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条引起的思考

时间:2022-10-17 12:57:51

一张纸条引起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87-02

这是发生在八十年代中期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件事,一个冬天的晚上,晚自习铃声响后,我来到初一(2)班教室,准备指导学生复习当天学习的语文课。

突然,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男同学举起手,报告说:“小宏他传纸条。” 当时正上课,听说有人传纸条,心里很恼火。我寻声望去,忙问:“纸条在哪里?”“小宏帽子里。”我看见小宏确实戴着一顶帽子,忙叫小宏把纸条拿出来,小宏说没有纸条,我哪里肯信,因为到现在只要一到小学高年级,上课就还有学生相互传递纸条,当时当然也有这种现象,我说你快拿出来,边说便走向他坐的课桌。意思是告诉他赶快自己拿出来,不然我就要来拿了。他见我越走越近,双手使劲儿的按着头上的帽子,好像生怕我把他的帽子取下来,我见他越害怕我取他的帽子,心里想越说明他的帽子里有鬼,直到我走到他面前,他的帽子也没取下来,而且双手拼命地护着帽子,我只好亲自动手去取,最后在我的“虎威”下,帽子是取下来了,但里面根本没有什么纸条,而是露出了一个刚刚剃去头发的光头,也就是同学们说的“电灯泡”。同学们当时哄堂大笑,小宏是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是又气又急,这帮孩子也太捣蛋了吧。我尽量压住火气,大声说:“大家都安静下来,下面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同学们听说要讲故事,很快都安静下来。

我说:“有一个同学,他两岁时母亲去世了,后来他又得了一场重病差点儿失去生命,家中只有他们父子二人相依为命(这是我事先了解到的小宏的情况)。上星期天,他的父亲看到儿子头发太长了,因为他家离集镇太远,而且也根本没有时间到集镇上去,他的父亲就在家给儿子剃了个光头,这个同学就是我们班的小宏,他剃了个光头,同学们都觉得好笑么?”这是我临时加的,实际上是小宏家中非常困难,没有钱理发,当时理发店很少,困难的家庭,头发长了,有不少都是在家里用剪刀剪成“锅铲子头”或剃成光头,但这样理出的头发都不好看,同学们喜欢相互取笑。听完我的讲述,同学们没有人再笑,有的流露出对小宏的深深同情,那个始作俑者更是低下了头,之后,大家又开始复习课文了。

这场风波终于过去了,事后想想,如果我开始就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也许就不会出现那样的结果。当那个同学不愿意取下帽子时,就应该想到肯定是有原因的,等到课后再弄清楚,又怎么不行呢?实际上,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时候,当学生犯错时,我们老师内心深处有一种“师道尊严”在作祟,总是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总想追根问底,习惯性地去纠正,可是你一转身,他们依然如故,有时甚至是大发雷霆,结果自己气得须发皆张,孩子的心灵也会或多或少留下伤疤。相反,你有时如果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犯的错误,你就不会那么怒发冲冠了,自然处理的结果也一定会更加圆满。

试想,我们周围包括我们自己,有几个在小时候没有调皮捣蛋,没有做过一些至今还在津津乐道的“事”?然而,又有几个成了十恶不赦之徒?“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人尚且犯错,何况孩子。孩子犯错,大多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有哪个孩子学走路没有摔过跟头?有哪个孩子学说话时不会说错?可是又有哪个父母会及时地伸出巴掌拍在孩子的屁股上,告诉他刚才走得不对、说得不对?我们武断地惩罚、过度地深究,或许能阻止孩子暂时的小错,但也可能从此阻碍了孩子成长的道路,也许,激烈的教育方式会更加激起孩子的叛逆,变相地鼓动他往危险的地方向前。不必惩罚每一个错误,走进孩子的心灵,你将会看到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设计的问题和策略 下一篇:时间管理中的“折扣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