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体态语描写浅析

时间:2022-10-16 12:51:42

体态语是众多交际手段中的一种,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体态语描写是进行人物塑造必不可少的文学手段,常见的体态语描写有表情式、指点式、描画式三种。

1.表情式。人的情感极其丰富,人际关系又极其复杂,有时需要用面部表情向外界传递感情信息,进行准确的表情达意,这就是表情式体态语。

例1

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讪着走开了。(鲁迅《药》)

“变色”和“堆笑”是面部表情,表达了华大妈在听到“痨病”这让人忌讳的两个字时内心的不快,却又不敢得罪康大叔的复杂心理。

2.指点式。是指对于视觉所及范围内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事物,用直接指点对象的态势来表现的方式,最常见的是手势、目光。

例2

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睛的时候,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巴尔扎克《守财奴》)

爱财如命的葛朗台,在弥留之际用“眼光”这一体态语来表明他唯一所放心不下的是满屋财宝。

3.描画式。是指对视觉所及范围内的事物,用描画的方式或借助描画其他事物的特征来完成表意任务的一种方式。

例3

看见吴汝义来向他请示,他用马鞭子向前一挥,一个字也没有说。吴汝义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即对一个亲兵吩咐:“传!人马不要休息,向前赶路!”(姚雪垠《李自成》)

李闯王向前“挥鞭”是无声的语言,是无声的命令,是一种描画式的体态语。

体态语描写有着独特的表现作用,比有声语言更加生动具体,艺术张力更大,可以让人品味出有声语言难以言状的细腻委婉,朦胧模糊的情态和韵致,从而达到以少胜多,以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有以下作用。

一、体态语描写具有直观性

体态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这一特性使描摹体态的词语具备了强烈的冲击力。如《儒林外史》中常常使用已没有体态动作但保留了原本体态语义的体态词,例如:顿首、摸头脑、青目等,作者将这些体态词融入到语言表达当中,让读者看到这些字眼,脑中就会想到其动作,然后明白它的表达意义,这样一来,无形中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直观性,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也体现出汉民族借助体态语来进行表达,增加作品的形象性,凸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个特点。

二、传递特定情境中的内心世界

独立表意的体态语通常用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当缺乏语言能力或没有通用语言的时候(如婴孩、聋哑、病重、不同民族语种之间),体态语便成为一种特殊的表意工具。临死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众家人无法理解,直到赵氏猜说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费了油,并赶快挑灭了一根时,他才点头垂手断气(吴敬梓《儒林外史》)。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的态势,把一个死不瞑目的守财奴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人们不愿、不便或不能使用语言表意的时候,得体巧妙的体态语往往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暗示项羽立刻下手杀死刘邦就是例子。

三、表达复杂强烈的思想感情

当人内心的思想感情矛盾复杂,情绪强烈而又难以用语言直抒胸臆时,就常常需要借助体态语。柳永《雨霖铃》里一对即将离别的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复杂难言的哀伤之情郁结于心,强烈的思想感受已非语言所能倾诉的了,“执手相看”则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这样的体态语尤其耐人寻味。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写史可法冒死探望狱中恩师左光斗,左光斗“如炬”的“目光”里,道是无情却有情,传达出左光斗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史可法的殷切希望等难以言表的复杂强烈的思想感情。

四、凸显独特的人物个性

值得注意的是,体态语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如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文化修养、心理气质等有重要的作用。鲁迅《祝福》中鲁四老爷“踱步”的态势,可谓“踱”的道貌岸然,充满道学味,形象地展示了一个封建卫道士故作儒雅的丑态和虚伪阴冷的内心世界;而阿Q却“踱”得滑稽可笑,活现了他的被扭曲了的麻木灵魂。

文学作品中的体态语描写是十分丰富的。引导学生熟练地辨识和理解其中关于体态语的描写,可以为课文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上一篇:阅读,让学生做主 下一篇:提高估算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