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码相机或手机自主开发物理教学资源

时间:2022-10-16 12:09:29

利用数码相机或手机自主开发物理教学资源

摘 要:数码相机、手机的普及,拍摄有关物理力、热、电、光、原子物理的图片、视频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关注,并且增强记忆的牢固性。

关键词:数码相机;手机;开发;教学资源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当前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热点和重点。如何用教学资源有效组织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是每一位物理教师的追求。

当下新课程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由过去对课程被动、忠实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积极的创造者,由对教材的挖掘钻研者走向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创作者。人们对新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开发也越来越重视,如物理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教科书、挂图、课件、多媒体软件等成为常用的物理课程资源。

一、图片、视频资源的优势

首先,图片、视频具有真实场景再现的优势。视频影像能够真实全面地记录整个物理过程或教学内容,在这一点上视频和动画是有区别的,动画有时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假设性。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必须分析力的相互作用,适时地播放用数码相机、手机拍摄的拔河比赛的情景,教师边讲边引导,就会很容易地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很好的效果。视频可以给学生很强的真实感,同时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大部分学生都参加过拔河比赛,这种有体验、有感受的活动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其次,图片、视频有直观性强的优势。直观、具体是心理感知规律、记忆规律以及注意规律的重要基础,鲜明、生动的图片、视频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关注,并且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准确、逼真的图片、视频尤其能表达教学对象在时间、空间方面的运动变化。

第三,图片、视频还有表现性强的优势。图片、视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尤其在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方面,图片、视频传输的信息量很大。比如,在讲解“重力势能”时我们从纪录片《大雪崩》中剪辑一段视频。一望无际的雪景给人以恬静、美丽的感觉,可当雪崩发生时,恬静的大雪将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沿途的一切。但是,由于图片、视频是真实再现事物本来面目,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在Flash中导入动画,实现既有课件的互动又不失物理的真实。

二、图片、视频资源能有效辅助教学

1.图片、视频可以创设有效获取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物理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有时需要教师列举生活事例,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许多生活现象,而那些生活现象有的学生能及时再现,有的学生可能忘记或是在平时根本就没有注意过,从而影响教师的讲课。如果我们适时地利用图片、视频“改变时空”和“化远为近”的独特作用,适时地播放一些图片、视频片段,就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并活跃课堂气氛。

2.D片、视频可以加速或延缓物理过程,再现难以完成的物理实验

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例如,物理现象不明显,呈现的时间短,现象稍纵即逝,微观领域中的物理现象等,如果用摄像机把实验的现象录制下来,经过编辑,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再现物理过程,帮助学生观察,从而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例如,平抛运动演示实验现象呈现的时间太短,若用数码摄像机把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在大屏幕上重复慢放,这样现象明显、过程清晰,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

3.使用视频以及图片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

许多学生认为学习物理知识比较困难,而且难以理解高中物理中探究的相关物理现象,所以分析问题的时候没有从实验入手,并且没有掌握关于物理建模的知识内容。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多层次以及多方面进行研究,提升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持续地发展自身的物理想象能力。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物理知识,并且融入先进的物理技术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了解物理的发展,而且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趣以及主动性。笔者通过多方面的渠道搜集到“秦山核电站”、上海磁悬浮列车以及超导的知识内容,其中反映了国际上以及国内先进的物理学发展成果以及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这些资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受,并且使其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明确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产生对物理知识的研究欲望。

三、图片、视频资源的开发、分类、整理

1.图片、视频资源的来源开发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相机、手机大量普及,交通的极大便利,人们出差、旅游是经常的事,广大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出差学习、出门旅游的机会,利用数码相机、手机拍摄有关物理力、热、电、光、原子物理的图片、视频。

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视频道资源,如“新闻大求真”“我爱发明”等电视节目,采集一些教学视频素材。教学“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时,我剪辑卫星发射专题片作为本章的引课,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讲解“超重与失重”时,和学生带电子秤去乘电梯,并把电子秤的示数用手机或摄像机拍摄下来,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学生认识到了超重、失重状态,加深了对重力概念的理解。互联网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在这里进行交流、学习十分方便,各个物理教学资源网站均有数量不等的视频素材,我们可以平时注意搜集、整理、建立素材库,以方便平时的教学。

2.图片、视频资源的分类

我们把各个视频资源分成三类:(1)生活应用类视频。联系生活、生产类的视频,能使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如让学生了解各种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渗透STS教育。(2)情境探究类视频。便于师生的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抽象知识,加深记忆。如果在视频素材中嵌入动画或图片,教学效果会更好。(3)知识拓展类视频。例如,“神舟六号”的发射、运行、回收过程视频资料,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升华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参观科技馆、航天航空体验馆的机会,用手机、摄像机拍摄大量的关于物理力、热、电、光、原子物理的图片、视频。例如,有一次省流动科技馆到我市展览,我在组织学生参观展览的同时,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用手机、摄像机拍摄大量的关于物理力、热、电、光、原子物理的图片,为今后的教学准备图片、视频资源。

3.图片、视频资源的整理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搜集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源,并且合理地进行剪辑。在剪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方便的视频剪辑软件进行操作,比如“格式工厂”就具有方便并且高效的剪辑功能。通过使用剪辑软件,可以提炼视频内容中的有效部分,并且节约储存空间,最大限度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但是,任何教育资源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整合包括用手机、相机拍摄的图片、视频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使其服务于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蔡铁权.物理课堂教学技能[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2).

[2]张崇善.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是聋校美术教学的“好助手” 下一篇:如何让我们的知识紧紧粘住孩子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