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肥胖症的政府,抵抗不住自己的食欲

时间:2022-10-16 08:32:42

“不挨饿、不运动,轻松瘦身不反弹。”这句广告语最能让肥胖症患者心动,但看看身边肥胖人士失败的减肥经历,你就知道这不太可能。

减肥之所以困难,因为肥胖的身体越是庞大,就越需要能量供养、运动起来也越费劲,这种生理本能注定了肥胖症患者不能挨饿、不愿运动,从而导致“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恶性循环。

当前的政府,某种意义上也像个肥胖症患者――臃肿的组织机构和庞大的人员规模,使其对财税收入的胃口十足,而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又促使政府变得更庞大臃肿。

7月17日,财政部公布了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数据。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5.6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万亿元,增速高达31.2%,而其中,第二季度连续三个月的全国财政收入都超过了万亿。有专家认为,今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将超10万亿(这可能还太保守),比去年的财政收入“历史新高”至少还要增加2万亿。

如果今年的财政收入到了10万亿元,那么,它相比1995年6242亿元的年财政收入翻了16倍。而同样的15年当中,国民生产总值(GDP)仅增长7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加5倍。在15年的时间里,财政收入增幅与国民收入增幅的差距,让国富民穷、分配不均的现实暴露无遗。

胃口太大总归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在这次财政收入数据公布后,面对如此高的税收增速,财政部官员表示,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增长带动税收增长,二是物价上涨带动税收上涨。但令人不解的是,上半年经济增长9.6%,物价上涨5.4%,为何税收却能上涨31.2%呢?

还有“打圆场”的专家认为,尽管财税收入很高,但如果除以全国13亿人口,全国人均贡献的财税不到8000元。这个数字看上去是不多,但去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19109元,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7088元,政府每年的财税收入早就超过民众收入的一大半。

在去年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的时候,有官员表示,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仅20%,与世界发达国家的40%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不知这言下之意是否表明“我们吃的并不多,发达国家政府那才叫吃得多呢”。这似乎又印证了网上流传的段子――你和他讲国情,他和你讲接轨。

真的接轨了吗?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标准,一国的“全口径财政收入”应包含五大类: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社保基金收入。而财政部所谓占GDP20%的财政收入,仅统计了一般预算收入。

财政部对财政收入的统计,像是只计“主食”不计“副食”。如果按照IMF的统计口径,把政府一年2.7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收入、2万亿元的社保基金收入、2万亿元的国企利润、数万亿元的地方债收入以及各种政府的罚款收入、资产资源收益等,加在一起,中国政府的实际财政收入占经济的比重,也许并不比发达国家少。

即使占经济比重同样多的财政收入,在用途、用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财政收入用于对一国民众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的支出越多,用在维持政府运转的比例就会越少。

鲜明的对比是,我国财政对基础教育、医疗等民众福利的投入,总是捉襟见肘――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尚未完全实现、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才刚开始建立。而各级政府用于自己身上的花销却游刃有余――公车、公费出国和公款吃喝每年超万亿元,吃财政饭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接近亿人并有增无减。

财富分配不公的问题已在社会上广泛讨论,但今年财政收入再创新高的现实,让这些讨论显得特别尴尬。这并不奇怪,财富分配的法则源于权力分配,过去15年在经济总量增长7倍的背景下,政府和民众的财富增长16比5的结果,与实际的权力分配相比还算仁慈(当然,这把未进入统计的部分加进去)。

常有人把政府比作企业,不少地方官员也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地方经济。但如果有一家企业,以最便宜的价格占有了最好的资源,并以垄断优势提供人们不得不消费的产品,那么这家公司不论管理效率如何,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企业经营的基本逻辑同样适合政府。我们无法想象,一家有绝对垄断优势的企业,会主动关心自己的管理问题;我们也无法想象,每年财税收入都如此高速增长的政府,会主动放弃自己的强势地位,去少吃多做,让自己变得高效而灵活。

一位300斤的肥胖症患者,总会在饕餮大餐之余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可这种担心并不能抵抗他的好食欲,因为肥胖的身体会时常发出饥饿的信号,让肚里的馋虫勾起对食物的欲望。臃肿的政府也是一样,尽管也有各种对健康问题的担心,但这依然抵抗不了“财政增收”的贪欲。

上一篇:中科招商16倍估值砸向胜景山河谜团 下一篇:点石成金 给中小企业更多的成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