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7 12:14:02

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分析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指标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妊娠的的由于胎儿发生宫内窘迫进行剖宫产的孕妇167例,依照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发生的不同诊断指标进行分组,然后分析比较,统计新生儿的窒息率及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百分率。结果 随着胎儿窘迫诊断指标项目的增加,检出的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也相应的升高。结论 胎儿宫内窘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不能单纯的依靠单一指标进行诊断,需要对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要严密监护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相关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积极的处理方式,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

【关键词】 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指标;相关因素;临床观察

目前,剖宫产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国内剖宫产率已经达到了37.5%,导致剖宫产的首要原因是胎儿宫内窘迫[1]。我院为了了解对此指征的掌握是否恰当,对167例由于胎儿发生宫内窘迫进行剖宫产的孕妇进行了临床分析,以便为日后能够合理的掌握剖宫产指征提供参考依据。以下就将整个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妊娠的的由于胎儿发生宫内窘迫进行剖宫产的孕妇167例,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为31岁。167例孕妇中,有127例是初产妇,有40例是经产妇,均为单胎头位。妊娠时间为30~45周,其中妊娠时间小于37周的产妇14例,妊娠时间在37~41周的产妇136例,妊娠时间大于42周的产妇17例。

1.2 研究方法

使用MT-325型电子胎心监护仪进行外监护,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负责监护,同时在产程中观察羊水的性状,依照诊断指标的项数的差别将167例产妇进行分组观察,从而得出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相关因素,并且与新生儿Apgar进行对照[2],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其中128例产妇采用单项指标诊断,另一组39例产妇采取多项指标诊断。

1.3 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标准

产妇羊水显示出Ⅱ-Ш粪染;对产妇进行宫缩间歇期听诊2次以上,胎心率大于160次/min或者是小于120次/min,当胎心率大于180次/min或者是小于100次/min时,为重度胎心异常;电子检测下胎儿出现NST基线率异常,变异减少或者消失,没有反应,晚期减速,频发变异减速;产妇的胎动小于3次/h。或者是与原来相比胎动的次数减少或者是增加1/2,经过处理仍然不能恢复正常。只要符合以上的任何一项指标,就确诊为胎儿宫内窘迫,全部的经确诊的产妇,都在诊断后2 h施行了剖宫产终止了分娩。

1.4 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符合率及其相关因素

新生儿分娩1 min之后,Apgar评分小于7分的为符合诊断标准。胎儿宫内窘迫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胎儿脐带因素,如隐形脐带脱垂、扭转、缠绕、过短或者打结等;胎盘因素,如机化、钙化、变薄、粪染等;羊水过少、产程异常、过期妊娠、妊高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及盆腔感染等。当产妇存在以上的2种或者是2种以上的因素时,取其中主要因素计入到分析相关因素中[3]。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胎儿窘迫发生的时间段

167例产妇,其中有37例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在产妇临产前,占22.16%;另外的137例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在分娩期,占77.84%。

2.2 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指标项数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随着胎儿窘迫诊断指标项目的增加,检出的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也相应的升高。具体的数据统计见表1和表2。

2.3 胎儿窘迫诊断指标与胎儿窘迫相关因素及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将两组中能够找出胎儿发生窘迫的相关因素的例数以及发生了新生儿窒息的例数进行了对比,其P值分别是

3 讨论

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研究表明,胎儿获得充分氧气主要取决于:母体血氧的充足;子宫血液循环的良好畅通;胎盘绒毛具有健全的交换功能;胎儿的脐带血循环良好;胎儿的血循环功能良好。凡是能够导致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失常的因素都会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4]。

本次研究表明,胎儿宫内窘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不能单纯的依靠单一指标进行诊断,需要对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要严密监护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相关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积极的处理方式,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

参 考 文 献

[1] 程从娟,董金林.脐动脉血液酸碱度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9,1(29):351-352.

[2] 戴钟英.羊水量、胎重与胎儿窘迫的关系.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5(7):2891-2892.

[3] 曾蔚越.剖宫产指征的现代概念.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6(5):2631-2632.

[4] 全国降低剖宫产及妇科急腹症处理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 11(2):121-122.

上一篇: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足月经产妇367例分娩情况及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