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课程资源的《艺术欣赏》教学方法探析

时间:2022-10-16 08:43:20

基于地方课程资源的《艺术欣赏》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艺术欣赏》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于地方课程资源的《艺术欣赏》教学实践中,采用专题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地方资源;艺术欣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35-01

《艺术欣赏》是高校重要的通识教育内容。笔者在将地方优势课程资源运用于《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同时,注重发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专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地方资源运用于《艺术欣赏》课程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艺术欣赏》在高校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及审美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担负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长期以来,学生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的艺术欣赏课程除了在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有所深入以外,授课内容呈现出重复建设,使学生对授课内容缺乏兴趣,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地方高校的《艺术欣赏》教学中,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功能与意义缺乏应用的重视,不仅没能认识地方课程资源在艺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也未能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来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来看,《艺术欣赏》课程教学由于过度依赖教科书,因而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一直遵循着课堂讲授、图片赏析、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学生的学习方法单调、刻板,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艺术欣赏教学缺乏活力,效率不高。

目前,国外艺术教育呈现出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关注艺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主张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文化多样性和本土文化。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就指出:为确保学生接触艺术,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接触的水平,对社区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便成为重要的因素。日本在艺术教育中也强调要充分利用地区的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和文化财产。

针对上述《艺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瓶颈现象,以及国内外艺术教育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笔者以为,将地方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其生动具体、开放活泼和学生能够参与实践等特点,能给与学生大量新的、本土化的信息,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参与式、情境式的教学还有助于改变单纯的“书斋式”教学,转变传统《艺术欣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远离社会现实”的教学观念,以促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活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二、基于地方课程资源的《艺术欣赏》教学方法与实践

将地方资源运用于《艺术欣赏》课程教学中,除了在增设教学内容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以及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笔者近年来在讲授这门课程知识内容中,尝试着运用了以下教学方式:

(一)专题式教学

所谓专题式教学,就是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按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体系限制,选取若干专题作为深入分析讲授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的具体讲授中,教师根据艺术的不同门类来划分,即按照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为研究专题,内容增设了高校所在区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这些门类艺术诸多方面,每次学习一个专题。这种专题式教学在把握教材全面内容的同时,将教材中所涵盖的授课内容用专题的形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中来自不同地区,他们在对不同专题中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尤其讲到他们所在区域的艺术门类的时候,这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较大,并能与其他同学分享着自身对该艺术的认识和相关的文化艺术知识。

(二)情景式教学

由于“学习既是个体性的建构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社会性的、工具中介的知识合作建构过程。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意图的、复杂的,是处于它所发生的情境脉络之中的。”因此,情景式教学显得必要而有意义。

由于区域艺术资源,大多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具有广阔的生活基础和空间,各种艺术的传播途径和媒介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方式也各不相同。因而,基于地方课程资源的《艺术欣赏》教学就不能以简单的讲解、欣赏方式进行,应当突破传统单一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的束缚,大力加强艺术欣赏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地方社会“大课堂”的情境化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根据学时的安排,组织一、两次去一些名胜古迹或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走访,从中体会各种典型真实的艺术形式与风格特征,这种真实的情境化的艺术环境、生活环境,不仅有助于创造出一个开放,更具情境化的学习氛围,通过亲自参与动手,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更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地方高校艺术欣赏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针对性与地方性。

(三)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生活的主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

由于过去《艺术欣赏》一直遵循着教师讲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问题。笔者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即抽出一定课时让学生上台讲授。笔者在当次课程中会布置下次授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主题内容回去查找资料,下次授课时,在有限的时间内抽选一定的学生讲授布置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动性。通过预先资料的查找,然后参与上台讲授。这种改变过去被动听讲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方式,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做为学习的主人以及在集体中共同探求知识的真正乐趣。

三、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实践,《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在突破原有的授课方式与教学内容上都有了改进,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把不仅把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积极、主动、和谐的学习氛围,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艺术欣赏》这门课程的兴趣。如一位来自三江侗族的同学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展示了他收集整理的有关家乡的侗族木构架建筑艺术时,引起众多同学对于侗族这个民族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的提升,不仅加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能力,还有助于启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学习观念。

(二)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与国家统一规划的《艺术欣赏》教材的体系化的知识不同,地方艺术资源可以说是一门“活态的”乡土教材。通过上述几种教学法向学生传授地方区域的艺术文化知识,使学生在接受统一的知识教育之外,还能接触到家乡的地域文化,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从而有助于增进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这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深远意义。

总之,专题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参与性教学法在《艺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仅仅是基于地方课程资源的《艺术欣赏》教学研究中的一部分,在其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深入拓展与探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2011JGA045),2010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2010C052)。

参考文献:

[1]胡继渊.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统一——发达国家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走向.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6).

[2]阮晓莺.专题式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3]戴维·H·乔纳森.学校环境的理论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6.

[4]王行.参与式教学在高校网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上一篇:火车硬座茶几改良设计 下一篇:解读概念书的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