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神话”背后的新闻反思

时间:2022-10-16 09:03:37

“吴英神话”背后的新闻反思

【摘要】“亿万富姐吴英”在短期内聚敛财富的神话曾引起国内外媒体的普遍关注。伴随着法院对吴英的二次审判,吴英财富的来源有了大致的轮廓。纵观“吴英神话”的路径,不难看出媒体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在报道中,媒体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和观察,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作为大众传媒,在对某事物进行大规模报道时,一定要仔细思量会产生的后果。“吴英神话”的兴起与破灭,应该成为媒体从业人员深刻反思的案例。

【关键词】“吴英神话” 媒体炒作 叙事方法 反思警示

“亿万富姐吴英”一审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二审今年4月7日开庭至今已有数月,似乎应划上一个句号。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对于“吴英神话”的关注依然极高,对于其二审判决也格外的关注。判决是法院的事,作为一名长期跟踪报道“吴英案”的记者,一审时,公诉人的一段事关媒体与“吴英神话”崛起的相关陈述常会回响在笔者耳畔。

公诉人:“新闻媒体要正确报道,才有利于公众正确的判断。……如何处理好新闻的醒目,吸引人眼球,突出它的新闻性,捕捉新闻的热点和焦点和正确反映社会问题,引导公众正确的导向,是目前摆在我们新闻工作当中的一个新课题。在吴英的案子当中,吴英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当然是吴英自己造成的,但是在此之前,我们的媒体对吴英的一些报道,使公众对吴英的评价产生了一些错觉,用吴英的话来说,媒体的炒作让本色成立不到半年就全国有名,这种不用广告费的宣传效应何乐而不为,所以我们善良的新闻媒体这也是值得反思的。”①

公诉人的陈述对媒体如当头棒喝。五十年前,美国学者C.R.赖特就曾经指出,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②。后有学者更是着重指出了大众传播在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方面的作用。所以,作为大众传媒,在对某事物进行大规模报道时,一定要仔细思量会产生的后果。“吴英神话”的兴起与破灭,应该成为媒体从业人员深刻反思的案例。

一、“吴英神话”的兴起

“吴英神话”的产生并没有太多的真凭实据,一些平面和网络媒体在引用“吴英神话”时,主要采用了下面几种来源:

1、网络论坛,主要是百度贴吧和东阳论坛

东阳吧里提供的一条线索也是传说的,“据说老总是个二十六岁的小女孩,一下子买了二十几辆本田商务车,还有奔驰、宝马等高档车,又在汉宁路买了二十多间街面房。”东阳论坛一条题为《浙江省东阳市本色集团董事长吴英26岁》的帖子:“本色招聘保安开出的月工资是2100元,而在当地一般保安每月只能拿到800元左右。部门经理的年薪则高达50万-100万元,并给每人配备一辆高档轿车,包括尼桑天籁和宝马5系。”

2、传言、流言

许多媒体引用一连串的传言、流言,比如“东阳本色集团于9月3日正式签约入驻东阳世界贸易城。……东阳坊间普遍流传,该集团一举拿下价值2亿元的700个摊位。而这样一掷2亿的集团董事长,居然只是一位26岁,名叫吴英的女子。”“最完整的说法是,吴曾失踪3年,去了国外,结识一名东南亚某国的军阀,军阀遇害后分得大笔财产。传言中的财产最高达120亿元。”③

3、本色集团网站或吴英及其手下

比如媒体在说明本色集团投资项目时直接引用本色网站内容;在向社会说明吴英是否失踪的报道中,直接让吴英现身说法:

A报:吴英是不是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失踪了?经过多次电话联系,1月15日中午12时,吴英和她的司机及一辆宝马轿车一起出现在某日报社大门口。

吴英笑了笑说:“……实话实说吧,我在东阳的所有投资,至今为止是3亿多元,已经付出去的钱是2亿多元。……”④

B报:昨日下午,吴英亮相杭州,接受媒体采访,回应由其引起的质疑和传言。

吴英:……我们没有抽逃过一分钱注册资金。……我没有像传言说的那样,结识军阀、洗黑钱等等。我没有出过国,香港都没有去过,到哪里结识东南亚的军阀?……

我可以保证我的钱都是干净的。

B报:有媒体记者说曾经接到数个来自义乌的匿名电话,说你的钱是找他高息借来的,六分利,……。

吴英:这不可能。……⑤

从笔者搜集到的媒体报道来看,“吴英神话”的信息来源都不外乎上面三种。如此不约而同地引用相同的信息来源,实在缺乏严谨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吴英以及本色集团的代言人。而事实上,媒体对吴英的横空出世不是没有怀疑,如前面报道中说吴英的资金是“高息借来的,六分利”,可最终因只听吴英的一面之词,缺乏调查核实而实质上成了吴英的吹鼓手。

二、媒体的叙事方法

媒体的叙事方式,大多不外乎这样一个框架,先提出神话,再配以记者所谓的求证,最后记者得出的结论,也就是吴英所有的钱都是真实的,所以报道的标题往往就是一些实证性的、富有倾向性的,诸如《身价数亿是真 一夜暴富是假……揭开东阳26岁奇女子神秘面纱》《撩开东阳富姐的神秘面纱 亿万富姐首度回应质疑》《一出手就是上亿资金 东阳女商人演绎暴富神话》《26岁亿万女富豪吴英:一夜暴富的钱是干净的》《26岁亿万女富豪吴英调查 自称随身带10亿元珠宝》《26岁女富豪被传结识南亚军阀分得巨额遗产》等等。新闻标题作为文眼,是对新闻的高度概括和提升,也是读者继续读取该新闻的重要依据。那么请问,以上标题代表的是媒体怎样的倾向呢?

诚然,媒体一开始也对吴英巨额财富的来源同样提出了质疑。然而,证实的过程不仅异常简略而且出奇的类同。下面就是关于吴英资本积累最为普遍的一个版本。

吴英从学校出来后……学做女子美容……开了一家美容院,其中“羊胎素”项目帮她挣到了第一笔钱……涉足汽车行业……开出一家叫千足堂的足浴店,……开出喜来登KTV……吴英对市场似乎有着一种先天的敏锐触觉……开出3家韩品服饰店……“炒摊位”再次给她带来丰厚的回报。

吴英告诉记者,至此她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拥有资本几千万元。⑥

那么,吴英以及本色集团是如何来运作并赢利的呢?在所有文章里,我们看到的又是惊人的雷同。就以所谓的本色概念酒店为例,下面这段报道颇有代表性。

(参观完本色概念酒店后,吴英又带领记者沿着传说中砸下3亿多元的汉宁路,逐个参观了……等项目。)

记者:这些投资项目看起来很散,颇有些遍地开花的感觉,让人眼花缭乱。

吴英:其实并非如此。这些建设项目就是我们所说的“本色产业链”,在这条链上的每一个项目都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记者:可以这样理解吗?与本色概念酒店相关的每一个行业,你们都会把它做足做大?

吴英:是的。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些行业的中间利润拱手让给别人,相反,拿回了这部分中间利润,就等于降低了我们本色集团的运营成本。……⑦

事实上,结合免费洗车、干洗店免费干洗以及相关的商场买就送赠等活动,只要稍加核实,就能得出本色所有活动的最后结果注定是收支难抵。那么,为什么几乎所有媒体都无一例外地失去判断能力了呢?

三、媒体高曝光率背后的动力

“吴英神话”从2006年10月开始兴起,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达到高潮,网络点击和转载达到了数十万次。除了获得很高的知名度,还能借助大众传媒的支持,取得正统化、主流化的效果,使吴英迈进所谓著名企业家的行列。虽然吴英及其手下质疑不少媒体的炒作,但始作甬者和神话的最大受益者恰恰都是吴英以及本色集团,这一点得到了吴英丈夫的认可,却不知为什么让不少记者和媒体闪了眼。吴英在接受某报财富新周刊记者的采访也承认了这一点。

对于这样的效果,许多媒体也是心知肚明,那为什么还会蜂拥而上,添油加醋,推至高潮呢?笔者以为,不外乎两方面原因:

1、从一些平面媒体以整版的篇幅来进行所谓的专访,以及后来2006年12月底、2007年1月初社会上弥漫着吴英失踪的传闻时,某些媒体又以整版的篇幅进行反驳来看,吴英很可能采取了以专访替代广告的方式进行宣传的策略。

2、为了获取较高的注意力。不少媒体把内容更多地用于追求眼球效应上面。那么,当下什么最吸引眼球呢?钱,特别是一夜暴富的神话,绝对称得上是最能剌激读者内心渴望的兴奋剂。“吴英神话”即便是传言,也足以起读者浮躁的内心。于是,众多媒体像饿了很久的噬血动物,纷纷冲上去,不经严谨的核实就把传言当作神话传播。这就是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天之内,38亿的神话即刻传遍神州的原因了。

结语――“吴英神话”破灭给媒体提出的警示

2007年2月10日,吴英被刑拘,原来给吴英摇旗呐喊的媒体突然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2月19日,某新闻网引用北京某报的新闻,其标题让人目瞪口呆《女富豪身价神话纯属炒作 最早出自三轮车夫之口》。看来,吴英的所谓神话更像是一出闹剧,虽说至今没有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媒体在其中的角色,但联想到近来异军突起于某些媒体的《养生作家马悦凌以生吃泥鳅治渐冻人 卖固元膏赚数亿》等报道,作为有良知的媒体业者,是否至少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深刻的反省:(1)有闻必录的心理作祟,导致参与神话传播的媒体没有对新闻素材的真实性进行严格的鉴别,没有真正履行“把关人”的角色。(2)偏听偏信的不良采访作风使记者和媒体在对“吴英神话”进行报道时,仅仅引用吴英以及和吴英利益攸关的人的观点。(3)经济利益的驱使致使媒体在财经新闻和广告之间没有进行严格区分,把吴英的所有行为都作为新闻来传播。(4)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任何媒体都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大众信息的传播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其自身的规范非常重要。求真务实,摒弃舆论炒作,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精神担负起正确、客观地引导大众的责任,才名副其实地符合职业规范和操守,也才能真正地符合社会和大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①引自吴英案一审公诉人卢岩修公诉词

②《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

③④⑤⑥⑦所有新闻引文来自传播“吴英神话”的主要媒体

(作者单位:金华广播电视总台)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传统杂志有蓝海吗? 下一篇:戴着镣铐也要跳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