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使中考数学复习做到高效

时间:2022-10-16 06:22:28

谈如何使中考数学复习做到高效

初三后期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复习实际上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因而如何做到高效、针对性强、效果最佳至关重要。

一、以纲为纲,有的放矢

“纲”是指《中考说明》和《课程标准》,它们反映了命题的方向,即对考什么、考多难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也是中考的指向标,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掌握考试内容,从微观上推敲各个考点的不同要求,比如哪些知识是理解,哪些知识是重点掌握,哪些知识是灵活运用,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纲,这样便会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本为本,夯实双基

命题思想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全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对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研究一定要透彻,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对定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①定理的条件是什么?②定理的结论是什么?③逆定理是什么?④有没有类似定理?⑤在解题过程中经常怎样使用?思路的产生就是定理和题目在同学们头脑中产生内在联系的反映,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吃透定理。

近几年中考数学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重通法通则,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中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更好地掌握“双基”,因为万变不离其宗。在求活、求新、求变命题思想的指导下,中考数学试题不再是单纯地考查记忆的内容,试题也不是课本上的原题,但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不难发现,很多试题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试题是将课本上的原题进行改编。以“本”为本,不是单纯地做题,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通过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梳理提纲,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抓住课本,才能事半功倍。

三、梳理知识,建构网络

近几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已逐步完成了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试题的转化,在突出能力上每年“跨小步,不停步”,也就是说试题虽然年年有新题型、新情境出现,但总体还是稳的。中考试题考查的知识很全面,各个知识点考查也不是孤立的,所以复习的着眼点是放在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上,从而突破弱点,培养能力。实际上,进入复习阶段的学生在接受和运用知识上处于“瓶颈”阶段,各个知识点在他们脑海中还是孤立的,没有建构起便于应用的知识,所以要深入研究教材,全面系统地梳理知识点,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绘成图表。

四、专题复习,强化重点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实质是知识专题和思想方法专题的复习。在知识复习的同时,还要注重思想方法的复习,加强各种数学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思想方法专题是指中考数学所涉及的重要思想方法,主要有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等思想方法。将这些思想方法归纳、综合,并巧妙地应用,才能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解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第二轮复习还要加强必要的针对性专题的复习,如:折叠问题、动点问题、平移问题、对称问题、情境问题、实际应用问题和新定义问题等。动点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近期中考的热点问题;情境问题是指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编制情境新颖、层次鲜明、难度不大的试题;应用问题则是每年必考而且考查力度呈上升趋势的题型,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热点;新定义问题是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命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在这方面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五、以考代练,提高技能

复习的后期,以做模拟试卷为主,老师应当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试卷进行考前的适应性训练。两个小时内完成,每做一份试卷力求达到一定的效果。做完之后,教师批改,及时总结,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从数学知识、解题策略、解题方法这些方面去反思。对试卷中做错的地方进行纠正、分析、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对易错处应扎扎实实地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可以减少失误,杜绝低级错误,且每做一套题,都要限时完成,这样也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以免中考时考试时间不够,题目做不完。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是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总结经验以免再犯,时间长了就知道做题的时候有哪些方面应引起注意,这样就可以减少错误。除此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中考碰到平时做过的原题机会不大,而解题所需的知识点、方法和技能在平时复习中会遇到,关键是要会触类旁通,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同时平时做题要重视前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规律,领会数学思想,掌握解题技巧,从而举一反三,殊途同归,进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中心中学)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拓展题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英语教学?词汇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