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堂下之阴 察日月之行

时间:2022-10-16 09:32:58

虽说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已大大降低,但是每年总还有一部分考生在审题上失误。众所周知,一旦“跑题”,60分的作文可就砸了。因此,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无论是看图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考生首先必须弄清楚题目要求你写什么、怎么写,要做到“切合题意”。历年高考评卷反馈的信息表明:切合题意的文章,只要内容充实、主题突出,即使在表现形式方面有些许欠缺,同样可以打高分甚至满分;反过来,即使你的文章构思新巧、文体鲜明、语言鲜活、文采飞扬,在表现形式上无懈可击,但因文章偏离题意,也会被一票否决,打入冷宫,得个低分。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审题的重要性。

怎样才能做到准确把握题意呢?笔者觉得应该注重如下几招:

一、扣住题眼抓关键

所谓“题眼”“关键”,就是作文话题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它的表意重心即在“心灵”二字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心灵”二字。选材要选能震撼心灵的事例,行文要写出心路历程;如果只写选择,无疑是不符合要求的。

二、添加因素补信息

有时,命题者故意隐去话题的修饰、限制成分,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这类题目,乍看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补充新的信息,题旨就会露出来,化难为易。

譬如200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转折”,这个题目,初看范围十分宽泛,确实难以把握。如果我们在原题目的基础上,加上某些修饰、限制因素,使原话题成为“思想的转折”“人生道路的转折”等等,话题的范围就小了许多,切入就不再那么困难了。同样,对于200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杂”,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将其变为“文化的杂”“生活的杂”“思想的杂”等。

要注意的是,审题时在原话题的基础上所添加的因素,必须和原话题的已知因素相匹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意。

三、借题发挥善联想

这种方法适用于想象、感想式的作文题。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对于这个话题,要想写好,必须在思想上把“记忆可以移植”当成既成事实,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和创造。也就是说,这个话题旨在让你编造出移植后的故事,阐述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以及由此受到的启发和教育,而不在于对记忆能不能移植,或移植对不对的论述。由此可见,审题时借题发挥,确能很快掌握立论的方向,加快审题速度。但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借题之精髓、内涵,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而且所发之观点与所借之题目要一脉相承、一线相通。

四、辨析概念明关系

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写这类作文时,首先要辨明话题中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弄清楚“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两者之间的特定关系。

如以“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作文,首先就要快速辨明“自由”与“纪律”的关系,然后再根据二者的关系立论。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告诉我们,没有纪律便没有自由,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实,这实质上就是文章的论点,当然也可以根据这种关系再灵活变通一下,这样立论―――“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或者换一个角度立论―――“没有纪律就不能有真正的自由”。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立论,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从哪个角度立论,都离不开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五、分析命题辨文体

若是话题作文,就应分析话题看文体,即借助一些经验来审题,以确定该写哪种文体。它作为一种审题技法往往为人们所忽视,一来认为这是老生常谈;二来认为开放性的命题渐成趋势,文体不限的呼声日高。但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未来的角度看,辨明文体都是不可或缺的。每次高考作文,总有不少很有才华的考生因弄错文体而败北,我们将来也不会一味鼓励学生弃文体于不顾。所以,分析话题看文体仍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辨明文体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看命题有没有提出对体裁的限制。有的高考作文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有的则明确表示“文体自选”。前者限制不能写成诗歌,后者没有文体限制,开放性更大。

二是分析命题或话题语言形式的结构特点,看该写成什么文体较合适。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实质上涉及到的是“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最适合写成议论文。

若是命题作文,则要抓住题中显示文体的字眼来确定写何种文体。如题中带“记”“忆”“一件”“一场”“一次”“二三事”等字眼,则表明应写成记叙文;“谈”“论”“说”“小议”“有感”“启示”“启迪”“想到的”“说开去”“也谈”“辩”“驳”“斥”等字眼,则表明应写成议论文。

总之,严格审题、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的关键所在,考生朋友决不能等闲视之,掉以轻心。为此,笔者再用几句顺口溜对大家作个善意的提醒:

作文审题是关键,

切合话题分达线。

表现形式尽管好,

亦因偏题得分少。

文与话题扣得牢,

内容丰富立意高。

别出心裁构思巧,

语言出彩分必高。

上一篇:思想与社会的互动 下一篇:话题快速作文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