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与party

时间:2022-10-17 02:30:05

一天赶了两个场,先是参加饭局,然后参加Party。饭局是中国人组织的,大家围坐一桌,有说有笑,有吃有喝;Party是外国人搞的,来了上百人,真成了济济一堂,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Party,第一次就是那个“回到八十年代”Party,但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不过我还是感到有些不习惯。因为这种活动相对比较分散,你随便在一个犄角旮旯找个人聊天就行了,感觉没饭局过瘾。饭局是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谁说话都能听见,大家可以共同分享,平常我们就这样搞饭局,每个人讲一个最近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拿饭局上的某个人打嚓开涮,肯定欢歌笑语、舌剑唇枪。

Party就不行了,我看到的就是三三两两,每个人手里托着一杯液体,在那里谈论着什么,我的外语不太好,我能听懂的就是How are you(怎么是你)?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How do you do(你做的时候怎么做)? 超出这个范围,我就听不懂了。

有一次饭局,土摩托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在国外开Party,大家随便说,你愿意跟谁说就跟谁说,在中国,饭局上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都得安静地听着,所以觉得不太习惯,他说更适应外国的Party。然后刚才美国回来的一个朋友反驳说:“我就不习惯,一晚上不是问人家What's your name就是回答人家My name is……光顾了介绍自己了。”

其实这是因为饭局和Party在形式上的差别造成了人们交流上的差别,这是自然的。那么,如果再进一步,为什么外国流行Party,中国流行饭局呢?我分析了一下,在中国之所以流行饭局,是因为这种形式有种团圆的感觉,中国历史上不管怎么纷乱,战国七雄也好,五代十国也罢,最后都是因为老搞饭局把中国统一了,所以感觉是团圆的。而另一个原因我认为,这跟中国几千年来中央集权统治有关系,人们习惯了有一个皇帝,或者有一个统治者来发号施令,其他人听着或按照执行就行了,时间长了,民众就形成了依附心理。具体到饭局上,当人们围坐一圈的时候,其实就有种心理期盼,这其中一定要出来个主角,然后有一个主题,然后剩下的人扮演听客、看客,紧密地围绕在这个主角的周围。要不鲁迅怎么说中国看客很多呢。

而Party则体现了一种平等和民主,我不愿意听你说话,我就跟别人说,不需要一个主导人物出现,也没什么主要话题。这看上去松松散散,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从饭局和Party的差别能看出来,民主就是民主,集中就是集中,没有民主集中制的饭局和Party。

【节选自王小峰著《文化@私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题图/“干”!/阿伯里安

上一篇:另类“政治” 下一篇:盲孩子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