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17 12:11:37

内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内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4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ACST患者37例,观察其临床症状,采取一般治疗与急诊内镜治疗(鼻胆管引流、腹腔镜手术、胆道镜检查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37例患者中36例痊愈出院,术后效果较好,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内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安全、有效,术后创伤较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 内腔镜;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即ACST)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是胆管严重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感染,大多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生,其症状常伴有胆管内压升高等现象,也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除了有右上腹痛、畏寒发热、黄疸夏科(charcot)三联征外,还伴有休克及精神异常症状(Reynolds)五联征,是胆道疾病中较为突出的急症,同时也是最严重的感染性急腹症。急性重症胆管炎多因胆石症、胆道蛔虫或肝脓肿引起,感染细菌多数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其发病快、病情重,病死率较高。本文选取2012年3月-2012年4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ACST患者37例,应用内腔镜对其进行治疗,现将其临床效果观察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间前来就诊的ACST患者共54例,依照胆道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纳入案例为37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5岁-72岁,平均年龄(43.14±10.81)岁。

1.2 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 37例患者中19例过往有胆道疾病发作史;胆道手术史者有7例;有胆道结石者25例;胆道蛔虫症3例;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的患者11例,分别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支炎肺气肿、心律失常等,均为各类慢性疾病。8例患者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症状除了一般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之外,还伴有休克、神经系统受抑表现(诸如神情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即Reynolds五联征。25例患者初期主要是畏寒发热,体温持续升高(39-40℃或以上),严重时出现明显寒战现象,疼痛部位因梗塞而异,肝外梗阻者明显,肝内梗阻者较轻。37例患者中18例有明显黄疸,脉搏表现快而弱,达120次/分以上,血压降低,呈急性重病容;9例出现皮下瘀斑或全身发绀;7例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有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压痛或腹膜刺激征;3例有肝肿大及肝区叩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1.3 治疗方法 对于37患者采取一般治疗与急诊内镜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治疗主要是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伴以补充血容量及调整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并且对病人身体重要脏器机能进行实时监测。内镜治疗与一般治疗同时进行,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及症状不同,选择适量的静脉杜冷丁、安定及解痉灵,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内胆道的减压引流。条件许可者,进行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引流过程中反复冲洗胆道与引流管确保通畅;情况特异者做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手术进行减压引流;根据病患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取石与进行ENBD,病情异常则等稳定后再进行取石治疗;无胆管结石者采用LC。

2 结 果

此次内镜治疗中,37例患者中,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的死亡患者1例,其余36例均治愈出院。此次治疗平均时间(30.13±10.45)天,术后并发症感染者5例,切口感染者2例,腹腔感染者1例,肾功能损害2例。治疗后三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36例患者中未发现胆管残石,说明内腔镜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3 讨 论

此次治疗中,36位患者通过减压引流等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同时术后复查时,其副作用小,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治疗中值得被大力推广。急性重症胆管炎因为发病快,病情进展迅速在致死率上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及早进行引流减压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的临床数据证实,在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手术中,快速排出胆总管内的脓性胆汁能够使胆管内压的快速降低,促使病人病情快速好转,体温趋向正常,血压、脉搏走势逐渐平稳,临床不良症状减少。内镜治疗所具有的创伤小、后遗症少、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残石少等特点,使得其成为了治疗ACST较为理想的临床方法。内镜治疗尤其适合年龄大、身体机能差、病情危重的患者,此次选取的37例患者,患者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3.14±10.81)岁,其中很多患者存在多种疾病,身体机能过差,对手术耐受力差,强行进行手术的话风险过大,极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给患者身体带来二次伤害,而内镜治疗则能通过微创快速减压、排流技术降低病人术前风险,通过消炎、退黄等让病人身体在术前做好准备,同时在这段时间内,还能配合一般治疗提升病人的耐受力与机体抗病能力,让原本可能发展为急诊手术的患者变为择期,这对于降低后期手术风险、保障病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和内镜医师经验的积累,内镜在治疗胆道疾病方面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优越性日趋显著,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综合来看,内镜治疗ACST不仅操作简便、风险低、损伤小,对于耐受程度低的危重患者及老年患者也有着极好的治疗价值,因此,是应对ACST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要不断加强对内腔镜治疗的探索与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福,索运生.急性重症胆管炎56例腹腔镜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7):608.

[2] 郭翠兰.气管切开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7):630-631.

[3] 梁桂花,诸蕊玉,叶英,等.穴位按压联合心理干预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6A):1457.

[4] 梁燕萍,杨晓涛,梁秀娟.护理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6,12(10):926.

[5] 王鹏学,李开河,王小忠,等.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6,6(6):198.

上一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地高辛中毒的尿毒症... 下一篇:妊娠梅毒孕期内干预治疗对分娩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