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教学

时间:2022-10-16 10:40:57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教学

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教学,经过多年来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 精导妙引,铺垫情感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染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首先,课前的导语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但小学语文的新课导入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只是教学的桥梁。对它的安排,应全盘考虑,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其次,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我们应发挥自身的睿智,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创设行之有效的导入语,关注课前导入的细节,把这些细节生成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样,我们的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

二、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教学时,这就要求学生紧扣课题,抓关键词,引领文路,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整体感知课文。如:《军神》题目中看出写的肯定是军队中的传奇人物,为什么把他称为是军神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张中行先生说,思路是“流动于脑子中的意念”。 思路是作者在思索和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线索。思路体现在文章之中,就是文章的内在脉络;落在文字上,就是结构框架。只有了解全文的思路脉络,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张志公先生谈到了解思路的方法时说,粗读文章要考虑“文章里主要说了几层意思.前前后后的几层意思是怎样的关系.”在整体感知课文思路这个环节里,只要了解了文章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粗线条的联系就可以了,至于各部分细微之处及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可以留到深入分析课文时再掌握。有些过分繁难的,不必再多做分析。

三、真情朗读、体验感悟

语文课是我们学习母语的重要平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验课文丰富的内涵,感受语言的无限魅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让语文课堂焕发真正的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于融会贯通,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句,情感主线来把握全文。课堂上应注重体现教师的精心有效的指导,从细微入手,潜移默化,教给方法,让学生养成细读品味的习惯,对提高语感水平有很大帮助。

(一)抓文眼,体悟文章情感。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它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和灵魂。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重点,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主题思想,较好地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眼”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是感情的凝光点和集中点,紧扣“文眼”细读课文,便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抓字词句,品悟文章情感。

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是解读课文的入口,只有理解了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才可登堂入室,明白文章的主旨,达到阅读的目的。通过抓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来品悟课文的情感,是一种极为有效,并被普遍使用的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情感地感悟。

任何一篇好文章都融注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只有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来深切感受它,才能进入作者所表述的情景中,体察到作者的喜怒哀乐,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否则,是无法领悟到其中的意义和情味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探寻思路,以使教学工作达到更好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农村留守女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困惑及解决... 下一篇:数控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