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高墩无支架翻模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16 07:18:21

桥梁高墩无支架翻模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墩桥梁无支架翻模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对其施工工艺、施工流程、质量控制、施工难点等均有详细介绍,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桥梁高墩;无支架翻模;循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苦竹垱大桥全长687.5m,左右分幅,右幅T梁5*(3*40 m ) ,左幅T 梁为3*40m+4**40m+3*40m+4*40m+3*40m。桥面纵坡为约1.5%。桥面横坡:单向横坡为2.0%。

2 施工方案比选

2.1 支架滑模施工

必须检查起滑线以下已施工的基础或结构的标高和几何尺寸,并标出设计轴线、边线和提升架的位置等。滑升模板一经组装好直至施工完毕中途一般不再拆装。因此模板组装要认真、细致,允许误差要符合要求,中途调整非常困难,施工要求高。

2.2 无支架塔吊翻模施工

因该桥的墩身和梁部钢筋等材料的垂直运输需要安装塔吊来解决,同时在塔吊工作允许范围内可以利用塔吊一并解决模板的运输。此法无需增加其它设施,费用少,操作简易,安全性高。

3 主要施工工艺

3.1 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劲性骨架的搭设钢筋绑扎内外模板支立内外模对拉加固及校正砼浇筑砼的浇水养护进入下一节段循环。

3.2 墩身模型

为保证墩身成型尺寸,墩身模型采用桁架式大块定型钢模板,每一个支墩配备一套桁架模型,每套模型由三节组成,每节高为 3m。先对模板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用洗衣粉进行清洗,除去模板表面油膜,然后用清水进行冲洗干净,冲洗完成后,迅速用棉纱将模板多余水分擦去,待模板完全凉干后,用长效脱模剂进行第一次均匀涂刷,为弥补涂刷缺陷,在第一次涂刷完成后再涂第二次,注意在涂刷过程中应确保其每一层尽量薄且均匀。对拼接缝处,对局部不平处用细质砂轮机进行初打磨。内模采用小块钢模板拼接,也采用钢刷除锈后,用长效脱模剂进行涂刷处理。

3.3 塔吊选择

承台上有两个墩,所以在两墩之间架设塔吊。大块定型钢模板最重的近 6t,模板中心距塔吊中心为 10.4m,因此选择在 5#、8#、11#主墩两支墩中部各设 120t-m 塔吊一台。

3.4 内外模板支立

每墩配制 3 节模板,每节模板高 3m,每套模板分上、中、下三节模板。承台施工完毕后,在塔吊基础上拼装自升式塔吊,立四层基本节模板,灌注墩身砼。将三节模板依次支立、浇注砼,待三节模内砼灌注完后,拆除第一、二节模板并倒用至第三节模板上形成第四、五节模板,顺序向上倒用。重复以上步骤,当墩身灌注到墩顶部位时,在相应位置埋设预埋铁件,完成墩身施工。同时在桁架上设置操作平台和安全栏杆,内模板采用小块钢模板拼接而成,具体见图 1。

3.4.1 外模板支立

根据墩身截面形式和内外模特点,加之每节桁架模板重达 26t,曲模部分受力极其不利,为确保墩身砼的浇筑质量,第一段浇筑 3.5m(0.5m 的曲模+3m 高的直模板)。以后各段每次浇筑 6m。到墩顶时根据余下模板模数进行调整和局部模板加工。

3.4.1.1 第一节弧形模板安装方法

模板下口控制:须保证弧形模板接口端法兰盘上口水平,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在法兰盘上口缘焊接一垂直于法兰盘的定向钢筋(用角尺量测),如图 2 所示。

3.4.1.2 循环段直板模拆除、安装

安装顺序:两个分水尖平行部分的任两块模板安装安

装大块模板最后安装余下的两块分水尖钢模板。

安装方法:先用塔吊进行两个分水尖部分的二分之一的小模型安装,栓接好后,最后进行大模板的安装。用塔吊将大块钢模起吊至将安装的位置,并垫好桁架后部,上部临时栓于劲性骨架和分水尖部已安装栓接的一块模板上,以防模型侧翻,然后用冲钉和小撬棍微动逐孔对孔栓接。为便于微调起吊安装模板位置,在塔吊的吊钩上挂一支 10t 的葫芦作为微调装置。每节段模板必须进行调平处理,并进行位置校正,为下节模板安装作好准备。

外模拆除:由于采用的外模板为大块定型钢模板,其最大重量约为 6t,模板拆除时冲击力极大,为此,我们采用 2个 5t 的葫芦将将要拆除的模板吊挂在上一块模型桁架上面,并用一 φ20 的保险钢绳作好保险栓接。拆模步骤是:吊挂模型并栓好保险钢绳拆除对拉杆约束拆除螺栓约束用千斤顶松动拆除模板采用塔吊起吊钢模至清洗平台修整钢模下一节段安装。

3.4.2 内支架及内模安装

内模支架采用碗口件搭设,内模采用小块钢模拼接而成,进行上下翻模倒用施工。其加固采用钢管背杠加劲。

3.5 内外模对拉加固及校正

3.5.1 第一节弧形模板加固及校正

在承台上测放出墩身外轮廓控制点(模板角点),然后用垂线铊的方式直接对位校正;第二节模板上口控制,也同样采用垂线铊的方法进行校正。并用墨线弹出其准确的外轮廓线,控制好第一模板位置,特别要强调其标高的精确控制。曲模部分加劲:为克服曲模的水平推力,预先在承台上预埋了劲性角钢骨架,利用骨架对曲模进行水平支撑。

3.5.2 循环段直板模加固及校正

墩身外模采用定型桁架模板,内模采用小块钢模。外模与内模之间采用 φ22 的对拉杆对拉,对拉杆处套直径为 Ф25的 PVC 管。对拉杆总体布置和内模拉杆大样图如图 3、图 4所示。

拉杆采用 φ22 一级钢筋,长拉杆两端加工丝口,一螺栓形式连接,短拉杆外模用螺栓连接,内模采用焊接,丝口长度为 8cm,为了拉杆的回收利用,在安装拉杆的时,用 PVC管将拉杆埋于模形内的部分套起来,待拆模后将拉杆取出做为下次使用。

根据测量成果及现场交底资料,采用垂线铊的方法对点校正,对局部偏移的模板需利用在墩壁处预埋的钢筋提供的反力,用葫芦对模板进行校正处理;或用下托座对撑的方式对模板进行校正处理。

3.5.3 测量定位

根据墩身截面特点及现场施工工艺特点,为确保墩身位置的准确性,测的点必须在经严密平差的控制点上进行施测,每一节段砼均要进行墩身控制测量加大主体定位点平面和高程的校正:

第一节弧形模板控制方法:在承台上测放出墩身外轮廓控制点(模板角点),然后用线垂直接对位校正,并用墨线弹出其准确的外轮廓线,控制好第一模板位置,并测出其标高。循环段直板模校正:由于墩身钢筋密集,如果采用固点放测法将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部在已浇注完成的墩身混凝土面,采取任意前视点法进行墩身位置的控制,但要求是,前视任意点位需设在距模板 20cm 范围内,并设在如下图所示的纵横线上,每次放样测量既是对上次成型砼的检查,同时又为下次立模的上口位置提供校核点位依据。

现场测量成果采用双控的方式进行检验:前视已放测点位相对位置复核;换人计算和换点执仪复核,以书面形式提供现场测点与设计值偏差,图数法标注,测量专职人员前场跟踪墩身模板就位,保证测量成果准确无误。模型最终标高采用水准仪和钢尺可以直接确定和校核。

4 安全防护措施

(1)安全施工从事高空作业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贫血、弱视以及其它不适合高空作业的疾病者,不得从事高处作业。饮酒后禁止高处作业。

(2)在 2m 以上以及从事无法采取可靠防护设施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绳),拴在牢固的结构上。

(3)进入施工区域的所有工作人员、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戴好安全帽。

(4)高处作业人员衣着要灵便。禁止赤脚、穿硬底鞋、拖鞋、高跟鞋以及带钉易滑的鞋从事高处作业。

(5)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大雨、大雪、大雾、六级及以上强风)停止从事露天高处作业。

(6)高处作业人员使用工具,应随手装入工具袋,上下传递工具时,禁止抛掷,大型工具放在稳妥的地方,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防止掉落伤人。

(7)在栈桥上作业或行走时,严禁依靠在栈桥栏杆上。

(8)在塔吊工作时,严禁在塔吊工作区域内,特别是在起重物下逗留。

(9)在撤除模型时,必须确认下方没有操作人员,且应对钢丝绳进行检查,对吊点进行确认。

(10)在撤除模型时,操作人员必须将安全绳拴于稳定可靠的地方。

(11)在从碗扣架向上爬时,必须从内侧往上爬,严禁在碗扣外侧往上爬。

(12)统一指挥,设 2 名专职安全员昼夜跟班检查安全措施实施情况;

(13)对翻模上的安全网、拉杆,内、外吊篮、螺栓等逐一检查并作好记录;

(14)对翻模系统各部件及接头等,使用前进行试验,使用中经常检查,以防脱落。

参考文献

[1] 彭宣常.我国滑模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施工技术,1999.

[2] 刘德均.薄壁空心墩无支架施工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10(2):69~69.

[3] 候旭东.薄壁空心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山西交通科技,2000(12):110~111.

[4] 余恬,梁辉如.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技术探讨[J].铁道建筑,2003(9):12~13

上一篇:某河床贯流式水电站厂房尾水管结构分析 下一篇:施工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