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思路初探

时间:2022-10-16 11:38:34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思路初探

摘要:现代森林公园承担着保护国家森林风景资源和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户外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特定场所的责任,已经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森林公园的综合效益,本文以珠海市凤凰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从规划的着眼点、创新点、落脚点,以及效益的平衡点几方面就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思路;珠海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关于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欧美国家称之为国家公园,日本称国立公园,中国等国家称之为森林公园。1969年,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IUCN)将其统称国家公园,并制定统计标准,明确须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

1)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展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物种、景观和生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意义,或区域内涵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

2)政府权利机构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展,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特征得到充分的发展。

3)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

我国对森林公园的类型划分有多种方式,如按景观特色分类、按地形地貌分类、按旅游半径分类、按经营规模分类、按管理级别分类等。本文所研究的珠海市凤凰山森林公园属按旅游半径分类中的城市型森林公园,即位于大中城市市区或城周边的森林公园。

2、珠海市凤凰山森林公园项目概述

项目地属珠海市中心城区与唐家湾新城,总占地面积约70.08平方公里,是珠海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核心和城市“绿肺”。公园用地北至北师大和翠湖高尔夫球会;东临港湾大道;南抵梅华路,西与中山交界。广珠城际轻轨和金凤快速路南北向穿越公园。山体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种类丰富。区内水库众多,古道、古村、摩崖石刻、佛寺等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山景、海景、城景、水库、古径、史迹都是凤凰山森林公园的特色所在。

3森林公园规划思路探讨与应用

3.1立足场址、科学分析,拟定规划着眼点

凤凰山森林公园规模较大,现状复杂。规划首先基于场地调研成果,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进行综合性评定,并按照风景资源的特性和相关程序进行分类、分级。

在该评定方法中,把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五类,每类资源各包括六项评价因子,按评价因子之间的相互地位和重要性确定评分值,评分值之和为该资源类的权数。

表1 珠海凤凰山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定

表2凤凰山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表3凤凰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按N=M +H +L式计算:

式中:N——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

M——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H——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

L——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从凤凰山森林公园各因子评价得知M为14.4、H为7.7、L为7.5,则N为29.6.根据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确定标准,得分29.6,符合三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

从对影响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三项要素中不难看出,凤凰山森林公园区域环境整体良好,这与珠海作为全国生态城市相吻合。在评价开发利用条件的因子中,公园面积、旅游使用期及区位条件三项为满分,外部交通相对完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与之相比,内部交通和基础设施则逊色许多,规划首先需完善内部交通,加强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三项要素中,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得分最低。其中以生物资源和人文资源两项因子尤其低。生物资源由于各种原因长时间被忽视和破坏,自然森林所剩无几,目前大部分山体为人工林,以低矮的灌木为主,动物栖息地也破坏殆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文资源比较丰富,其中不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由于普遍缺乏保护,面临湮灭的命运。若能以此次规划为契机,对生物资源、人文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改善,那么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定会明显的提高。

3.2总体保护,有限开发,寻找效益平衡点

森林公园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将成为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的稳定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凤凰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需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利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将森林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与保护和旅游者的森林游憩体验的双重目标统一起来。在不破坏自然生态正常运作循环的体系下,发展民众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及游憩康乐设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游憩休闲需求。

1)总体保护

作为城市型生态公园,规划应首先对凤凰山森林公园进行总体统筹的保护规划,对四周用地进行严格监管并合理地规范用地性质与用地的范围,有效地遏制森林公园用地内其它开发建设项目的持续增加。此外,对公园内部进行系统的保护规划,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水源保护规划、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防火系统规划、安全防护措施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统一建筑的形式,限制建筑高度,保护山体原有的天际线等。

2)轻度开发

凤凰山森林公园规划应与区内现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整合与共享。旅游管理部门、文化部门和林业部门需要协调合作,通过对公园及附近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平衡旅游发展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凤凰山原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山体及其周边的景观旅游资源,使其综合效益最大化。通过建设特色性文化景观,提高凤凰山的知名度,以适当的旅游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整合资源,提炼特色,探索规划创新点

3.3.1设置“边界”公园,以界面对话城市

规划通过挖掘公园四周的闲置场地,设立“边界”公园,建立公园与市民的交流沟通平台,最终形成市民开展各种山地活动的场所和休闲运动健身的好去处,让人们在休闲运动的同时体会到自然之美,感悟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打破原有公园与市民生活脱节的现象。

3.2.2提炼用地特色、打造主题景区

1)景观主题:“山海大观、古道寻幽;城市山林,绿色田园”

规划利用凤凰山原有的山海地貌和区内特有的古道资源,在公园的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以“山海大观,古道寻幽”为主题营造公园特有的山海特色景观和人文历史景点。在公园的西片区,则利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区内保存良好的古村田园风貌为基础,打造“城市山林,绿色田园”的山林田园景观区。

2)主题景区及各区相对独立的小公园体系规划

公园的开发建设借鉴国内外大型森林公园的先进经验,通过分区建设管理模式把公园分成四个游览区,各游览区根据自身特色,建立独立的公园体系和长期的发展规划。

白沙叠彩景区:该区位于城市中轴线和规划珠海市行政区的北端,现有石溪摩崖石刻景点已形成一定客流,规划将以"色彩绚丽"的植物景观将该区打造成城市中轴线的背景山体、珠海政务区的"后花园",同时也形成为周边居民服务、可供短途登山、健身、休闲的场所。

白沙叠彩景区包括红门楼公园、白沙岭公园、石溪摩崖石刻、大镜山体育公园和香湾公园五个公园。

凤凰揽胜景区:利用古道沿线的古树、古村、普陀寺、烈士陵园、摩崖石刻等历史人文资源,并加以保护和适当景观展示,规划以"古道寻幽"为主题的游览路线,打造具有珠海特色风情的人文景区。同时利用凤凰山山顶景色开辟山顶公园,近可观山林石瀑、水库风光,远可望海上日出、暮色中的万家灯火。

凤凰揽胜景区包括普陀寺、革命纪念主题园、凤凰顶、凤凰洞和农科奇观(已建成)五个公园。

唐家黉岭景区:森林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一种产业。该区通过森林课堂、溪谷课堂、木材加工与利用区、林间间伐与更替试验区等森林体验点的规划,为一些有兴趣的市民及周边大学校园学生、志愿者团体提供认识森林、参与森林维护、体验森林工作与森林资源利用的区域,打造森林科普教育示范园。

唐家黉岭景区包括森林课堂、溪谷课堂、森林花园、手工艺制作园和林业体验园五个公园。

金鼎耕读景区:规划整合现有农田、鱼塘、果林等资源,形成以农业观光体验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池塘垂钓、果林采摘、田间劳作、古村文化,为城市人逃离繁杂的城市生活,酣畅淋漓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体验田园生活趣味。

金鼎耕读景区包括垂钓园、采摘园、赤花山公园、农耕文化展示园、农耕体验园五个公园。

3.4动态规划、长效建设,保障规划落脚点

3.4.1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城市的上级主管部门应针对凤凰山的行政区划状况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凤凰山森林公园管理处,打破凤凰山横跨两区的行政机制,对凤凰山森林公园实行整体性的统筹规划管理。

3.4.2 “各游览区相对独立的小公园体系”的分区、分期规划建设模式

由于公园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建设资金庞大,其建设工作应在满足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统一规划,兼顾管理的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进行分期实施,为远期的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各游览区根据自身特色,建立独立的公园体系和长期的发展规划,通过持续性公园建设和人性化的公园管理制度逐年分期建设完善公园的各种设施和景点,保证公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4 结语

本文就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思路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相信经过新一轮的规划建设,作为珠海市城市重要的“绿核”之一的凤凰山森林公园必在为珠海城市发展提供绿色源泉与动力的同时,也为珠海市民及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山林游憩环境和运动休闲场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凤凰山森林公园将会成为展现珠海特色滨海山林风貌的城市新名片。

参考文献:

[1]兰思仁.国家森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8.

[2]明庆忠.旅游地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吴协保,黄哲,杨楚藩.湖南桃花江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7(03)

[4]姚沅东.宣威市分水岭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及其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 2007(02)

[5]邵龙飞.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J].上海城市规划. 2002(03)

上一篇:浅谈流量计及测量方法的选择 下一篇:如何做好建设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