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而学之 68期

时间:2022-10-16 08:32:12

摘 要: 导学案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变为“导”的产物,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实现教学高效化。要进行化学学案导学,就要编写科学、合理、有效的导学案,如:结构上要有一定的格式,在内容的编写上要合适,在学案的使用上要有效,使用完之后,还要对学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一整套适应本校学生学情的导学案。只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导学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导学案 有效教学 化学教学

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案导学”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实现教学高效化。要进行学案导学,就要编写科学、合理、有效的导学案。下面我就将在编写和使用导学案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全篇结构上要有格式

每一课时都有一份导学案,我们一般把每一课时的导学案分为以下栏目:学习目标、导学过程、随堂练习、学习检测等。其中,“学习目标”板块是整篇导学案灵魂,统领全篇,其他板块均为其服务,作为它的子系统,因此,它在位置上居于篇首,编辑上应用不同字体或横线隔开的方式予以区别对待。导学过程、随堂练习、学习检测等栏目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因此,在编辑上,这几个栏目既体现整体,又相对独立。

由于课的类型有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等,不同的课有不同格式的导学案。以新授课的导学案为例,其格式如下:

【学习目标】(简要地写出三维目标)。

【复习回顾】(可有栏目,主要是对上一节课检测、本节课引入的试题)……

【学习新知】(接下来,是新课内容)……

【随堂练习】(建议有的栏目,新授知识最好通过试题检测来巩固)……

【学习检测】(课后作业,控制在2页以内)……

导学案的页眉等也要统一,格式如下(一定要有编号,编号有利于学生进行整理装订) :

(学校名称)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 主备课:(教师姓名) (编写时间)

二、内容编写上要合适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过程”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 “导学过程”要实现导学功能,学生首先要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其次学生要知道具体可执行的程序和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导学过程首先要告诉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的可执行程序(包括学习指令或指导语言),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纵向上,把学习方式及程序概括为“学线”,把学习内容及问题概括为“问题线”,导学过程是围绕“学线”和“问题线”实现的自主学习,这两条线既并行又相互联系,具体编写如下:

1.复习回顾:“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对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复习可以获得新知。 特别是与本课时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我们在上课一开始复习,或插入式复习,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编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导学案时,我们根据实际内容的需要,把复习回顾改为课前练笔,设计相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准备,以便练习时直接用数据计算,节约时间。如:

【课前练笔】

【课前热身】

2.学习新知:新受内容是主体,要根据具体内容编写,充分体现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师对教法和学法的运用。

(1)使学生学习有路――关键词填空。

导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而且要有学习过程。导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道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例如:在导学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的编写中,利用化学特有的手段――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构建、归纳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导学案特有的方式――填空,把握概念的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特征。如:

【活动与探究】取少量物质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归纳】

(2)使学生学习有法――技巧提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例如:在《溶液组成的表示――溶质质量分数的应用》的学案编写中,我们设计问题讨论并总结方法,而且对相关题型给予解题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轻松作答。如:

【讨论】改变下列条件,溶液中各组分的量应如何改变?(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三、浓溶液和稀溶液

(一)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的方法(溶液的浓缩)

【解题技巧】抓住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列出式子: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练习】……(略)

(二)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方法(溶液的稀释)

(3)使学生学有所见――广开思路。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

例如:在《溶液组成》的导学案中,安排了实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精心选择典型问题。如:

【讨论】 配制后,如果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则可能的原因有?

让学生自己归纳,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他们观察的敏锐性,对问题原因可能性进行预见,重视发散思维。

(4) 使学生学习有劲――分层提问。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成功,不断开发潜力,才能不断充盈力量。设置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实施分层递进提问,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物质的溶解性――结晶》的导学案编写中,学生对蒸发结晶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理解降温结晶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维,轻松理解,并逐级提问,如何设计方案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并思考如何从硝酸钾(少量)和氯化钠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钠等:

【讨论】1.……(略)

2.根据右图讨论问题。

3.为什么将热的硝酸钾溶液降温会结晶?

【练习】……(略)

【例题】设计实验方案,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

【思考】如何从硝酸钾(少量)和氯化钠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钠?

三、学案使用上要有效

导学案的使用是导学案实现高级目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目标(文化知识的掌握)的关键。它的实施分为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拓展。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自学中发现、思考、生疑、再思考、获知。课堂探究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体验获知的快意,体验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性。教师适时精点,更能达成教师“导学”功能的落实。课后拓展是落实基础目标(文化知识掌握)的重要保障。

四、后续工作上要进行修改、完善

导学案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利用集体备课,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学案,主要围绕以下四点进行:①学案的设计意图。②学案的使用方法。③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如何根据本校或本班实际,对学案进行增删。老师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最后形成一整套适应本校学生学情的导学案。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导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正确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落到实处。

上一篇:数字城市中航测数据DOM制作研究 下一篇:例谈初高中化学的有效衔接