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特别没收程序在检察机关的适用

时间:2022-10-16 08:08:27

浅议特别没收程序在检察机关的适用

摘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没收潜逃、死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有其进步性,它填补了我国相关法律的空白和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缺失所带来的不足,它更是我国遏制腐败及打击恐怖犯罪必不可少的法律程序。但由于其增设的时间并不长,具体操作性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加之其规定原则性又较强,所以在检察机关如何使用特别没收程序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研究。本文将详细阐述此次增设的违法所得特别没收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对检察机关适用特别没收程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违法所得;特别程序;没收制度;检察机关

近几年来,一些贪污贿赂犯罪在转移资产的方式上变得更加隐蔽和直接,其中腐败分子将赃款转移至境外、国外的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没收旨在解决在腐败分子失踪、逃跑、死亡或缺席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追回腐败犯罪所得,根据本国法律采取必要措施,能够不经过对其犯罪行为的刑事定罪而没收其犯罪所得。这一程序的设置是对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缺席审判所带来不足的弥补。同时,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防止有法不依或有法乱依的情形出现,检察机关作为犯罪的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对特别没收程序适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依据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是指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在通缉1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人民法院依据特别诉讼程序对该违法所得的追缴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没收裁定的诉讼活动。它有以下几个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违法所得特别程序仅仅针对“违法所得”没收的审理。这是该特别程序与普通程序最基本的区别特征,该审理并不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罪量刑。普通的刑事诉讼程序围绕着“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为核心开展侦查、、审判和执行等诉讼活动,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潜逃、死亡等原因无法到案,普通的刑事诉讼程序便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被查封、冻结或扣押的赃款赃物或犯罪所得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追缴,没收程序无法进行。此次修改通过的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解决了普通刑事诉讼没收程序中无法克服的法律障碍,专门设置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一定时间或死亡情形发生时,公诉机关可以启动特别没收程序。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这一特别程序仅针对“赃款赃物或犯罪所得”的审理,不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因此它与普通刑事诉讼程序和审判制度有根本的区别,不属于普通法意义上的刑事审判制度。

(二)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适用有其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其适用的基本条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并通缉时间在1年以上,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一定时间或者死亡。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存在潜逃和死亡的特殊情形,就不能适用这一特别的程序。此外,潜逃时间的长短也是能否适用这一特别程序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潜逃时间届满一定期间,才符合适用该程序的条件。如果潜逃时间太短,如在侦查过程中或较短时间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归案了,适用该程序的的基本条件已不存在,适用特别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三)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对于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尚未转移境外的赃款赃物,检察机关可以在已冻结、查封或扣押的基础上,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可以裁定没收归国库所有。对于没有采取冻结、查封或扣押等法律措施的财产,只要有证据证明属于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没收申请。与普通诉讼程序不同的是,该程序只有控方,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死亡或潜逃,因此首先,该程序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到庭的情况下.仅针对犯罪嫌疑人“赃款赃物”进行审理。同时该程序仍然是一种证实犯罪过程的刑事诉讼程序.通过该程序审理的案件仍然属于公诉案件。由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举证证明请求没收之物系犯罪所得或来源于犯罪所得或属于与犯罪有关的财物。

二、检察机关在适用特别没收程序中应当注意的原则

(一)须符合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受案范围

修改后的刑诉法第280条规定:“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从法律的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案件受理范围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其一,它主要针对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这里规定的“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需要进行适度的判断,法律在这里是采取了例举方式作出的规定。这里规定的“等重大犯罪案件”,除了恐怖活动犯罪以外,还应当包括重大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抢劫集团犯罪,以及间谍罪、资敌罪等危害国家安全和危害国防利益方面的严重犯罪。“重大犯罪案件”应当掌握为社会危害严重、社会影响恶劣、造成的损害结果重大的案件。

其二属于刑法规定应当追缴的违法所得范围。前文所述特别没收程序构成的基本条件,并不能构成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全部理由,还必须具备一个关键要素,即必须是与犯罪事实有关的违法所得,而且这些违法所得属于法律明确规定应当予以没收的非法财产或者其他违法所得。刑法第59条专门规定了“没收财产刑”,这是针对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所实施的一种附加刑罚,它针对的没收对象主要是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一般不是违法所得。违法所得规定在刑法第64条,该条规定了在对犯罪分子处以刑罚的同时,对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产应当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对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在新刑诉法规定的特别没收程序中,不是指刑法所规定的上述两种情况,而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前的违法所得,即刑法第64条所规定的没收范围。

(二)刑事处罚和民事处理兼顾适用的原则

法院审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案件,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具有相似之处的是,这两类案件都兼具刑事程序和民事程序的特点。一般来说,在一般刑事犯罪案件中,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没有直接关系,当犯罪主体逃亡或者死亡时,案件要么中止,要么终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不可能继续参与到刑事诉讼程序之中。而刑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却不一样,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经逃匿或者死亡,他们的近亲属,甚至包括其他利害关系人同样可以参与诉讼。而且根据新刑诉法第282条的规定,针对法院就案件作出的有关裁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还可以提出上诉。这明显地超越了刑事法律关系中的“罪责自负”原则,把罪与责、权利和义务关系由刑事法律关系扩展到了民事法律关系领域。

(三)没收程序的非确定性原则

与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其他程序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适用的不确定性,以及作出裁定的非终局性。根据修改后的刑诉法第283条规定:“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动投案或者被抓获的,人民法院应当终止审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后又重新出现,可以成为法院审理这类案件的中止理由。更为明显的是法院对这类案件作出裁决的非终局性。在法院的其他一般判决或者裁定中,只要属于一审裁决后没有上诉或者抗诉的判决、裁定,或者二审作出的判决、裁定,都具有终结性。对这些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内容,都应当毫无偏差地执行。而法院根据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所作出的裁定就不一样。修改后的刑诉法第283条明确规定:“没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返还、赔偿。”可以这样说,法院对类似案件作出的裁决,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将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需要时间去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而且面对不同的声音,我们不应当裹足不前,而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理论探索,指导司法实践,真正使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在新法生效后得以在规范、文明和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我国的未审没收财产程序虽已初步规定,但其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防止有法不依或有法乱依的情形出现。

(作者通讯地址:江西省宜黄县人民检察院,江西 宜黄 344400)

上一篇:浅议审查过程中认定犯罪嫌疑人年龄困难的原因... 下一篇:浅谈检察机关的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