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16 04:52:11

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播种、大田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晾晒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84-01

随着玉米制种产业的不断发展,玉米制种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玉米种子的生产和质量。只有不断完善种子生产体系,提高种子生产技术水平,规范种子生产行为,才能使玉米制种产业真正成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现将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地、整地

1.1 选地

选择土地平整肥沃,灌溉条件方便,交通便利,能够连片种植,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条件的田块。

1.2 隔离区设置

一是空间隔离,杂交种隔离区在300 m以上,如特种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隔离区在400 m以上,自交系隔离区必须达到500 m。二是时间隔离,和其他玉米品种生育期相错40 d以上。三是自然屏障隔离。如利用房屋、地势、林带等高大建筑物进行隔离。同时注意房前、屋后、果园等不得种植异品种玉米。

1.3 整地保墒

土壤化冻后,结合施农家肥进行耕耙和镇压整地作业,使土地平整,达到播种状态 。浅耕深度10~15 cm,土地达到上虚下实,以保证全苗。

1.4 土壤处理

特别是重茬玉米地要在播前进行处理,用已草胺乳油或乙璓悬浮剂处理防除杂草[1-2]。

2 播种

2.1 铺膜

采用幅宽70~75 cm、厚0.005~0.008 mm的地膜,膜距1.0~1.1 m,两边5 cm压土,每2 m打一土结,以防被风刮起。

2.2 播种方式

无论是人工点播或机械播种,要求膜内行距控制在50~55 cm,非膜行距50~60 cm,母本株距因品种而定,一般应保持在22~28 cm,父本株距应保持在40~60 cm,播种深度一般应掌握在4~6 cm。

2.3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一般在4月10—20日播种。父、母本的播种时间由品种的特性及组合的搭配方法来确定。父本必须分2期播种,第1期和第2期必须间隔5~7 d,父本的种植方法根据品种的组合确定,采用漫天星、行比或是满天星加行比种植。

2.4 种子选择

亲本种子必须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防治地下害虫,保证苗全、苗壮,根据品种组合,亲本种子用量一般为母本45~60 kg/hm2,父本9.0~15.0 kg/hm2。在种子发放和播种过程中,严防父、母本种子错发或混播错播。

2.5 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根据植株高矮、叶生开展角度来确定。高杆、叶片角度大的组合,保苗6.75万~7.50万株/hm2,紧凑型玉米品系,保苗7.50万~8.25万株/hm2。

3 大田管理

3.1 培土放苗

出苗后及时掏苗、放苗,防止小苗被烫伤烫死,培土压实压严膜孔,达到保墒、增温的作用[3-4]。

3.2 间苗、定苗

玉米3~4叶时进行间苗,拔除田间的大苗、弱苗、小苗、花叶苗,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在玉米5~6叶时定苗,将田间高大株、变异株、杂株、可疑株一次性全部去除干净,每穴留单苗,不允许留双苗。

3.3 清除小苗

抽雄前将田间的小苗、弱苗全部清除干净,同时对全田进行严格、彻底的去杂、去劣,以保证抽雄质量。

3.4 去雄授粉

去雄是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去雄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彻底,不受任何条件干扰和限制。去雄方法:采用摸苞带叶一次性抽雄法,绝不允许抽半截或留残枝。即雄株露尖时带1~2叶进行抽雄。一人站1沟抽1排,一次性抽净,并将抽出的雄穗全部带到种子田外,不允许撒在种子田或堆放在田间地头。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结实率和增产的有效措施,如出现花期不调时,应组织人力进行人工拉绳等辅助授粉措施。

3.5 割除父本

授粉结束后将父本全部割除,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和病虫害的发生,促进玉米早熟,提高产量。

4 肥水管理

4.1 施足底肥

结合平整土地施农家肥75 t/hm2作基肥。铺膜前用播种机条播,施磷酸二铵300~375 kg/hm2、尿素150~225 kg/hm2,或玉米专用肥450~600 kg/hm2、硫酸钾75~105 kg/hm2。如遇碱地,施硫酸铵375 kg/hm2作底肥,以地膜中向为基线,在基线两边15 cm处深施,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

4.2 追肥

一是苗期。结合玉米灌头水,一般在6月1—5日追施尿素225~300 kg/hm2,如底肥不足,配施磷酸二铵225~300 kg/hm2。二是大喇叭期。约在7月上旬施尿素225~300 kg/hm2,同时施钾肥150~225 kg/hm2,配合施用适量的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三是灌浆期。在7月25日左右,玉米授粉结束后,施碳铵450~600 kg/hm2,达到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粒重的目的。

4.3 灌水

一般在拔节期约6月5日灌头水,喇叭口期约6月20日第2次灌水;孕穗期约7月5日灌第3水;灌浆期7月25日灌第4水;8月10日灌第5水。一般情况下玉米全生育期灌水5~6次,即每隔20~25 d灌水1次。

5 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生态防治为基础,抗病品种种植为核心,以种子包衣为主和辅助喷施农药的防治措施。如播前用50%辛硫磷或20%甲基异硫磷与细土拌毒饵撒施防治地下害虫。玉米生长前期做好红蜘蛛的防治,5月下旬至6月初对田埂及周围杂草上喷施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或73%克螨特1 800倍液集中连片防治,生长后期用40%速灭杀或25%敌杀死防治玉米螟。

6 收获晾晒

根据品种组合特性确定适宜收获期。一般应在9月20日至10月5日前全部收获,及时摊薄晾晒。果穗必须晒到阳光充足的晒场或房上,每8~10 d翻晒1次,翻晒过程中将杂穗、病穗及遗漏父本全部挑除干净,如遇雨雪天气应及时遮盖,以防漏水使种子发热、发霉,从而增加种子色泽度,提高商品性。

7 参考文献

[1] 孟有儒.玉米病害概论[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张浩.浅谈夏播玉米制种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3X):23-24.

[3] 陆会茹.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建议[J]. 农机科技推广,2010(10):31.

[4] 刘瑞芳.夏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77, 80.

上一篇:鲜食大豆—西兰花—荷仁豆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 下一篇:宿松县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措施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