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6 10:52:33

《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三角形的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的有关知识。

2.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习技能。

5.提高复习课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复习三角形单元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

《三角形的复习》这一内容安排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之后,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且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学会了三角形的分类,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三角形知识的梳理,把整个单元的知识从零碎的片段整理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知识体系,并且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梳理过程中更加深入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由比较“混沌”的状态到“深刻清晰”地掌握,是本节课的灵魂所在。对于这类目标的达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按需要的是“体验”和“思辨”并行,在体验中感受、积累,在思辨中提炼、内化。

具体到教学流程,我先借用直观的三角形图,引导学生对三角形进行整理和思考,在大脑中初步梳理出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并且三角形有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边。然后根据三角形边的特点和边所需的要求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且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然后再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过程中,讨论如何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在进行了激烈的思辨后,最终明白三角形按边分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1.出示三角形。

师:认识吗?

(设计意图:通过大屏幕展示三角形,让学生在直视三角形图后,迅速搜索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从而开始对三角形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生:三角形。

师:什么叫三角形呢?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

师:围成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三角形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生:围成表示线段与线段端点相连,首尾相接。

生:说明三角形是一个封闭图形。

师:你还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要求吗?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是首尾相连、端点相接的,这是其对三边的要求。而三角形的三边还有什么要求?从而引起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深层思考。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出示题目: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1)3cm,4cm,5cm

(2)3cm,3cm,3cm

(3)2cm,2cm,6cm

(4)3cm,3cm,5cm

(设计意图:通过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判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并对这些题目进行二度使用,让学生通过边的长短判断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学生的思索中进一步深入挖掘。)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画三角形。

师:你会画三角形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纸上自由画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画三角形,通过动手操作,使三角形的概念在大脑中再次得以巩固,学生自己画三角形既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谓一举而三得。)

2.根据学生的作业,在大屏幕上展示,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三角形?

3.学生分别说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画的三角形十分感兴趣,而且对自己画的三角形特点容易掌握,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三类就成了很轻松的事儿。)

师:请同学们分别说说这三类三角形的特征。

生:直角三角形是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是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

生:锐角三角形是有三个锐角的三角形。

师:你能用一个圆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吗?

(设计意图:三角形按角分,分成三类。让学生明白,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了三角形,你能不能再画一个三角形,要求在这个三角形里有两个直角。

生:不能,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总共也只有180°。

师:那么能不能在一个三角形里画两个钝角呢?

(设计意图:在一个三角形里画两个钝角,或者两个直角,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让学生知道两个钝角之和要大于180°,两个直角之和是180°;其二是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180°。)

生:不能。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计算三角形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三角形因为按角分,可以用并集的形式出现,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很容易把三角形按边分,也用并集的形式表现出来,得用课堂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对这样的分类进行讨论和思辨,从而进一步明确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7.根据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系,你能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吗?

求出下列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30°,求顶角。

(3)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两底角分别是多少度?

(4)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50°,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5)有一个三角形,既是直角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它的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边和角进行分类,综合三角形按边分按角分的知识,使三角形分类的知识由单独的个体又整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调: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和是90°。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直角三角形内角和180°,去掉直角90°,所以另外两个锐角之和是90°。)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的高

1.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你还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呢?

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

师:你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运用过三角形的稳定性吗?

(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的高。

师:你知道三角形的高吗?谁来说说三角形的高可以怎么样来描述呢?

生:从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师: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师:请同学们完成老师给的作业纸上的三个三角形的高。

3.总结画高的方法。

要领:高从顶点作出;高垂直于底边。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画高是一个难点,通过学生对三角形画高,让学生明白三角形是有方法的,并根据三角形画高的经过总结出画高的方法,并掌握画高的方法,简洁而有效。)

4.拓展画直角三角形的高和钝角三角形的高。

(设计意图:画钝角三角形,很难做到垂直,也很难找到这个三角形高所在的底,所以设计画钝角三角形的高,让学生通过操作,懂得三角形的高必须垂直于三角形的底。从而进一步突破钝角三角形画高的难点。)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上一篇:刚柔并济,提高中专课堂教学质量 下一篇:让学生的数学课堂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