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赞扬《炎黄世界》办得很有意义

时间:2022-10-16 03:18:03

周老赞扬《炎黄世界》办得很有意义

本社北京讯:(张敬东报道)在中秋佳节前夕的8月18日,北京风和日丽。本杂志社编委、驻京特派记者张敬东,受本社委托,一大早就从通州区赶到东城区,登门拜访本刊特约撰稿人周有光先生,表达对这位德高望重老人的敬仰之情和感谢之意。

周老热情地接待张敬东就坐,戴上耳机,笑眯眯地说:“我和广东素有缘分。解放前我家住在香港,我会讲广东话。解放后回到北京,时间长了,有些广东话都忘掉了。”

说到《炎黄世界》杂志,周老动情地赞扬说:“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你们办的这份杂志是很有意义的。很多新知识可以通过你们的杂志传播出去。”稍停片刻,他又说:“多一种杂志,就多一种知识来源的传播渠道,这是好事情。”

由于拜访前,曾听说周老耳背,唯恐交谈困难,记者来前把来访之意打印了一份文字材料,见面就交给了他。通过交谈,才知道这是多余的;只要周老戴上耳机,对方说话声音大一点,就完全可以听清楚。但既然拿到了文字材料,周老就边看边听地与记者交谈。

记者说:“本社工作人员大多数年纪都不小了,尤其是社长、总编辑李骏,已83岁;副总编辑张宝锵,已92岁;我也75岁。”听到这里,周老笑哈哈地说:“跟我比你们都是小弟弟。”随后,周老将上述三个人的年龄都画了一个圈,并说:“这是新时代的精神,好事情!新时代老年人可以办报刊,可以做很多事情。”他还说:“《新京报》也是广东人办的,办得不错,我每天都看。”记者接着说:“我们都有一颗继续发挥余热、为国为民做点实事好事的热心肠。然而,看了周老的年龄和业绩,那是没法比的。”周老说:“我不灵了,人过了一百岁就不行了。这是自然规律。首先记忆力就后退了。人家看不出来,我自己感觉到,各方面都后退了。”记者说:“不会,不会。你现在说话声音还这么宏亮、思维还这么清晰。我们都要向周老学习,学习周老不用扬鞭自奋蹄,至今仍为国家、社会、民众的事经常牵肠挂肚,积极建言,我们深受感动。我谨代表本社全体同仁,向周老诚挚地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情!”周老连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记者就周老欣然同意担任本刊邀请首批首位特约撰稿人,在今年出版的几期杂志中,给本刊提供了几篇精彩文章,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向周老诚挚地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意!周老连连点头说:“谢谢!谢谢!”并对本刊“选用”他的稿件表示充分理解。

敬东本系初次拜访周老,彼此却一见如故,大家就国内国际大事开怀畅谈长达1小时。

事情十分凑巧的是,在我们交谈时,邮局工作人员送来本刊第5期转载周老所著《拾贝集》中《百年婚恋》一文给周老的稿酬汇单,记者感叹“好事成双”,太凑巧了!

临别时,记者表示以后常来拜访周老。周老爽朗地说:“欢迎你来!”记者紧紧地握着周老的手说:您被誉为“周百科”,您还自称是“百岁学人”,我谨代表本社领导和全社同仁衷心祝愿您“天天向上”!周老乐呵呵地说:“谢谢!谢谢你们!”

上一篇:黄帝故里和始祖山 下一篇:世界最惨高铁事故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