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时间:2022-10-16 04:06:28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摘 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直接影响到社会人才的使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现行培养目标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高校结合实际教学实际现状,提出了以“实践技能+定岗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代表性的选择模式,以期能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和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 培养模式 实践技能 定岗就业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增长过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十二年寒霜苦读进入高等学府,而高校必然面临着毕业生就业的巨大压力。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大学生毕业即能实现充分就业,如何破解这一两难困境仍摆在高校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1.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有所不同。例如,美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本科教育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他们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而不将教学重点放在职业资格考试上;教学方法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授课为辅,不以职业资格考试而设置相关的课程。英国的本科教育实施“三年学制+一年兼职”的特色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允许学生休学一年或两个半年到企业兼职,通过各种途径开拓学生视野,会计资格认证与会计高等教育完美结合。而澳大利亚本科教育以双学位为主,不同的双学位专业的差异在于,每一个专业公共课之外开设了不同专业方向的专门课程,只有少数学生学习优异,并准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才需要做毕业论文,专业课程与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相接轨。

2.我国高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1 高等教育人数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1977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570万人,录取人数27.3万人,录取率为4.8%,到201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933万人,录取人数675万名,录取率为72.3%;参加高考人数增加0.63倍,但录取人数增加了14倍。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等教育人数变化可见,虽然人数增加了,但师资力量及教学规模并未成比例变化,也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2 高校学生就业现状

从1999年国家扩大招生以来,高校就业一直压力未减,且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尽管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阳光工程建设计划,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就业,加大力度推进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等等,但高等教育不能及时修订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改革之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人仍需一个较长时间绿色通道快捷完成。

2.3 高等教育途径现状

高等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进步,但传统的教学思路与手段仍然是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如何与时俱进,与当代教育培养目标接轨,如何开创未来,探索新的路径,依然任重道远。为此,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高校人才批养模式入手,以解决根本问题。

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3.1教学理念应与时俱进

教学理念应当科学、合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与时俱进。对于课程教学,应以课程知识平台与认知平台的有效性、科学性的构建为核心,将学生认知、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以一流意识、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和科学意识为切入点,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关联性与科研成果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以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与实践型等多思路教学取代单一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同时在教学工作中,应善待每一位学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去影响指导每一位学生。

3.2教学方法应有所创新

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人才培养应有一定的模式。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不断创新,卓有成效,才是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责任和任务就是在其教学活动中运用基本的与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武装自己,拥有一个教学方法的“小金库”,从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摆脱固定的模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创造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3.3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

在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方面,强调突出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际制度相接轨的主旋律;在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方面,以教材基本内容为依托,及时地将最新的信息转化成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从课程设置总体优化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总之定岗就业模式提出的依据,是以构建以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为主线,以模拟教学与定岗实习双分线为辅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校资源的优势。许多用人单位的管理者认为,大学培养的人才到了企业都要进行两三年的培训,才能独立适应岗位的要求。企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培训,有的大学生受不了这种磨练,还要流失一部分。一些本应该在学校里完成的教育内容,却要等到企业再“补课”,这对个人、学校、企业与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因此,通过教学实践采取双向选择,“校内模拟训练校外基地实习企业定岗考核岗位就业选择”,使学生能充分就业不失为一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选择。

注:①教改基金项目LSJG20090222。

参考文献:

[1]刘青等.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校企联合构建“实践技能+定岗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价值工程,2011,04

[2]王晨.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大科技,2011,06

[3]万晓文.美国会计教育研究的回顾及启示―兼论我国会计教育改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02

[4]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会计研究,2008,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公,2011

上一篇:高校孝文化教育对策探究 下一篇:对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