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P教学法初探

时间:2022-10-16 05:33:29

VFP教学法初探

摘要: 笔者简述了《vfp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将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VFP 问题 解决方案

Visual FoxPro(以下简称VFP)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VFP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可视化的操作方法,功能强大,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VFP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VFP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知识点繁多而课时有限。VFP课程涉及三大知识模块:VFP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及应用和面向对象编程方法及应用。这三大知识模块各对应于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课程,内容之多可想而知。例如,VFP语言基础部分,不仅有500多个函数,还有令初学者望而生畏的程序设计的算法。

其次,教学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习惯“程序设计思维”。由于从未接触过形式化、符号化的计算机语言,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陌生心理和畏难心理。另外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由于学生感觉VFP和自己的专业联系不大,重视程度往往不够。

再次,传统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目前国内VFP教材大都在编写时考虑了其内容的逻辑性、完整性,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是先理论再实践,例如:数据库系统概论―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数据库操作基础―面向对象编程基础―表单的设计―应用系统开发应用。如此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意味着前期安排大量基础知识,直至基础知识讲授完毕,才让学生接触到这些知识的应用。其尽管符合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但一开始就灌输大量的理论概念极易让学生感到课程既难又枯燥,丧失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实际教学时有必要对教学内容重新合理安排,使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这门课程,成为VFP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几年来VFP课程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解决方案

(一)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基于实际问题展开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教材的传统讲授,则重原理性、知识性和连贯性,两者各有特点和优势。实际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组织方式,将这两种方式互为补充,可以弥补完全按传统方式组织教学的不足。

1.演示完整示例,引入新课。

多数情况下,第一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这时,单薄的文字介绍效果远不如演示一个完整的VFP应用程序示例。一个完整的示例,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即完成一个应用程序需要做数据库、界面设计、程序设计三方面的工作,帮助他们在今后学习中把零散的知识对应到这个框架中。一个完整的示例,还能够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感性认识到VFP的实际应用,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退其对程序设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2.将联系实际和类比融于传统教学。

前面分析过,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各有优缺点,应当互为补充。笔者认为,对于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库基础这两个模块仍然适合采用传统教学法。弹钢琴不熟悉指法,就演奏不了乐曲。同样的道理,对于程序设计初学者来说,基本概念如果不透彻理解,那么程序段就调试不出来,就不能进行面向对象系统开发。VFP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将基本概念讲解透彻是案例教学的前提。

许多学生觉得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理论知识只是一些空洞的概念,很容易忘记。如果在讲解理论过程中,联系实际应用并进行一些生动的类比,可使教学内容直观和容易理解。例如,在讲解变量值交换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假设有两个杯子,A杯盛白水,B杯盛牛奶。提问学生:要将这两个杯子所盛的饮料交换,你会怎么办。显然,答案是另外找一只空杯子。那么同样的道理,A和B两个变量的值互换,直接用A=B,B=A语句是不行的,必须借助第三个变量C,先将A的值赋给C,即C=A,相当于做个备份;然后才能将B的值赋给A,即A=B;最后,将C(A的备份)的值赋给B,即B=C。这样,学生会发现程序设计的一些思路与生活常识是一致的,自然很容易理解。

3.案例教学。

VFP课程的三个知识模块中,面向对象编程模块的实践性很强,与实践相关的新概念也很多。例如,表单设计这一章有很多新概念,如:什么是表单?什么是标签?什么是文本框?什么是命令按钮?什么是组合框?等等。而且,表单中许多控件对象的属性和事件达30多个。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感觉类、对象、事件、属性等概念太抽象,不能理解其实际应用。因此,对这部分更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使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联系更紧密,让学生直观、快速地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

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对面向对象编程模块进行分解,列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选择典型的知识和重点知识,精心设计一个普遍易理解的管理信息系统大案例。这个大案例应从项目管理器的建设开始,到库表、查询/视图的设计,报表/标签、表单、菜单的建立,随着章节内容的深入,一直发展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企业工资管理系统”等。面向对象编程知识模块的教学结构和顺序也是按照这个大例子来安排。通过对案例中一系列小问题的求解思路的分析,引出该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并进行讲解,再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对案例进一步讨论、归纳,对案例完善和扩展,最后达到知识的快速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上机环节

实践教学是VFP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难以理解、记忆的语法语句,经多次上机操作就能熟练掌握。上机环节还要求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上机任务的提出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合理设计上机任务。刚开始让学生能初步进行基本的认识性和验证性实验,使他们熟悉VFP编程环境,巩固函数、命令等基础知识。然后,布置一些有难度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即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当然,为避免学生无从下手,教师要积极设计实验任务,精心选题,分解目标,让学生能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对于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结语

VFP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将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并精心设计上机任务,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这一规律相符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单启成.新编Visual FoxPro教程[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2.

[2]程学先,程传慧.应用部件范例引导教学法到VFP教学中[J].计算机教育,2007,2.

上一篇:射频技术课程中的仿真教学 下一篇:提高高职计算机实验课效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