,就是为了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四、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但是,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有关抗艾滋病的药品,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就会降低很多,甚至完全健康。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母亲绝对不可以用自己母乳喂养孩子。

五、为什么蚊虫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蚊虫叮咬一个人的时候,它并不会将自己或者前面那个被吸过血的人血液注入,它只会将自己的唾液注入,这样可以防止此人的血液发生自然凝固。蚊虫的唾液中并没有艾滋病病毒,喙器上仅沾有极少量的血,病毒的数量极少,不足以令下一个被叮者受到感染。而且,艾滋病病毒在昆虫体内只会生存很短的时间,不会在昆虫体内不断繁殖。昆虫本身也不会得艾滋病。

艾滋病初期症状:

很多人在发现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前,其实有可能已经感染很久了,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艾滋病替伏期可达10年之久,而且期间可以没有任何表面症状,即使有症状,也很容易被误以为得了流感,如盗汗、畏寒、发热、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和其他微弱的症状,可以暗示感染了艾滋病,但很难通过这些症状确认感染了艾滋病。

艾滋病初期症状有很多,如淋巴结肿大、皮疹、盗汗、头痛、咳嗽、低热、慢性腹泻、体重下降、咳嗽、口腔病变、关节痛、肌肉痛、斑丘疹、荨麻疹、腹痛、卡波济肉瘤等。但这些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而且很多感染者在检测出艾滋病病毒以后,仍然没有任何症状。

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呢?

一、坚持使用安全套:最好的预防是百分百使用安全套。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安全套只是一种避孕措施。其实,在安全套发明出来的时候,它就被叫做安全套,是一种防止性疾病传播的工具。中国人比较保守,觉得安全套是个隐讳的东西,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安全套被当成身体的防护用具,他们从小学就开始普及安全套的使用知识。

二、洁身自好:性传播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据统计,通过性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已经达到80%。

三、早做检测:艾滋病是很容易检测出来的。从病毒进入感染者体内那天开始,2~6周就可以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了。而且检测方法有很多,可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也可以用艾滋病检测试纸检测。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唾液试纸和血检试纸都可以应用于艾滋病自测。

艾滋病小误区:

误区一、艾滋病病毒会害死人。专家解释:艾滋病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它是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使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误区二、艾滋病离我们很远。专家解释:最新的统计显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已经转为性传播,而且不仅仅是有不洁性生活的人才会被传染艾滋病。

误区三,看上去身体健康的人就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专家解释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6~8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人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在此期间,这些病毒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误区四、要远离艾滋病病人。专家解释:艾滋病被过度渲染,导致许多人对艾滋病都有很多不同程度的误解。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病人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还有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如果离开人体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

误区五、患了艾滋病只有等死。专家解释:感染艾滋病不是世界末日,如果没有感染丙型肝炎和其他肝病、没有心脏病的遗传基因,对抗病毒药物的反应良好,免疫功能良好,并能定时、定量服药,有良好的药物依从性,治疗得当,能正常生活20多年。

误区六,艾滋病病人是自作自受。专家解释: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人,比如早期感染者是卖血人群,甚至可能因为救人,比如医务人员。我们的传统文化太容易给予艾滋病病人道德歧视。一个人一旦被他人得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立刻会遭到行为不检点的质疑,而这种歧视所带来的“病耻感”已成为歧视艾滋病的重要推手。

上一篇:女人一撒娇男人就投降 下一篇:一个女人的“宫颈糜烂”治疗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