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龙形玉佩等

时间:2022-10-17 01:15:35

两件龙形玉佩

卫海明

近日,陕西商洛的屈先生携两件龙形玉佩来我社鉴定。屈先生说曾读到本刊专家王长启撰写的《西安出土汉代玉组佩》和《陕西地区出土的商周玉器》两文,颇受启迪,由此迷恋于高古玉收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机缘觅得两件罕见的战国时期龙形玉佩。其中一件造型完整,另一件略有残缺。

造型完整的玉佩为青白玉,长8.4厘米,宽6厘米,厚0.4厘米。玉佩呈扁平状,龙回首张口,上唇长下唇短,卷尾,有足,背部拱起,似翘首观天,思欲奋飞。龙身琢以谷纹,象征龙鳞,尾部饰以线纹。龙躯边廓加饰阴刻细线,两侧辅以镂空透雕装饰。玉龙曲线优美,灵动洒脱。龙局部有褐色沁蚀,左部有一层灰白蚀斑,可见历史的沧桑。

残缺的玉龙佩件与前者异曲同工。唯龙首呈圆形短喙,目平视角上翘,很是别致。长6.8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体尾部有残缺,虽美中不足,但不伤大雅。

王长启先生鉴定后,认为这两件玉佩是民间收藏中少见的珍品,呈战国后期殁汉初风格,具有收藏价值。

1980年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42号墓曾出土两件类似的玉龙佩件,现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属国家馆藏一级文物。

馆藏汉代玉猪握

吕宝玲

汉代,社会经济发展,铁器广泛使用,琢玉工艺随之突飞猛进。这一时期,高浮雕和圆雕在玉器上大量运用,出现了“汉八刀”雕琢技艺。汉代玉雕品类繁多,而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的当属陈设玉和葬玉。

华县文管会藏有一对汉代玉猪握。玉握是放于死者手中的玉质器物,又可称为握手。古人认为人死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和权力。这种葬俗在新石器时期即已产生,只是当时握的是兽牙之类。到商周时期,死者手中多握数枚贝或玉碎片。到汉代,握手才发展成特制的玉器。这对玉猪握长11厘米,青白玉,玉质温润,有绺裂和鸡骨白,并有褐色沁斑。猪身呈腹平的圆柱状,一端渐收琢成猪嘴,一端平直。用简练的线条表现耳及四肢,具有鲜明的汉八刀风格。古人之所以把玉握做成猪形,是因为在古代,猪是最原始和最常见的家畜,象征财富。汉代随葬玉猪握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对玉猪握经陕西省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上一篇:“艺超专栏”:2009中国艺术品市场提前盘点 下一篇:家居藏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