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版”选秀节目批判

时间:2022-10-16 04:08:39

“明星版”选秀节目批判

近年来,以“模仿”国外节目为主要生产形式的选秀节目不断吸引着受众的眼球,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2006年10月6日,东方卫视“明星版”《舞林大会》开播,明星之间的舞蹈展示和PK成为其最大的亮点。在开播之后,其收视率不断攀升,上海的收视率稳定在8-10%左右,全国平均收视率接近3%,连续多周称霸全国综艺节目,堪称目前“明星版”选秀节目的代表作。2006年12月15日,湖南卫视“明星版”《名声大震》开播,两者开始了收视争夺大战。一时间,“明星版”选秀节目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

“明星”的特质与选秀节目的契合

“明星版”选秀节目与以往的选秀节目最大不同在于:舞蹈选秀、明星参与以及PK,明星被置于大众的审视与评判之下,而“明星”的特质正是这些亮点的基点。

1、大众媒介的传播制造着“明星”的特质。大众媒介通过多样化的报道宣传形式,建构符号体系,赋予“明星”身份及其特质。当一个普通公众被赋予“明星”头衔,其本身的符号意义就发生了变化,明星已是金钱、权力、地位的象征,其成功经历已是新一代的自我激励、自我认同的价值追求,是人们“理想化自我”的一种体现。《舞林大会》中不同时期的明星由于媒介所赋予的不同特质而显示出不同的符号意指。

2/“明星”的特质使其具有吸引高度注意力的特征,“明星”的特质所获得的受众注意力是媒体与广告商的最佳连接点。《舞林大会》聚集了大批不同时代与领域的明星,其本身就是一场娱乐盛会,再加上节目制作方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对符号进行勾联,形成具有不同意义的编码符号系统,从而使节目看点增加,最终使媒体与广告商获得双赢。因此,“明星版”选秀节目是媒体在市场经济支配下的一种选择。

3、受众从明星被置于公众的审视与评判中不断获得虚假的满足。在电视选秀节目中,明星是在展示自身所不熟悉的领域的表演,是被地置于公众的审视与评判之下。受众在长时期的媒介接触中,从媒介所赋予的“明星”的特质中,确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因此,不同“偶像”即代表了不同的自我认同、自我激励符号。在节目中,明星的表现,评委的评语,观众短信与现场粉丝的支持以及由网络所带来的铺天盖地的评论都已成为明星地位、实力以及影响力的象征性符号,同时也代表着受众对偶像即“理想化自我”的一种评判性的价值符号。明星所得到的肯定与赞扬也是受众对自身的一种肯定、安慰;相反,明星的挫败自然会引起受众的失落与不满。

“明星版”选秀节目引领娱乐话语权

媒体的娱乐话语权可以理解为媒体在娱乐领域里的一种主导控制力量,体现着一定的意志。“明星版”选秀节目再现媒体引领娱乐话语权主要体现在:

1、对传统选秀节目仪式的再现与巩固。电视选秀节目在长期的模仿、塑造中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陈述模式,包含有参与者、评委、主持人、现场粉丝、选手的场外支持率、淘汰环节等不同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系统在节目制作方即编码者通过一定的程序被组织、控制、传播而形成不同的陈述,体现了制作者对节目的认识与看法。“明星版”选秀节目依然是包含了以上的符号系统的陈述,只是拥有了“明星”这一引人注目的符号系统,使节目的参与者在质的方面有了不同,形成了“明星”参与与以往的“平民”参与的对立,使受众在媒介所建构的符号的诱导下以“认同的动力、解读或诠释的动力”去接触、感受节目。

2、显现了一个复杂的权力话语关系。《舞林大会》聚集了大批不同时代的明星,能够在一段时期内将大批的明星聚集在一起进行舞蹈展示与PK,对于一个媒体来说实属不易,这本身就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系统,其隐含意义即是评判媒体在娱乐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它在经济上所获得的雄厚的赞助,是一种话语权力的体现。而明星的展示,评委的专业评价,现场观众的反应,对手的鼓励与安慰以及他们的场外观众支持率都是体现明星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元素。在这些符号的互动中,节目本身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明星版”选秀节目是在传统选秀节目形式上的一些变形,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它是在市场商业逻辑的影响下,媒体利用由媒介的传播所制造的“明星”的特质来谋求收视率及广告份额而制造的一种文化消费,是适应市场经济而产生的。它一旦运作成功,便会引起新的娱乐潮流,因此,它也是媒体在娱乐领域的话语权的一种再现。《舞林大会》以号称逼近央视春晚的收视率落下帷幕,无论是在经济上、品牌上还是在媒体的影响力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上一篇:创新:名牌栏目的魅力法宝 下一篇:网络报纸:报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