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速度研究

时间:2022-10-16 11:57:00

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速度研究

摘要 以四川农科院提供的贵单8号、渝单8号、会单4号及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恩单803、恩单804为材料,研究5个品种在恩施地区生态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速度。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完全不同。

关键词 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速度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25-01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目前,虽在致力于玉米优质育种,但高产仍然是各国育种家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其中,玉米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灌浆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和根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其他器官暂时贮存的物质,不断地输送到籽粒中去,在籽粒中转化为贮藏物质的过程[1]。尽管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有直接的决定作用,目前对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的研究也较多,但对具体玉米品种在恩施地区的干物质积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该研究以5个经审定的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其籽粒灌浆动态,试图了解该品种在恩施地区生态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为培育高产早熟新品种及推广应用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包括四川农科院提供的贵单8号、渝单8号、会单4号和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恩单803、恩单804共5个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2年在恩施州农科院研究基地进行,海拔462 m。试验设5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分别为:恩单803(B1)、恩单804(B2)、贵单8号(B3)、会单4号(B4)、渝单8号(B5)。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50 m2。当地生产播期4月11日,每处理种植15行(中间5行记产,其余10行为取样区),行长5 m,行距0.67 m,试验四周设置保护行各2行。密度4.5万株/hm2。田间管理同当地一般生产田。吐丝期前挂牌记载吐丝日期,自然授粉自交。授粉后第10天开始第1次取样;以后每隔10 d取样1次。每个品种每次取3个果穗中部200粒籽粒混合测鲜质量。先在105 ℃杀青0.5 h,然后继续在85 ℃恒温下持续烘干至恒质量时,分别称烘干质量,并计算100粒籽粒干质量,差减法计算出灌浆速率。

籽粒灌浆速率(g/d·100)=(后一次百粒干重-前一次百粒干重)/2次取样间隔天数[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度

从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播期中,玉米吐丝10 d时,5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在吐丝20 d时,B4与B3、B1、B5、B2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间达极显著水平;在吐丝30 d时,B3与B4达极显著水平,B5、B2与B1达显著水平;在吐丝40 d时,B3、B2与B5间达极显著水平,B3、B2、B4与B5、B1间达显著水平;在吐丝50 d时,B3、B2与B5、B1间达显著水平,B5与B1间也达显著水平。在该播期中,吐丝后20 d,仍然以B4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多,在吐丝21~50 d,以B3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多,此试验说明在该播期中,B4在灌浆早期干物质积累快,B3在灌浆晚期干物质积累快。

2.2 玉米吐丝至成熟期的光温条件

从表2可以看出,在该播期中,玉米吐丝至成熟期(2012年6月12日至8月18日),5个品种吐丝期间的日均温为27.3~28.0 ℃,日平均最高温为32.8~33.8 ℃,日平均(下转第27页)

最低温为23.7~24.2 ℃,日照时数为5.7~6.7 h。

3 结论与讨论

玉米属喜温作物,其籽粒灌浆的速度一方面依赖于灌浆期外界环境的影响[3],另一方面与品种自身的适应性有很大关系。从该试验的结果看,不同的品种在相同播期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不同。前人对此做了许多研究,如高荣歧[4]对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做过很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授粉15 d以后是玉米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高峰期不同,这可能与品种的特点及外界环境(如温度、适度及日照长短)的影响有关[5-6]。

4 参考文献

[1] 闫淑琴.玉米籽粒灌浆速度研究进展[J].杂粮作物,2006,26(4):285-287.

[2] 闫淑琴,苏俊,李春霞,等.玉米籽粒灌浆、脱水速率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4):1-4.

[3] 李绍长,白萍,吕新,等.不同生态区及播期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3(5):775-778.

[4] 高荣歧.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积累与粒重关系[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3(1):647-648.

[5] 黄晓瑜,杨伟光.玉米杂交种吉单180及其亲本灌浆速率的研究[J].农业工程,2012(3):72-74.

[6] 王博.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灌浆特性[J].农业工程,2012(6):72-74.

上一篇:有效实施探究数学学习的运作策略 下一篇:石灰性田超级稻测土配方施肥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