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生都不“赋闲”,不拘一格育“学法”

时间:2022-10-16 12:01:30

只愿生都不“赋闲”,不拘一格育“学法”

摘要: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一个班级几十个同学,同时学习一个例题,讨论同一个问题,共同完成一样的作业,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不顾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个性的差异,智力的差异,久而久之,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学习不主动,教师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 培优辅差 培育土壤 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往往出现保证了一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另一部分学生外的情况,造成了学生的”赋闲”现象。因此,我们感到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兼顾”,解决好“赋闲”现象,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一、合理科学的分层——解决学生”赋闲”的前提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优、中、差或(A、B、C)三类:A类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成绩优秀;B类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智力水平一般,成绩中等;C类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成绩欠佳。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采用隐形分层,因此,合理科学地将学生进行分组,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学生”失业”现象的前提。二、营造乐学氛围——培育好学生“就业”土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乐学氛围。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有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不应以真理的化身自居,简单地向学生进行奉送和灌输,使学生产生厌学现象。而应把学生看成追求真理的主人,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新知,掌握新知。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的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善,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还要适当给予表扬与鼓励。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有效解决学生”失业”现象。三、采取分层施教——激昂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施教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参与热情,从被动到主动。

1.钻研教材,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节、导向和控制作用。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高中低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如在“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时,要求C组学生能初步看懂线段图,能根据线段图正确列式;而A组学生则要求他们初步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并能正确列式。这样有利于保持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因教学目标一刀切而造成的差生跟不上,优生浪费时间的不良现象。

2.备课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备课花的时间比较多,我通常在认真钻研教材后,分析清楚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属于非共同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各层次的不同要求,对于A类学生要求较高,对于C类学生则只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解决问题(简单的相遇问题)”的教学时,C类学生只要求看懂线段图,能根据线段图正确列式;而A组学生则要求他们初步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

3.因材施教,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心中不仅有优等生,也要有差等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如教学3倍数的特征时,让A类学生自主探索规律,B类学生做适当的提示,C类学生则直接告诉他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样做既能激发A类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保持C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尽量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既增大了学生思维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减轻了学生的精神负担。

4.作业与练习的分层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必须分层次,并有针对性。鉴于优、中、后三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不搞”一刀切”。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较高要求,以”下要保低,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独立完成作业,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和提高。综合性练习题“三个小朋友他们三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他们每两人相互送一张贺卡,一共需要多少张贺卡?”这题主要要求A类和B类学生掌握。第三层次练习是在此基础上拓展“如果有四位小朋友,他们一共同多少次电话?五个、六个呢?能找出些规律吗?”启发A类学生,发现规律。

5.分层评价,及时调整层次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安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这样,每个学生在个性特征等许多方面都有差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施教,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是最好的培优辅差方法。做到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培优辅差的”分”的环节。这样不但自然地融进了自学、讲解、质疑、探讨、操作、辅导、评价、练习、小结等教学过程,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各层次学生的动静支配的矛盾。

上一篇:拓宽渠道,全员参与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