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下的安全教育

时间:2022-10-16 11:50:56

接受理论下的安全教育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高校复杂的社会环境带了安全隐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给高校学生安全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多样化,学生构成复杂化,校园面临的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当前大多数高校引人了社会化管理方式,教学区、宿舍区实行物业化管理,外来务工人员、经商人员进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不少高校校区多而分散,新校区大多地处比较偏远的城郊,学生外出的交通安全也存在较大的隐患。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有时也会窜入校园进行盗窃、诈骗等等。

2.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老师的照顾和呵护下长大,成长中一帆风顺,没有经历什么风浪,在思想上表现得很单纯,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比较弱,容易上当受骗;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保护自己,轻而易举地被欺骗或者威逼利诱。有的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有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心理上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一些安全隐患。比如有的学生没有随手关门、锁门的习惯,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随意丢放,不加妥善保管;还有的学生违反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内私自乱接乱拉网线、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蜡烛、酒精炉等等,由此可能会造成各种安全事故。

3.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治疗、排解。在大学生中,有一部分由于家庭经济贫困、人际关系不融洽、求职就业困难等因素造成心理障碍,如这种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治疗、排解,就有可能发展成恶性安全事故。有的大学生在出现心理障碍后碍于面子不愿主动寻求帮助,无处排解,压力得不到释放。现在一名辅导员一般带的学生有两三百人,很难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如没有提早做到心理危机干预,加强心理疏导,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作为学校要重视在安全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矛盾,完善自身的人格,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积极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接受机制

1.教育主体要加强外部引导,安全责任意识到位。从接受角度研究安全教育,重视接受者在安全教育接受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接受主体认同接受客体的积极性,这样,将会大大增强安全教育的接受效果。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在安全教育接受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教育者,也要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工作。要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和安全需求展开调查,对学校安全教育进行自我诊断。通过调查和全面的自我诊断,掌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内容上的缺失和教育方法上的不足,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整体规划。要加大宣传力度,把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广大师生对“平安校园”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师生的参与意识,营造“平安校园”建设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把安全知识教育和提髙自我保护能力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水平结合起来,做到教育区分层次、整体衔接,使安全教育真正入心、人脑。高校要积极与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和密切配合,争取公安、消防、工商、城管、卫生、交通等部门的支持,形成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的合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关注重点人群,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的学生采取措施帮扶,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爱心理困惑学生,帮助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排解心理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为学生营造成长的良好环境。

2.接受主体要强化主体意识,融人到安全教育中去。人对自身需求的追求是促使其做出选择的前提,安全教育接受是以接受主体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要唤醒作为安全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对相关的安全信息的敏感和关注,激活其对安全教育活动的自觉和主动,形成对安全信息的认同,并把这种认同的观念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最终真正达到对安全信息的“吸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要组织、设计有特色、有意义、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安全知识的宣传,开展安全征文、安全知识竞赛、典型案例宣讲等学生参与性强的活动,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还要注重实际演练,提高学生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开展这种腫、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和消防实战演练,最好是小范围的,避免大呼隆形式、走过场,真正Y上每-位学生都掌翻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逃生技巧。通过实战演练和安全培训增加了学生的消防事件处置能力,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3.接受客体要贴近生活,内容实用。安全教育内容即接受客体,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出发,选择设计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内容是安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治安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可以说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在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思想教育为基础,法制教育为依据,典型案例为依托,多用身边的例子说话,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有效地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和提高必要的安全技能,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4.接受中介要多元化,切实拓展传播途径。在安全教育接受的要素中,接受中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传播教育信息的手段。离开了接受中介,接受过程就无从发生。我们认为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建议可以开设一门较完整的综合性的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将安全教育课的课程内容、考评方式等以制度的方式进行规划,避免安全教育的随意性。随着互联网使用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建设一批譬如学生工作在线、共青团、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网站等受学生欢迎的校园网站,利用网络宣传阵地,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作用。同时还要利用网络新媒体,通过QQ群、微博、人人网、校园贴吧等等,及时掌握学生的安全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把事态消灭于萌芽之中。在目前安全形势还不容乐观的形势下,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维护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努力实现校园的安全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尹衍梅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上一篇:电工实训课程中的安全教育 下一篇:大学生消费安全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