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节大内涵

时间:2022-10-16 09:26:26

点名是教师每天要进行的一项集体的常规活动,其目的除了统计班级幼儿的出缺勤情况外,教师还可以在此活动中帮助托班幼儿逐渐认识身边的老师与同伴,使他们慢慢感受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消除陌生感,适应新环境。

一、幼儿行为观察分析

开学初的分离焦虑使幼儿在点名这个环节非常不配合,虽然正在点名的教师用最热情的笑脸与声音叫了幼儿的名字,但有时却听不到几声回应,一般会出现以下这几种现象:

1.主动回应型:当教师喊到他的名字,他会响亮正确地应答,这部分幼儿适应能力强,可见他已经融入了集体生活,相对在自理能力等方面也有优势。

2.被动回应型:他知道老师是在叫他,但他不会用语言表达,只会用表情或者动作来表示,同时需要老师的鼓励与示范,才会模仿学说。这部分幼儿对周围环境还比较陌生,内心有交流的愿望,但缺乏回应经验,只要成人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帮助,就可以克服障碍。

3.模仿学说型:当老师叫了他的名字,他不是应答“到”,而是也跟着老师学说了自己的名字,老师说什么他也说什么,无论怎么帮助他,他还是如故,而且看见老师笑,他也哈哈笑。这部分幼儿属于调皮型,其适应能力比较强。

4.拒绝回答型:听到自己的名字,不愿意用语言或表情回应老师,同时眼光也回避老师。这部分幼儿还处于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时期,对幼儿园生活怀着畏惧感,有着戒备心理,不敢主动说话,常常以保持沉默来应付老师。

二、教师行为支持策略

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因为幼儿还处于适应期,需要慢慢地等待。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因此,教师在点名环节加以行动支持与挖掘,那也将是一份有效的、无价的教育资源。

1.讲解点名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在每次点名时,我总会拿上一支笔,一本点名册,幼儿会非常好奇,胆大的就会跑到你身边,一看究竟,问这问那,对于老师打勾,画圈感到很新奇。于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拿来点名册,向这些天真的幼儿慎重地开始讲解点名的意义,这不仅符合了教师要做好幼儿支持者的《纲要》理念,也对以后每天能做到顺利点名添了一笔。

当我讲着,点名册上面都有你们的名字,今天谁到幼儿园来了,我就在你的名字旁边打个勾,在没有来的小朋友的名字旁边画个圆圈,幼儿就马上一个个叫起来:“老师,今天我来了”,“老师,今天我也来了”,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围着你一阵说。这时,教育的好时机来了,我说:“你们乱哄哄的老师也听不清楚,我来点名吧,叫到谁的名字,谁就举个手大声说‘到’”,幼儿纷纷回答“好”。于是,我开始按着学号叫名字,虽然还有个别幼儿没有跨过与人交流的那道坎,但没关系,幼儿一脸等待与喜悦的表情就已经表明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跨了一步。

2.亲密师幼关系,拉近幼儿与教师的距离

在点名的时候,为什么有的幼儿还是不回应,不与老师交流,最大的障碍还是分离焦虑所造成的,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要多关心这部分的幼儿,帮助他们早日克服焦虑情绪,融入集体生活。

用爱打动幼儿,改变他们不安的心理状态那是最好不过了。爱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心理研究表明,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而剥夺了爱会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发展。每天,当幼儿一走进教室,我就会笑脸相迎,拉拉他们的手,抚摸他们的头,微笑着与他们道早安,努力与他们亲近,让他们觉得老师可亲,像妈妈一样。游戏时同样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爱。这样坚持后,来园时,你会慢慢听到他会跟你说早安,点名时也就很自然地会听到他的声音。这也正如《纲要》所说,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3.多花样点名方式,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在点名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做个有心人,关注幼儿的动态与需要,经常更换点名方式,让幼儿对点名这个环节有期待感,有参与的积极性。

(1)角色替代:点名时,出示一个幼儿喜欢的动物,教师用此动物的口吻与幼儿交流,他们热情高涨,小动物替代了老师的形象进行着快乐的点名游戏。

(2)口头表扬:表扬与鼓励对每个幼儿具有促进作用。在点名时,只要哪个幼儿回应了,声音响亮了,我都会口头表扬:小宝的声音真好听、洋洋的声音真响亮等等,让幼儿在我的表扬与鼓励的言语中充满自信。

(3)物质奖励:随着幼儿慢慢地懂事,对于一些争优活动有了一点兴趣。于是,我就利用一些小红星、小红花等贴纸来激励他们说话,只要幼儿有进步了,我就把贴纸往他们额头上、手背上粘贴,使他们保持愉悦的情绪。

(4)口型识别:这种方式适合幼儿已经对班里同伴名字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我点名时,嘴里不发出声,请幼儿看老师说的口型猜名字,教室里鸦雀无声,一双双发亮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你的嘴巴,只等里面吐出什么宝贝来。

(5)听声应答:点幼儿名字时,我请幼儿根据老师声音的高低来回应。如果我轻轻地说,幼儿轻轻地应答;我重重地说,幼儿也学我的声音重重地回应,这样的点名方式就如游戏般把幼儿引入其中。

(6)说姓补名:这种方式也是建立在幼儿已经熟悉同伴名字的基础上,我说出幼儿的姓,其他幼儿就帮我补说这个幼儿的名,当他们猜中后得到我的一句表扬时,脸上的笑容别提有多灿烂了。

三、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托班的幼儿犹如一张白纸,老师则是画师,需要我们在这张白纸上用心描绘出绚丽的图案,在多花样的点名方式中其实我们已经描上了成功的几笔。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应立足于幼儿的角度出发,善于变化形式,抓住教育时机,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点名环节,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增强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培养托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在小、中、大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时,基本上是在帮幼儿改正,而不是培养他的常规意识。我们都知道,改正比学习新的东西更难,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托班起尝试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

应注重引导幼儿遵守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初步学会等待、轮流,体验规则的作用,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仔细观察,规则意识无不隐藏于点名环节中呢!奖励小红花时,幼儿知道要保持安静,一个一个轮流着来;在交流对话中,也知道了先听清是什么问题,才去回应等等,教师就是运用了活动中的这些隐性教育来引导幼儿遵守规则意识,从而促进幼儿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

2.点名环节,促进幼儿倾听习惯的形成

托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它又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用心倾听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思维十分有益。那么,如何去培养呢?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最好的方法还是把兴趣作为倾听的切入点,捕捉幼儿的兴趣所在,培养倾听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

点名游戏“听声应答”的目的是培养幼儿通过倾听辨别不同的音质、声调、语调;能听懂并执行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指令、要求等等。游戏“口型识别”中要求幼儿,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集中注意地听,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势,要作出相应的反应等等。所以说幼儿倾听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

3.点名环节,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要求我们教师做好有心人,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状态,只有我们在各方面都注意对幼儿语言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的问题。

利用点名环节,以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创设说的机会:今天玩偶“小熊老师”来点名,小朋友和它说说悄悄话;明天“小马老师”来点名,小朋友和他打个招呼、介绍一下自己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天的点名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一个微乎其微的环节,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枯燥的活动,在教师的巧妙组织之下,变得丰富了、有趣了,也更有教育价值了!重视小细节,挖掘大内涵,教师对于教育现象的细节处理,也决定着一个教师在教育的路上能够走多远,当你能够用一颗爱心面对你的幼儿,用一张笑脸面对你每一天的教育生活,用一份勤奋来不断反思你的教育行为,用一种执着的心态研究你的教育现象,那么,幼儿收获了累累硕果,你前行的路也就会愈加宽广。

上一篇: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经典的继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