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者产生阅读满足感

时间:2022-10-17 01:17:22

让读者产生阅读满足感

《特别关注》杂志之所以能成长为“世界华文第一刊”,各方解读的经验很多,这里暂且不论,单就刊物内容和质量而言,在长达16年的打磨中,每期杂志甚至每件作品,都能切实让读者产生多元的阅读满足感,也是成功要素之一。

一、什么是阅读满足感

阅读满足感深刻地揭示了《特别关注》在内容生产方面的特别优势、特别取向与特别价值。

阅读满足感是指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之后有所收获的心理感受,是满意于在阅读中或阅读后对某种或某些欲望、渴念、需要或者要求的实现。

阅读满足感,来自于阅读某篇文章、某个故事、某个句子、某幅插图,甚至某个词语,可以是很明确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单一的;可以是细微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朦胧的。总之,是阅读后有所得到,有所取得,有所捕得,读有所值,读有所感。

在长期耕耘中,《特别关注》一直秉承让读者产生阅读满足感的理念,来筛选、精雕、打磨每件作品,同时以每件作品是否能让读者产生阅读满足感而事先进行检验、评价和度量。因此,这就确保了1000余万读者都能从阅读这份杂志中得到各自心满意足的阅读回报,甚至愉悦于和陶醉于一种阅读境界。这是《特别关注》始终处于中国期刊领先地位的奥秘之所在。

其实,编辑和读者的阅读感受应当是相通的、相融的。也就是说,编辑在每选编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个侃点、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说法时,就会以第一读者的身份,围绕是否有阅读满足感,先行一步地进行内心的自我评判和自我检验。

如果一件作品根本没有一点阅读满足感,这样的东西就要放弃,而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把这样的文字或内容提交给稿件库。这是永不停息地提高刊物质量的前置条件。

二、阅读满足感的内含

阅读满足感的“八有”:

(一)有启示

有启示,是人们对阅读的第一需求。也就是阅读后能使读者得到原来没有、原来想不到、或者比原来更深刻的认知提升,有新的领悟。

《父子养老协议》,说的是西汉初期杰出外交家陆贾与5个儿子签订养老协议的故事。他生前将一笔财产平分给5个儿子,然后约定,每隔10天,轮流到每个儿子家里小住,都必须尽到照料责任,父子皆感甚好,心安理得。而这位古代贤士也安安稳稳地长寿70多岁才离世。大约2000年以前的这种做法,对当今国人解决父子养老问题,仍有很现实的启示意义,可学习可效仿可实践。

(二)有特点

有特点,是说古今中外文章事,无特点即为平庸,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性才有吸引力。而无此即无以为文。 《推销之神比脚茧》,不到200字。说的是在日本被誉为 “推销之神”的原一平,在一次演讲中,有人向他请教推销的秘诀,他当场脱下鞋袜,说:“请看看我的脚板,这就是秘诀。”人们好奇地上前一看,他脚板上的茧,竟然比一个老农的脚茧还要厚。人们惊异,他笑笑说:“我走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快,自然就成功了。” 这个小故事,兼有4种特点:一是个性鲜明,二是启示性强,三是记忆深刻,四是传播性广。这4个特点,其实也是4种阅读满足感。

(三)有情趣

有情趣,就是作品有情节、有趣味。阅读最忌讳枯燥无味、无情无趣、寡淡如水。这是人的天性使然,也是阅读的本性所在。《一语成博士》,说的是文史专家陆侃如在博士论文答辩时以睿智征服考官的故事。答辩中,考官故意刁难地问他:“孔雀东南飞,为何不言西北?”陆侃如镇定有恒,略微想了想随口答道:“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西北有高楼》与《孔雀东南飞》,几乎是同一时代的古代乐府诗。用此对答,天衣无缝,高楼挡住了西北,孔雀自然就只能东南飞了。一语未了,众考官哄然称妙,他的博士学位,就在考官们的笑声中拿到了。

这个小故事,有两种满足感 :一是既有情节又有趣味,令人开心;二是有启迪性,说明厚积薄发,方可成才。

(四)有新意

有新意,即作品立意要出新、出奇、出异、出彩,但不出格。文无新不活,无新不远。不新即等于屏蔽了读者。所以为文求新是永恒的追求。

《怎样才能读书有得》,说的是著名学者来新夏的读书心得。其中有一段话: “我常听长辈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教育子弟苦读,但我认为,应改成‘学海无涯乐作舟’。所以读书的起步,要乐于读书。整天愁眉苦脸的,那是读不好书的。”

这一段话,给人两种满足感:一是理念全新,那就是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个座右铭中人们普遍认同的“苦”字,改为“乐”字,对传统理念进行了耳目一新的颠覆,实现了一种全新境界的提升;二是有启示性,它告诉人们,要爱读书,快乐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才会读有所获读有升华,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或者为了读书而读书,或者被动地苦兮兮地读书,那就成了一种负担、一种累赘,不足为训。

(五)有美感

有美感,是指人们阅读时或阅读后对于美的感受、体会与回味。产生美感,是阅读最让人愉悦、惬意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满足,它带来的美好感甚至超过对某种物质的获得或占有。有美感,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美文、二是美句、三是美图、四是美版。

1.美文。是说文章可以有故事,也可以没有故事,但共同点是行文漂亮、结构优雅、文采飞扬、极富哲理,读之给人一种甜美的滋润。《说书盲人》,说的是一个盲人,腊月里走村串户给村民说书,鲜活的气息充溢了乡村,弥漫吉庆高古之喜。他一副鼓板,一把二胡,灯光下脸色匀和。说完书,有钱的给个钱花,没钱的混个饭局,但是他身上却呈现出一种英雄气,恣意旷达。

此文有4点可赞美:(1)描写细腻:“盲人在主家的土炕上盘腿而坐,端水的手指在茶托上就呈现出了兰花状”。(2)语言柔美:“女人轻声地说,可惜了你呀,瞎子!盲人想,这怕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体面了。”(3)叙述清新:“说书盲人在这个冬天的最后几日走出山村,饱经风霜的眼角,添满了细细的纹路。厚实的尘土中,盲人走出一条羊肠小路,在日久年深的自然中形成了景观。”(4)情感雅致:“女主人伸过手去触摸盲人的手指,他的手指就一个一个全高兴起来,脸上还有春蛇在爬动。”读这样的美文,有一种很轻松的欣赏,一种字里行间浸润的对美的称颂。

2.美句。可以是几十个字或一二百字的短句,也可以是长文章中隐藏的很精彩的一两句话。换言之,有画面感、有优雅感、有享受感、有清新感的句子,就是美句。《书中锦句》第二条不到50个字的短句,就颇有美的意境:“某一天,你我暮年,静坐庭前,观花开,赏花落,笑谈浮生流年。百年一眼,相对一笑,姹紫嫣红早已看遍。”

读这个句子,仿佛有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自己眼前,甚至可以感受到自己或自己年迈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正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中,远离浮华燥动,心绪平和,相视微笑,觉得人生的诸多美好都眷顾过、领略过、甚至享受过。哟,咱们虽然不是亿万土豪,但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这不就足够了么?

3.美图。刊物的封面和插图,讲究视觉美、意境美、心绪美、延伸美。故有“无美图无以成刊”之说。封面图《培奥尼亚》,是英国唯美主义画派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的作品。他擅长利用形式与色彩这两种手法创造绘画的和谐构图,并用色彩突出人物的个性。画中的这位女性,不同于现代或当代姿色丰艳的美女,而透出的是一种秀美清丽,婀娜多姿,淡然回眸中,可以激起读者心中层层涟漪,给人以视觉美或心灵美的多种满足感。

4.美版。就是比较美或很美的版面和版式结构。版面是文章的居所,好的版面让好文章安居增色。本期第19页版面,就是比较美的一个版面。这个版面分上下两个板块,上半部刊登的文章是《拜访父亲当年恋人》,全文用一条细线加围装饰,而标题又用了围中小围,且小围四周向内各伸出一条平分90度角的一厘米线,另外再配一个纯清女性插图。而下半部版面,刊登的文章是《常香玉打板子》,所配小香玉剪影图,和上半部所配插图呈现对角形,非常优雅养眼。

(六)有见解

有见解,是指对事理提出了不同的、能开启与拓展读者思路的认识和看法。炒现饭、嚼剩馍、循旧迹,人云亦云,是没有读者的。《第一名未必获胜》,讲述了美国苹果公司与亚马逊和谷哥公司,以及英国维珍航空与英国航空公司竞争的两个故事。结果是:在云储存方面快速跑在第一名的亚马逊和谷哥,反而输给最初处于落后的苹果公司;而英国维珍航空在推出商务仓平躺座椅时,虽然处在第一位,却并不完善,没有赢得乘客欢迎,但英国航空公司慢工出细活,接受维珍的教训,推出了真正能平躺的航空座椅,把维珍打趴在地上。这就说明,在竞争中,即使你是第一个撞线的,或许第二名才是真正的获胜者。

第一名未必获胜的独到见解,是对传统观点的根本性颠覆。《特别关注》后来居上,也表明是一份很有见地的杂志。这也是该刊之所以在长期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有韵味

有韵味,是指有含蓄的意味、回味的空间、想象的余地。单调的文章像水果糖,仅有干扰舌头的腻甜;而有韵味的作品,则充溢着萦绕舌尖的苦甜。两种味觉,第一种问津者少,第二种趋之若鹜。这就体现了作品的高下之分。《收藏败笔》,说的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云南作家张长家里做客,喝酒后为其书赠题字时,因喝多了,写第一幅字谋篇布局不当,重新书写第二幅字后,不肯将第一幅字送给朋友而作为自己人生的败笔来收藏,并将其裱好挂在书房里警示自己:嗜酒误事。字里行间,多藏韵味,读之意犹未尽。

(八)有共识

有共识,是指不同的人们所寻求的共同的观点、价值和理想,且能产生共鸣,形成正能量。《总有些人傻得可爱》,很温馨。说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第一件事:作者买一把白菜,卖菜大嫂因没有2毛零钱找,硬是找其他摊主借了2毛钱,追赶到小区门口把钱找给了买主。第二件事:作者在早点摊吃面条,吃不了一大碗,要摊主少下一点,结果摊主也相应少收了5毛钱,不让食客吃亏。第三件事:作者所在小区门口那条路,每逢下雨就积水,这时总有一个人找些砖块搭在水里,方便小区居民过去,而雨下完后,他又总是把那些砖块再整齐地摆放到路边花坛处,便于以后下雨再用。有人问他为啥爱管闲事,他说:“也不是管闲事,只是看到经过的人不方便,举手之劳而已。”

可以说,文章中所说小区的人们,还有《特别关注》的编辑,以及所有读这篇文章的读者,都会产生一个善良的、美好的共识:文中的三个老百姓,个个都很平凡,平时没人注意他们,但是当人们稍稍感悟一下后,就会觉得这三个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学习。这就是文章的魅力所在,就是阅读后产生共识的满足感。

能不能给读者以正向的阅读满足感,是媒体人的神圣职责。文章千古事,悠然无止境。谁言万般好,犹如作茧缚。笔者以为,尽管《特别关注》声名远播,但玉有瑕疵,绝非完美无缺。因此唯有不断砥砺,才能更加光彩夺目。

[本文所引文章、版式均出自2016年第3期《特别关注》]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上一篇:浅谈生物教师怎样转变后进生 下一篇:思振兴之策谋振兴之举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