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振兴之策谋振兴之举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发展改革

时间:2022-10-13 07:39:38

思振兴之策谋振兴之举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发展改革

过去的一年,吉林省全面落实视察吉林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总理在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全力实施“五大工程”和“四大工程包”项目,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加快完善项目前期手续。实行代办制、领办制、即办制,组织各地对属地项目进行梳理和夯实,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共完成项目审批339项、核准36项、备案38项,节能审批324项。同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着力解决征拆、融资等关键难题,有力保证了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长春至珲春城际、靖宇至松江河铁路开通运营,长春至白城等6个在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长春至西巴彦花等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敦化至白河等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工作。白城机场已竣工,长春龙嘉机场二期扩建完成航站楼桩基础工程,松原机场完成航站区土石方工程;延吉机场迁建等3个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同时,加快组织推进水利、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是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的沟通和衔接,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12.4亿元。积极协调国开行、农发行,已签约并已投放专项建设基金105.9亿元。清理国家存量资金5.4亿元,调整用于127个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制定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建立了PPP项目库,搭建了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

四是加大重大项目谋划力度。共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5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56个。转化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66个。

五是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基本建成了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并已试运行。

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

立足全省产业特点和优势,围绕调结构、促转型、增动力,精心谋划,加强引导,不断积蓄吉林省发展动能。

一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光电子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初步具备了中试规模的科研生产能力,吉林大学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签署了“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共建协议。“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印发了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起步发展。

二是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9大重点产业行动计划、20个创新发展工程,全力推进阿达木单克隆抗体、连续法玄武岩纤维、无人机等100项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振兴发展,一汽大众年产百万台EA211发动机项目建成投产,奥迪Q工厂项目进展顺利,DY项目正式落户吉林市。积极推进生物质经济“十大工程”。

三是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深入实施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十个重点领域,实施服务业十大重点工程、推动建设100个重大项目,组织服务业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制定相关基础工作,开展了调研、座谈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将于近期形成。

四是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加快推进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哈达山水利枢纽、松原灌区等农林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稳步实施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突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长春市和吉林市逐步建立了冬春蔬菜储备制度,极大地丰富了吉林省冬春蔬菜市场。

五是创业创新加快推进。出台了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政策统筹。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服、众筹等新支撑平台,支持长春摆渡创业工场、长春高新区原创驿站、辽源东北袜业大学生科技园等一批众创空间建设。在此引领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东中西三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编制完成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围绕构建“六大体系”,谋划了100个10亿元以上的“五大先导工程”重大项目,明确任务分工和推进措施;编制的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即将下发,重点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农业向规模优质高效转型、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服务业向现代集聚协同转型、城市向绿色智慧人文转型,着力构建五大高地,实现中部率先隆起;扎实推进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十大工程及50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二是积极推动城镇化改革试点。长春市、吉林市等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进展顺利,抚松县、梨树县、林海镇列入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启动实施了奢岭镇、金珠镇等18个重点城镇扩权试点和东丰县、敦化市等5个生态城镇化试点。积极开展申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工作。吉林省获批成为全国唯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获得国家资金支持10亿元,15个城市建成廊体25.67公里。白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各项工程已经启动。

三是扎实推进示范城镇建设。22个示范城镇共建成农民集中居住社区29个,累计转移农业人口7.8万人,建成农业园区62个,建成工业园区24个,落户企业1384家,初步形成了“三集中、城乡双向一体化、就地城镇化、整体推进、引入战略投资者建设、产城融合发展、龙头企业带动”7种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的发展模式。

四是加强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全面启动了10个城区老工业区和30个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已搬迁改造城区老工业区重点企业100多户。长春热电一厂、晨鸣纸业等一批重点企业完成异地迁建,并同步实现转型升级。大成集团、轨道客车装备、冀东水泥等重点企业搬迁改造工程正在加快实施。

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并举

坚持“管住增量”与“化解存量”并举,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吉林省节能目标责任和减碳目标责任落实情况受到国家通报表扬。

一是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分解落实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监管,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和能耗“对标”工作。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审核能源消费总量39.7万吨。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有效促进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洮南市顺利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评审,延吉市、通榆县等2个县(市)列入国家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试点。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在榆树市选取5个村开展“生态能源村”试点建设。

三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吉林市、白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评审。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保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禁塑令”。

四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吉林化工园区、长春经开区、延吉高新区等3个园区获得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批复。全面推进了吉林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

五是启动实施生态移民试点。通榆县开展了向海保护区核心区边界划定,目前,正在编制核心区移民规划。

科学编制吉林省“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省发展系统深入调研,汇集各方面力量,全力做好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一是加强前期课题研究。按照开门编规划的要求,委托国家知名研究院所和省内相关单位,完成了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对外开放、社会事业等59个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完成了吉林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编制工作。

二是充分与国家对接。贯彻落实中央“十三五”规划编制理念,规划纲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贯穿始终。在框架和篇章结构上与国家基本一致。在指标设置上,吉林省设置了27个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全部按国家要求设置。

三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召开了部门、地区、专家学者、大企业等各层面的座谈会,通过省人大财经委和省政协经科委平台,广泛征求了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级专家咨询论证会。同时,利用网络开展了“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

四是深入谋划“十三五”重大事项。研究提出了吉林省拟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20项重大工程、110个重大项目、28条重大政策、34个重大事项。

今年,吉林省将紧紧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着力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确保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上一篇:让读者产生阅读满足感 下一篇:触碰陈年旧事,秘密曝光颠覆三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