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露琪亚》

时间:2022-10-16 09:17:30

案例设计一:初中唱歌教学

――《桑塔・露琪亚》

课时目标

1.乐意用科学的方法、有所控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桑塔・露琪亚》;有兴趣学习B段的两部合唱,并能注意准确性以及声部间的和谐与统一。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民族风格,结合欣赏与学唱,初步掌握“船歌”及“二段体”的音乐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情境导入

(一)学生初步感受船歌的音乐形象与节拍特点

(教师演奏《船歌》,大屏幕配合播放威尼斯水城、贡多拉的图片。)

师(要求):请跟着音乐一起摇晃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并展开想象,你能感受出作品的节拍吗?(听后学生谈感受与节拍特点)

师(总结):刚才老师演奏的是作曲家奥芬巴赫创作的《船歌》,配合这些威尼斯水城的图片,我们仿佛置身在贡多拉上,享受穿城而过的惬意。作品的节拍是拍,很多同学刚才通过身体的律动也感受到了这种均匀晃动的节奏感。

(二)船歌知识

师:船歌最早是指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抒情歌曲,现在也泛指模仿此类风格的歌曲或小型器乐曲,多采用、拍。老师刚才是用钢琴弹奏表现了船歌的特点,那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来表现一下船歌的特点呢?

三、学唱歌曲

(一)练声

1.打哈欠练习

要求: 模仿平时打哈欠的动作。

目的:打开喉咙,使共鸣腔体通畅,以保持良好的演唱状态。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发声练习(出示乐谱)

要求:端正坐姿,打开喉咙,保持良好的演唱状态,用连贯的声音表现音乐的律动。

(学生视唱这句旋律,然后用la来练声,教师示范并指导。钢琴伴奏从B大调上行至D大调)

(二)学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师:大家刚才练得都很认真,声音也有很大进步。我已经感受到船歌的荡漾与韵律。你们知道我们的练声曲选自哪一首歌吗?(学生回答略)

师:这就是意大利的著名歌曲――《桑塔・露琪亚》,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欧洲音乐的动人旋律。 (出示课题:《欧洲风情一》)

1.欣赏齐唱版《桑塔・露琪亚》

师(要求):轻声跟唱歌曲,熟悉旋律,并体会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听后学生回答)

师(总结):歌曲表达了明朗又热情的情绪。

2.带节奏朗读歌词

师:歌曲的歌词在讲述什么呢?请大家跟着老师带着节奏朗读歌词。

(教师示范,全班齐诵)

师(补充):这是一首拍的歌曲,歌词中提到的“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女神的名字。这首著名的歌曲是由意大利作曲家柯特劳创作的。

3.歌曲学唱(出示乐谱第一声部)

(1)划拍唱词后自评或提问。要求:右手划三拍子,唱词;端正坐姿,注意发声方法和反复记号。

(教师带领全班完整演唱歌曲,唱后请学生自评)

(2)重点学唱。要求:学生跟琴模唱有变化音的乐句,然后接着唱词。

(3)全班再次完整演唱主旋律声部。要求:注意坐姿与发声;想一想音乐可以分几个乐段?作品的高潮在哪一段?(唱完后学生回答)

师(补充):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乐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段体结构,我们可以用字母A+B来表示;歌曲的高潮部分出现在B段。

(4)歌曲处理。

①欣赏帕瓦罗蒂演唱的《桑塔・露琪亚》。

师(要求):请大家关注演唱者是如何将歌曲热情、明朗的情绪演唱出来的。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演唱者主要是通过强弱变化将情绪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注意音乐记号。

力度提示: 弱

渐强

渐弱

重音

②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要求:用正确的坐姿及良好的演唱状态将强弱、重音及音乐的律动感用正确的声音表达出来,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学生演唱后教师总结评价)

(5)学习两部合唱。

①欣赏合唱版的《桑塔・露琪亚》。

师: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这首歌曲的主旋律声部,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另一个版本的《桑塔・露琪亚》。

要求:听出其中的声部,了解声部间的关系。(听后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很好。刚才我们听到的合唱中出现了两个声部,一个高声部,一个低声部,声部间声音、情感都是和谐统一的。今天我们来做个尝试,请全班进行一个二声部的合作。

②初步体验两声部。(出示乐谱)

师:今天先由老师来唱低声部,大家唱高声部,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两声部的效果。你们看能不能既唱准高声部,又能听到我唱的低声部。(全班唱B段高声部,教师唱低声部)

③学唱低声部:教师弹低声部旋律,学生用“Wu”音听唱;学生视唱低声部乐谱;学生加词演唱低声部;背唱低声部旋律。

(6)二部合唱。

①教师钢琴演奏高声部,唱低声部,学生集体唱低声部。

②合唱: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全体起立合唱B段;教师的伴奏可两手各弹一个声部,使学生都有所依靠。

要求:强调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轻声演唱,忌用太多真声,尽可能地保持两个声部之间音量的均衡。

(7)完整演唱歌曲,注意A段与B段的衔接部分。

① B段与A段做衔接练习(低声部单独练唱衔接句)。

②完整地演唱全曲。要求:准确把握两个声部的音高、音量,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能跟随老师的指挥,用适当的强弱变化,表达歌曲的情感和船歌的音乐特点。

(教师伴奏只用和弦不弹旋律,学生唱全曲;学生跟伴奏带演唱全曲;教师指挥,提示学生完成歌曲的情感表达;师生总结演唱情况)

四、结语(略)

徐 滔 江苏省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

案例设计二:初中创作教学

――《桑塔・露琪亚》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桑塔・露琪亚》,加深对威尼斯船歌的印象,进一步增强创作的乐趣与信心。

2.为《桑塔・露琪亚》设计演唱形式,并进行演唱及评价。

3.将声乐曲《桑塔・露琪亚》改编为器乐曲,并在电子合成器上演示及评价。

教学过程

一、设计演唱形式

听赏《桑塔・露琪亚》(男高音独唱)录音,让学生们为这首歌曲设计一个新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然后请几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板书大家认可的结果)

实践活动:按照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师(小结):通过上节课学习演唱《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船歌,我们接触到欧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它们所具有的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和特点。

(请学生回忆威尼斯船歌的特点:旋律优美、浪漫、抒情,节拍为拍,节奏富有摇动感)

师(小结):船歌的音乐体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由于民族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会感受到不同风格的船歌。

二、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师:船歌的体裁最早只是声乐曲。我们在上节课中讲过,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当地的一种民歌――Barcarolle演变而来的。威尼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是亚德里亚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船歌由此得到了发展。同时,威尼斯船歌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它为创作素材的器乐曲应运而生。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把《桑塔・露琪亚》这首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一)欣赏

师:我们先来欣赏两首船歌。首先欣赏的《船歌》是根据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首二重唱改编的。请注意听它的主奏乐器、伴奏乐器及典型的伴奏音型。

(请学生说出伴奏音型并板书。如出现错误可请其他学生更正)

师:再欣赏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它也是一首船歌,请注意它的节拍和节奏特点。(请学生写出节奏型)

师(小结):从以上两首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奏乐器、伴奏乐器及典型节奏型的运用,都是为了表现乐曲抒情浪漫的风格特点。

(二)创作活动

1.请学生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并板书。

2.请学生运用电脑课件,选择自己满意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并谈谈自己的设想,供大家思考、讨论和评价。

3.教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创作结果,并选出一名学生与教师合作,用电脑与合成器演示学生的作品,听其音响效果。

4.教师演示自己改编的作品,并分层讲解创作意图:

(1)从电脑作曲系统中调出所用的乐器音色。

(2)用调音台分段分析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及音型的各种组合,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组合使乐曲在音色、和声织体上形成了对比,使乐曲的声音色彩更加丰富和具有特点。

(3)完整地听一遍教师改编的器乐曲。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各种乐器音色及音型的不同组合方式,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当然,音乐创作远不止这些,愿大家积极尝试运用简便、快捷的现代化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概念、枯燥的技能训练,还原到可闻可感的音乐之中去。

(曹理根据北京海淀区

第101中学郑燕莉教案整理)

教案评议(张玉榛)

第一篇教案是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徐滔老师设计的一节唱歌课。应该说,唱歌教学是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唱歌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演唱一首歌曲,同时还要传授歌唱的基本技能,以此表达歌曲的情感、了解创作者的意图,进而达到艺术审美和思想教育的目的。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上该教案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情景式”的导入。教师采用播放威尼斯的城市风景图片加以钢琴弹奏《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片段,在六拍子的律动中使学生直接进入水城飘曳摇荡的情境中,在感受中引出《船歌》的知识。第二是在施教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师范唱,学生模仿”的方法,让学生既感受了正确的演唱方法又了解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内容;将歌词配以节奏的朗读,使得学生既了解了歌曲内容又认知了歌曲的节奏特点以及相关音乐术语,同时又不失为歌唱学习的基础铺垫。徐滔老师选用《桑塔・露琪亚》中的第一乐句作为练声曲,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能够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体会《船歌》(拍)摇曳的律动感。第三是在听赏合唱版《桑塔・露琪亚》之中巧妙衔接二声部训练。初中低年级学生不仅处在变声期,而且平时接触合唱的机会不多,合唱的能力相对弱一些。教师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关注两个声部,了解合唱中各声部间的均衡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还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视唱练耳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听觉能力,而且对进一步掌握音高有积极的意义。此外,教学中教师的背唱要求,有利于其后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

本课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学生学习了“新课标”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其次针对所学知识点进一步掌握其中之内涵,再次对声乐演唱进行了再学习、再认识。

思维独创性不仅是创造性活动有的思维过程,也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对于基础教育不同层面学习者而言的“创作” 与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创作”虽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活动,但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上应该是存有共性的。创造性思维通常是与创造想象、直觉思维、活动实践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是与“灵感”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是思维与想象的统一,另一方面是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这种模式实施的结构序列依次是:准备―分析探索―创造解决―迁移。教师运用探索创造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授课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桑塔・露琪亚》的教案,是曹理老师根据北京海淀区第101中学郑燕莉老师的教案整理而成的。郑燕莉老师设计的教案内容是尝试运用电脑及合成器进行音乐创作的教学课例。

教案在施教中的特征之一是作为教师本身的多重角色之变化。第一,在准备阶段教师是资料收集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从事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分类、选材的工作。这里学生作为分析者和探索者,要根据教师的提示和指引,对音乐进行分析、探索,为创作构建框架和基础铺垫。第二,在分析探索阶段教师是欣赏者。教师除了继续为学生提供资料、进一步引导其分析《船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作为一名欣赏者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欣赏和认可,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而学生作为分析者、探索者,通过欣赏和讨论总结两首作品在主奏乐器、伴奏乐器的使用,乐器音色辨别以及典型节奏型应用上的特点,以明确创作思路。第三,在创造解决阶段教师是支持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创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学生的每一点创造给予支持。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创造性思维的提出者,要把自己的设想在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鼓励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第四,在迁移阶段教师是顾问。教师是范例的提出者,他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评价创作的结果,帮助学生将实践经验加以梳理,总结规律,形成模板。此时,学生可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或再创作并成为在实践中举一反三的运用者。

本教案在施教中的特征之二是作为教的师和作为学的生之间互相平等,共同讨论。第一,在准备阶段教师先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会的歌曲《桑塔・露琪亚》并总结其特点与风格,进而教师提出:学生们能否把《桑塔・露琪亚》改编为器乐曲?第二,在分析探索阶段教师让学生欣赏两首不同地区的船歌,每听完一首及时讨论音乐的风格与特点,从中总结出“船歌”所具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节奏和节拍上)。通过对“船歌”的分析,学生已对其风格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随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第三,在创作阶段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创作选择适宜的节奏型;其次学生自主选择主、伴奏乐器并谈出自己的构思供大家讨论进而完善;再次师生共同将创作出来的作品用电脑和合成器演示出来。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创造性想象用以选择创作的最佳方案。第四,在迁移阶段师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比较。之后,教师将自己改编的作品进行演示,并逐段分析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及音型的各种组合,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组合使乐曲在音色上、和声织体上的对比和变化,使学生总结出如何运用不同的乐器音色来表现乐器的情绪、风格与特点,为今后的创作奠定理论基础。

综上,通过经典作品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进行施教的两个不同教案,各具特色。学习歌唱,用歌声展现了具有欧洲文化特征歌曲的美好情感,也唱出了《船歌》――荡漾摇曳的风格特征。学习创作,用音乐这一人类的共同语言来学习世界音乐宝库中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张玉榛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乐 讯

快乐童声、阳光前行

――2013“快乐阳光”童歌会全国总决赛成功举办

2013年8月4日,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的“快乐阳光”童歌会全国总决赛在山东历史名城台儿庄隆重举行,这是中国原创儿童歌曲演唱的一次盛会。

“快乐阳光”是当今中国少儿歌曲演唱最多、参赛最广、延续举办最久的推新作、推新人的儿歌大赛。一直受到全国小歌手、家长和音乐老师们的喜爱与追捧,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今年的大赛,通过各省市的层层选拔,最终有一千五百余人进入了决赛。决赛亮点颇多,创下了许多的第一次:本次是历届比赛水平最高的一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次为家长和小选手们举行了八场不同内容的免费讲座,从大赛出现的问题和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上培训了老师、家长和小选手,让大赛变得丰富多彩;第一次把餐厅安排在剧场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一次在最美丽的古城中比赛,给大赛增添了浓浓的艺术氛围并让人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这些“第一次”体现了“快乐阳光”追求卓越的品质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当然,今年的大赛也有许多不足,例如:有的参赛者对作品细节的处理还不到位;参赛曲目的多样化还有待提高;曲目之间的衔接尚嫌不够紧凑;改编作品的编配水准也还有待提高等。相信这些瑕疵会在今后不断地实践中逐步解决,它是前进中的不足,但瑕不掩瑜。

总的来看,此次大赛表达了“快乐阳光”人的美好心愿,传递了儿童们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祝愿。 (王 沛)

上一篇:衢州市土地供应与房地产开发研究 下一篇:电影是我一辈子会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