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

时间:2022-10-16 01:10:20

论网络环境下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网络学习将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该文以现代行为科学为视角,分析了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特征,剖析了影响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探讨了教育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的教学实践,为研究网络行为发生规律,提高网络学习效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行为科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114-02

Theory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MU Wei-wei

(Hunan 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 412000,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e-Learning will be favored by more and more learners. In this thesis, whi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behavioral science, it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e-Learning behavior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learning behavior of learners. that discusses the education how to better carry out teaching practice on e-Learning, it lay the foundation that for researching of the rules of e-learning behavior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

Key words: e-learning behavior; effects on the e-learning behavior; theory of behavior science

在网络时代,各种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在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似乎再也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了。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的渗透和扩张,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各种新式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层出不穷,从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进入校园到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开放课程(Open Courseware)、再到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越来越多的教师深刻地体会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之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1 研究的意义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当今,已经远远不只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共享资源的工具,而是可以全方位的渗透于受教育者学习、成长的各个层面。对于广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谓是最能够展现和体现信息技术对教学所带来影响的群体,但是结果往往不如想象中那么理想。由于在网络环境中,教学资源是丰富多样的,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自主灵活的,学习环节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研究影响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为教学的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

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内外教学活动时,若应用得当,会成为受益者。通过研究影响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可以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建设,使教学信息化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优势。

2 )为学习者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网络一代”学生学习行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养成和思维方式,从而纠正其行为的偏差,为提高网络学习能力,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3)有助于对学习者做出更客观的评价

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研究,可以为教育管理提供可靠的评价依据,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控制方式,为客观的评价学习效果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2 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

网络学习行为其本质是人行为的一种,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要研究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行为,必须先明确这种行为的特征以及研究这一行为的理论基础。

究竟什么是网络学习行为呢?这一概念尚未有权威的界定,学者们众说纷纭,其中彭文辉等人[1]总结的网络学习行为的概念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认同。他们认为,网络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在由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开展的远程自主学习行为。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阐释,其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依托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资源完成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等受学习者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及交互灵活性较大。学者杨开城、李文光等人提出:“行为本身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客体、行为工具、行为主体所在的群体、该群体的组织规则和任务分工等要素[2]”。其中网络学习行为的主体即学习者本身,而行为的客体指各类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行为工具泛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支持网络学习的各种软硬件,学生群体的组织规则和任务分工则是由学习内容的形式和具体的教学任务目标所决定的。

3 行为科学理论对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指导

早期著名行为心理学家华生认为,行为是由人所处的环境决定的,环境的刺激使有机体产生了反映,于是产生了行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则认为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应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个体的特质、环境、行为是相互影响,三方互惠的关系,一方面个体的特质与环境都会对个体行为具有影响,另一方面,行为对环境及个体特质也具有影响。

在网络学习系统中,网络学习平台、学习伙伴可视为环境,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也可视为个体特质,这些显然会对学习行为带来影响。例如视听型学习者,习惯于通过视频、图片、语音等资料进行学习,而读写型学习者,则习惯于通过讲义、课件、文字性资料等获得信息。这些个体特质差别会影响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以及媒体类型的选择,从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学习行为。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内容、质量和安排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学习行为也会影响学习环境,因为网络学习行为中的交互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展开的,良好的互动交互会直接影响学习内容的组织、学习资源的呈现以及学习效果的优劣。当然,学习环境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学习情绪、态度等个体特质。例如,近年来伴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如果校园网不支持移动终端设备的快捷访问,必然不能形成以移动网络学习为主的网络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体验。

4 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的分析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并影响到了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的发生以及学习效果呢?要从学习者的网络行为的类型入手,以现代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为切入点进行进一步的剖析。

4.1学习者网络行为的类型

据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3]表明,学生的网络行为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分别是: 网络沉浸型:热衷于网络购物、游戏等娱乐活动,部分人甚至因为沉溺网络而影响学业;保守冷静型:认为网络可以缓解学习等多方的压力,可以在闲暇时利用网络娱乐,但不会沉溺于网络,行为相对保守和冷静的;信息前沿型:能够比较恰当地评价和使用互联网技术,将其视为提高自己学习效率的主要工具,信息素养相对较高;社交活动型:喜欢利用网络与他人沟通交流,认为网络对生活中的各个部分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享受与网络这个展现自我的最佳平台。

从上述的研究不难看出,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的显然并非都是积极和正面的。只有部分学习者能够合理地利用网络展开学习,而更多的学习者如果对网络应用不当,不能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甚至还可能对其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也给教育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对待如今个性鲜明的“网络一代”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化的方法引导其学习行为,而是要关注于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引导方式。

4.2对影响网络学习行为因素的分析

网络学习行为研究应该关注影响网络学习行为因素,依据现代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影响学习者网络行为的因素包括:

1)网络学习硬件环境

网络学习行为的硬件环境主要指保证网络学习行为发生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通信环境,毋庸置疑良好的网络通信性能、高效的传输速率是网络学习的前提条件,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网速缓慢,无法传输文件等网络故障,必然会产生沮丧和学习焦虑,甚至是放弃网络学习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效果。以高校信息化教学为例,首先要建设高速宽带校园网络,并且增大覆盖面积,不能仅限于教学楼,还应延伸至宿舍、图书馆甚至校园的各个角落,且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标准和安全保障,信息交流更加的便捷。

2)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平台是支持网络学习的软件系统,是开展网络教学或网络辅助教学的必备条件,国外多称为学习管理系统、 e-Leraning平台等。一个面向学生的网络学习平台系统一般应包括管理系统模块、学习工具模块、协作交流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学习资源模块、智能评价模块和维护支持模块几个子系统[4]。

网络平台的易用性、稳定性和认知有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其中认知有用性将影响网络学习行为。其中认知有用性是指学习者对平台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观感受。如果学习者对某一认知平台具有良好的认知有用性,则其学习满意程度也会提高。另外,平台的个性化设计和更加完整的功能设计有助于缓解学习者的消极情绪,降低认知负担。

3)网络学习资源及教学设计

网络学习资源指各种学习资料,如课件、案例、题库、网络课程等教育者在教学设计、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引导和学习评价方面处于主导地位,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有相同之处,也有其独特的一面,特别要考虑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心态与偏好,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疑问的解答以及评价方式。有研究指出,网络学习共同模式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到学习共同体中,通过协作式、头脑协作式、小组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效果明显好于简单的说教。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当前U-Learning即“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已成为全球各国教育权威都认可并极力推崇的先进理念[5]。将云计算技术运用的专业教育平台,打破了教育信息化的边界,使教育资源的共享更加高效,使学习资源的建设向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转变。为网络学习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带来了可喜的转变。

4)学习者的内部因素与群体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要求学习者在具备应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存在着学习的随意性和个性化,一方面,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如:自我效能感、归因、认知策略、学习目标设置、意志控制水平等必然会对学习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加工等,计算机技能与学习效果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网络学习群体有按组织确定正式组合的,例如按照特定学习活动教师所划分的学习小组;也有按照个体需要自发形成的,例如在遇到感兴趣话题后,自发形成讨论团体。这些群体中的个体从众行为、竞争行为、群体的促进以及干扰行为都会影响网络学习的效果。

5 总结

通过上述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教学实践和学习理论均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习者的需求和动机

现代教育将向着个性化教育、需求式教育发展,所以认真挖掘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并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将大大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2)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网络学习行为

网络学习行为的产生和个体特性及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不同的网络学习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者学习行为同样会影响到教与学的效果。所以,应通过控制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来设计高效的学习系统。

3)以个体为中心,重视群体互

由于网络学习的交互手段是多样化的,既有个体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也有学习者与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更高层的交互是通过概念的交互而产生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教学设计一方面要考虑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也要重视学习者通过问题的分析、协商进行群体性知识构建的过程,如此才能促进个体认知与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彭文辉,杨宗凯,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32.

[2] 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2):12-18.

[3] 赵国栋.大学数字化学习与数字校园纪实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4] 周雪莹.远程教育系统中学员模块的研究[D].IT168文库.2011(12).

[5] 韩锡斌,葛文双. 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上一篇:MPLS―VPN环境中数据安全隐患分析与防护 下一篇:高管团队异质性、战略决策质量与创新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