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思考

时间:2022-10-17 03:09:32

字体设计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思考

摘 要 字体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奠定设计高塔的重要基石,也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点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奠定扎实的字体设计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力求激发学习兴趣,使得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活泼多样,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特征。

关键词 字体设计 教学方法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ry and Thinking about Font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HE Shuaisen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106)

Abstract Font design as a professional art and design disciplines basic course is designed to lay the cornerstone of the tower, is also one of the key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teachers need individualiz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nd help them lay a solid basis for font design, the author made some thinking and try on teaching methods in teaching practice, strive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making the presentation of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lively and varied to suit different student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font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thinking

字体设计是一门研究字体的设计方法、总结设计经验的应用型学科,它作为专业基础课,对随后开设的书籍装帧、海报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等课程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字体设计能力成为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点之一,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奠定扎实的字体设计基础。以下仅就笔者在教授字体设计课程中的一些对教学方法的思考和尝试与大家分享。

1 让学生做学习的探索者

备课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教好字体设计这门课的理论部分?因为艺术类学生大多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不喜欢上理论课,有些同学甚至反映看见大篇的讲稿就打瞌睡。但我认为,这是由于理论课比较枯燥,不够吸引人所致,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所以我决定用丰富的资料和趣味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同学都以一种探索者的心态来学习。课前,我通过互联网、资料室、图书馆拍摄、收集整理了“结绳记事”的传说、美洲印第安的“文字画”、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和汉字变化形成的过程等图片或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讲授汉字演变的时候,我通过电子教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甲骨文图片,让大家当一回“考古学家”,辨认这是什么文字,并讲出原因?对于“猜谜游戏”,学生都显示出极大的乐趣,争先恐后地举手说出自己的看法,大部分的象形字都被认了出来。但在“力”字的演变上,同学们未能由原图形“耕田所用的犁”联想到这是什么字,我和大家分析了在古代农耕社会时期农田的重要性,解释了用农耕用具的象征来代表“力”的渊源。

在展示战国时期出现的蝌蚪书和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对这种奇异曼妙的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有几位同学在课下绘制了一些自己设计特征化汉字的设计稿,这时候我们的课程才刚刚开始。这些作品虽然稚嫩简单,但我在课堂上表扬了这些有设计意识的学生,而且课程的考核中,这几位同学的作品也获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2 把鉴赏和思考作为积累

在字体设计的第一堂课上,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字体设计这门课程?

当时,学生们说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是为了书写出美观的字,有的说是为了设计出一些新型的字体,还有的说为学习字体与设计的关系。从学生给出的答案来看,虽然很多学生都没能全面了解这门课程的意义,但至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等我向大家讲述我的观点时,同学们就能够通过对比自己的想法去更为专注地吸收和理解。

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把艺术设计的课程比喻为学习烹饪的话,那么包装设计、书籍装帧、网页设计等课程就是烧出的一盘盘“好菜”,字体和图片是构成一幅作品的“原料”,我们现在学习的字体设计就是帮这些“主菜”配好基本元素,所以说这门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基础。

我收集筛选了一些著名的字体设计作品,在课上和同学们一同分析品鉴,通过这些新鲜的创意不断的冲击,尽可能使得他们在今后设计的时候不受理论的束缚,最终达到游刃有余的设计境界。

3 适时把讲台让给学生

首先,我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为8个小组,每组3个人,利用课余时间到商场、超市、街边店铺等地方用照相机记录下我们身边的一些字体设计作品,在课堂上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说明该作品的优劣。

课堂上,大多数小组能够收集到丰富的作品,并且绘声绘色地讲述他们的观点,对有些作品还提出了独特的修改意见,个别还非常具有独特性和建设性。由于要上台讲解,学生都准备得比较充分,台下的同学的发言也很积极踊跃,这样的学习效果不是教师“满堂灌”所能达到的。这节作品分析课上,每组展示作品20余张,共有200件作品通过同学们的品鉴。同学们都说,这堂课过得真快。

这样的课程在设计练习后还做过一次,我将同学们的创作练习拍成图片,以不记名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对每幅作品“评头论足”。由于知道会在全班公开展示,作品都代表了学生个人的较高水平,品评过程中给出的意见也比较切实可行。

4 练习宜精不宜多

私下里,很多同学抱怨,作业太多,每天晚上都要加班“赶工”。我经过思考,觉得设计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怎样找到学生课业量与练习效果的平衡点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曾经在阅读一本教学方法的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把题海留给老师,把时间还给学生。”鉴于此,我认真筛选了一些创作练习,不求数量求质量,精挑细选出一些“创作题目”,如:单字设计,组合字体设计和特征化汉字设计等。虽然作业不多,但要力求每张作品都是精品。

5 透析字体结构,让设计更“简单”

汉字设计是字体设计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难点所在,要做出有深度、有价值的作品,必须对字体的结构有一定了解,这样在进行笔画拆分和具象变化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

首先,我向学生讲解了宋体、黑体、仿宋体、楷体等汉字印刷字体的基本字体的特点,并给出一些基本变形效果以供参考。随后,提出绘写汉字的一些构成原则,并揭示其缘由,如:满收虚放,即对于单个汉字而言,在书写的时候,满的一边要向内收,虚的一边要向外放,这样才能使方块字的形体在视觉上大小均匀。

字体结构课后,我安排布置了3幅字体摹写练习,基本涵括了单体结构、复合结构、两大部结构、三大部结构,要求学生带着设计的思路进行临摹,为日后的设计创作奠定了基础。绝大多数临摹作业的质量很好,体现了“中线为准、左右平衡;上紧下松、上小下大;有争有让,适当穿插”的字体构成原则。

6 重视作品的识别性和实用性

字体设计无疑需要创意和艺术感,但如果失去了“传递信息”这个最根本的作用,即使效果再完美、色彩再丰富,也是失败的。

为防止出现这样的作品,我要求学生在设计出作品后先拿给周围的同学、朋友、家人看,如果他们能读懂、觉得有创意,那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如果出现识别度下降,就要重新考虑设计表现是否过于夸张,以及时调整。

这门课结课前,我国发生玉树大地震,于是最终的设计作业命题就是围绕“灾后重建”为题材的字体设计,大多数很多同学能够活学活用,做出了许多识别度高、内涵深刻的作品,达到课程学习的目的。

上一篇:浅议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改进策略 下一篇: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